山西万荣:竞争性用财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1-04-01 14:08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集体经济村级

编者按:推进乡村振兴,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的难题。像万荣县的乡村,在全国各地乡村中是最普遍的一类。如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又如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对各地基层政府是一大考验。万荣县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创新性地探索竞争性使用财政资金的制度,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投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万荣县工业基础薄弱,财力有限。针对过去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万荣县近年来率先开启竞争性使用财政资金的创新机制,通过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村级自主申报、乡镇推选、部门联合踏勘、公开演讲答辩、网络现场直播、电话连线村民等环节,层层筛选、优中选优,让有基础、有能力、缺资金的行政村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推行“以奖代补”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激情,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公开竞争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有效分配

一是“化零为整”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投入。万荣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以果业为主导的农业是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县财政和镇村财力相对薄弱。2000年以来,由于部门利益格局难以打破,财政投入到基层,阻力重重,导致钱花出去了,效益上不来,乡村与城市依然没有“接轨”,农民群众改变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016年,万荣县下发《“一事一议”财政补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的通知》,根据该县建设美丽乡村总体布局,从当年起,统筹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采用特惠制奖补方式,精准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密切融合,着力补齐乡村路、水、电、污、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短板,通过每年建设示范村进行辐射引领、压茬推进,2020年底全县将建成200个美丽乡村,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全覆盖。

二是竞争性用财从“让你干”到“我要干”。为了激发各方动力,2016年万荣县创新性提出竞争性使用财政资金的制度,由县财政局牵头组织,每年举办一次美丽乡村建设公开竞争演讲答辩会,通过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村级自主申报、乡镇推选、部门联合踏勘、公开演讲答辩、网络现场直播、电话连线村民等环节,竞争立项资金。在竞争演讲答辩会现场,村干部作为代表演讲,介绍本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现状、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工程项目及初步预算、工程推进质量保障措施、乡村振兴长远规划等内容,并就规划设计、投入能力、建設保障、长效机制、脱贫增收路径等进行答辩。

与此同时,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所辖参赛村工程建设进行表态、承诺,村民代表参与答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专家现场评审,微信平台互动,全民参与、全民建设、全民监督、全民管理、全民共享。以2018年竞争演讲答辩会为例,各网络直播平台总计有4852条网友留言、1.5万次网络转发、69万次网络点击、41万次微信投票、8万人次同步在线收看,活动关注度不断创新高。

三是“一票否决”制从“选谁当官”到“选谁干事”。万荣县在公开竞争演讲答辩会前期,加大对村级两委班子的考核,实行四个“一票否决”,即:对村级两委主要干部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村级党组织涣散无力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一律取消资格、对两委班子缺乏组织领导能力不能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申报不予认可、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不予以支持。同时,万荣县着力推动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为高质量建成美丽乡村“加码”。

截至2019年底,82个美丽乡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按期完工,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2020年万荣规划投资3.2亿元,再建设美丽乡村100个,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靶向治理补齐农村公共服务最短板

农村的贫困,“贫”在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差、生活品质不高。2016年以前,万荣县乡村巷道污水横流、旱厕无处下脚、厨房里的淘菜水无法直接排放的景象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匮乏、乡村综合治理任务艰巨。

面对自然条件和村情实际,万荣县财政局拒绝外表光鲜的投资,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功能实用,科学谋划、分类施策、重点聚焦乡村路、水、污、厕、厨等最短板,下大力、倾财力、重实效,从泄洪、排污、改厕、修厨、治脏入手,最终实现乡村污水垃圾的局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把令人头痛生厌的角落变成展现现代文明的窗口,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排水排污管网接轨“城市”。针对乡村厕所靠抽、废水靠倒、污水雨水乱流等问题,万荣县以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下水管网,主巷道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支巷道由群众自筹资金解决。截至2019年底,政府总计投资2.5亿元,铺设下水管道26.5万米,解决了82个行政村的排水、排污问题。群众自筹资金8000万元铺装下水管道9.6万米,12000户群众改建了“水冲式”厕所,建成村级公共厕所82座,“厕所革命”“厨浴革命”加快了城乡生活“一体化”步伐。

“厕所革命”“厨浴革命”让排水、排污全部接入了地下管网。同时,万荣县率先在山西省开启乡村两级垃圾、污水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从人口规模、污水排放量、地形、地势及地域距离等方面统筹规划设计,全县共规划建设乡村区域性小型污水处理站42个,涉及14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31万人,总投资预计2亿元。2020年,10个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营,2022年42个污水处理站将全部建成运行,届时东西贯通、南北纵横的污水管网将彻底解决万荣县、乡、村三级污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问题,为建设黄河流域万荣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筹推进点亮乡村。万荣县针对乡村路灯配置不足、灯光暗淡等问题,按照城市亮化工程的标准,在主街巷道、小游园及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合理规划、统一安装LED路灯,确保路灯100%覆盖村庄。82个美丽乡村安装的4920盏灯已正常使用,受益群众达10万人。25个美丽乡村已实现了“三线”入地,“蜘蛛网”正逐步退出乡村的“天空”。

三是绿化提升把田园变公园。万荣县因村制宜,规划、设计、实施绿化工程。2017年以来,全县乡村共完成50.5万平方米绿化工程,新建92个小游园、65个停车场,硬化路面8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砖16万平方米,与城设接轨的绿化、硬化工程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扮靓了乡村。

三、多元投入让长效机制有保障

美丽乡村不仅要“一时美”,更要“持久美”。在长效管护机制中,村级是主体,资金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万荣县财政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推进村适当给予运营维护补贴。运用政策调节发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力量。鼓励村级两委干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四轮驱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万荣县统筹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历年项目结余资金、部门同类专项资金以及社会资本“四轮驱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不再是政府部门唱“独角戏”,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从2017年到2019年,财政投资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其中,村民自筹资金达到0.8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东苏冯村活动场所、文化舞台、休闲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提升需要资金,村委会主任陈水朝同志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带头捐资300余万元,此外,村民纷纷慷慨解囊,1500人的村庄仅一周时间捐款达70余万元。

二是“反哺”机制让农村公共服务更长效。万荣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示范村集体经济较四年前实现翻番,以此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由“破零”迈向发展壮大阶段。截至2019年底,万荣县美丽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突破10万元的47个村,突破15万元的35个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保障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自来水免费提供、公用电费不再分摊、日间照料幸福工程有了补贴、文化活动有了经费保障、排污设备有了后续管护经费,村级公共服务投入形成长效机制,有了持久根基。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集体经济村级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