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芮城县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2021-04-01 12:17杜瑞庆杨小波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小麦存在问题

杜瑞庆 杨小波

摘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小麦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消费食品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简要探讨了芮城县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09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地处秦、晋、豫3省交界处,北倚中条山,南临黄河,下辖8镇2乡、151个建制村,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国土面积1 178 km2、耕地面积6万hm2。县域北高南低、一面阳坡、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气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使其成为生产绿色优质小麦的优势区。

1   芮城县小麦生产现状

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扩展粮食大产业发展思路,2019年在芮城县实施了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有效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稳居山西省第一梯队。芮城县连续9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全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是“优质粮食生产先进县”。

1.1   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

2020年芮城县小麦种植面积32 046 hm2,夏粮总产190 313 t,较2019年增收36 000 t,平均单产5.939 t/hm2,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尤其是芮城县丰登种业在古魏镇县南村的“烟农999”优种繁育田实收测产高达734.1 kg/667 m2,刷新了山西省水地小麦每667 m2产量纪录;打造的有机旱作芮城样板——学张乡桥头村有机旱作农业(小麦)封闭示范片测产折算标准单产达371.4 kg/667 m2,较2019年桥头沟播项目区平均单产257.3 kg/667 m2,增114.1 kg/667 m2,增效达226元/667 m2;风陵渡开发区云丰种业有限公司“石农086”小麦示范基地41.53 hm2,麦田平均产量为610.6 kg/667 m2,与周边小麦平均单产500 kg/667 m2相比,至少高出100 kg/667 m2。芮城县2018—2020年小麦生产情况汇总见表1。

1.2   粮食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芮城县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深入推进芮城县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农业基础条件和农业装备水平,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构建芮城县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由农业、水利等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大禹渡北扩等一批重大农业设施项目,通过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等,芮城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 920 hm2,小麦水浇地达到24 000 hm2。在北部区域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区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在中部区域多措并举集中打造“灌排设备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黄河二级台阶梯田及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程,使芮城縣粮食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1.3   粮食品种结构逐步优化

芮城县坚持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积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种植了耐寒、耐旱、耐高温、抗病虫、抗倒伏等性状良好且已经在芮城县种植两年以上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品种,如烟农999、石农086、鑫麦296、运旱20410等。2020年芮城县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收获面积达1万hm2,比2019年增加3 333 hm2,占小麦总面积的31%。

1.4   粮食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有效强化

深入落实“藏粮于技”战略,芮城县2019年实施了小麦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土地托管、有机旱作农业等项目,积极推进耕、种、管、防、收全程机械化,实行良种配置、种子包衣、耕种、水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六统一”管理,推动小麦生产集约化、管理技术集成化、要素配置科学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将全县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链。芮城县2019年土地托管面积达2 000 hm2,共培育家庭农场91家,引导规模经营面积 6 667 hm2。

2   存在问题

2.1   沿山地带农田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近年来,芮城县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等项目,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芮城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沿山一带旱地部分麦田因地理位置和水资源限制,产量仅150 kg/667 m2左右,农民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2.2   气象灾害多,抵御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从2012年起,芮城县在小麦灌浆期开展了“一喷三防”技术,有效降低了干热风、病虫害、倒伏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但小麦生育期内常常遭受旱、涝、冻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生产上抵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尤其是陌南镇、东垆乡、南磑镇、古魏镇沟槽地带,受地理位置影响,春季常发生冻害,致使小麦减产。

2.3   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缓慢

2020年芮城县小麦土地托管项目达2 000 hm2,依托9家农机合作社在全县10个乡镇集中连片发展强筋、中强筋小麦,但是芮城县小麦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粮食种植效益低,生产模式仍以一家一户个体种植为主,分散生產,管理粗放,加之农机具、种子、农药等各类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种植投入成本高。部分农户思想观念落后,不愿流转土地,制约了芮城县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

2.4   树立品牌方面存在短板

2019年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芮城县积极响应,出台了《芮城县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但是芮城县小麦在产后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方面基础薄弱,在树立品牌方面存在短板,龙头加工企业少且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完善,粮食附加值低。

3   对策及建议

3.1   发展有机旱作小麦

自然降雨是旱地小麦唯一的水分来源,因此,降雨是影响旱地小麦单产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芮城县沿山一带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但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生产的旱地小麦具有品质优、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建议在沿山一带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抗旱节水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发展有机旱作小麦。针对沿山一带缺水的现状,可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管灌、微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建立健全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实现测墒节灌。

3.2   带动芮城县小麦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通过秸秆还田,进一步培肥地力,通过选用优质良种、科学施肥、科学使用农药,大力推广统防统治、托管服务和优质小麦绿色生产技术等模式,采用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应用生物制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生产出绿色优质小麦。

3.3   完善相关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针对小麦生育期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现象,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快选育和引进一批耐寒、耐旱、耐高温、抗病虫、抗倒伏等性状良好的小麦优良品种;二是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补贴力度;三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赔偿力度。通过以上举措提高种粮效益,稳定农民收益,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3.4   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建议相关部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速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应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加入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县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提高小麦生产规模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

3.5   加大宣传力度,创立自主品牌

着眼芮城县小麦区域优势,依托39 120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844家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152家粮食新型经营主体、8家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聚焦小麦标准化、绿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路径,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面升级“芮城小麦” “芮城面粉”品质,实现高档优质小麦订单化,探索建立面粉生产溯源体系,为打造“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作出贡献。

利用“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历史机遇,深度挖掘芮城小麦在农耕文明中的历史定位,宣传“芮城面粉”的特殊营养价值,利用石磨加工面粉,传播传统的面粉制作工艺,大力提升“芮城面粉”的品质及影响力,同时扶持一批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作坊等,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做到产、供、销一体化,提升小麦产后初加工与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小麦存在问题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