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问题探析

2021-04-01 12:12诸成俊王奇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诸成俊 王奇

摘    要:中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和种子进口大国,必须积极利用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住农业生产。首先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粮食问题的发展现状,然后着力研究了我国粮食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生产种植结构不平衡、农业机械利用率不高、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粮食资源损耗现象日益突出等。基于上述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11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2020年已经过去,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家意识到,粮食才是最紧缺的资源,很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粮食问题的新政策,限制本国粮食出口量的同时加大了对国外粮食的进口。中国作为一个粮食进口和消费大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全球粮食问题日益严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1],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发挥粮食大国的主要优势,利用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来保障我国粮食种植的稳步发展,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非常值得关注。

1   中国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生产方面

我国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关于粮食问题的发布会,回应了粮食方面的相关问题。第一点,我国粮食种植已经连续5年实现了稳定增产。第二点,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点,我国粮食库存非常充足,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农粮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小麦和稻谷这两大口粮的库存足够我国人民一年的口粮消费。第四点,我国虽然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一些谷物来优化我国的谷物结构,但是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谷物数量不大,只占谷物总消费量的2%。所以,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没有必要囤积口粮[2]。

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生产、种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资料购置运输渠道不畅通、粮食种植结构失衡。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弱病残,体力差、科技文化素質低,难以掌握现代种养技术。

其次,每年我国的春耕、备耕是粮食种植的重要时期。2020年春天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业生产人员出行受到影响,种子种苗企业和农资企业未能完全复工,交通物流链受到了暂时性阻碍,加上农资店不营业或仓储量不足等问题,使得农资生产加工运输更加困难,许多粮食种植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生产资料短缺,阻碍了农户种植生产的开展。

最后,粮食种植结构失衡。从表1可知,我国粮食种类种植比例不平衡,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种是大豆。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与其他的粮食产量差距非常大,高度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农产品进口的安全保证也是一个严峻问题,只有制定正确的粮食种植相关政策来优化我国粮食问题的供需平衡,才能减少对国外粮食进口的依赖,真正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1.2   农业机械利用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方面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我国农业机具的科技含量低,功能单一,品种不全,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故障,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农业机械的利用能够在有效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极大地减少粮食种植人力、物力的损耗。但是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整体效益差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

1.3   农产品销售方面

首先,2020年初由于特殊的条件限制,全国各地集中收购农副产品的外商人数明显减少,再加上运销队伍的严重“缺编”,导致一些产量大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遭受了重大损失。其次,由于受到国外局势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进口农副产品市场的负面印象,导致了大型进口批发市场的采购量急剧下降,多地进口批发市场出现了产品滞销的现象[3]。最后,农产品线上销售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存放时间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人们线上购买农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1.4   粮食资源损耗方面

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40%,其粮食的生产总量居于世界第一,有效保障了14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的损耗问题也不容乐观。

首先,我国农村粮食的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和设施相对落后,全国这方面的粮食损失年均3 000万~4 000万t。其次,城市餐饮业是我国粮食浪费最严重的地方,由于部分消费者节约粮食的意识淡薄,使得浪费粮食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据调查,我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饭菜高达800万 t,足够2亿人吃上一年。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全球联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警示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树立危机意识,减少粮食的浪费。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着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2   建议

2.1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使用,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的资金支持与科技力量的投入,大力开展农业机械新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研究,使其适应我国农业调整的需求。完善农用机械的售后服务政策和农用机械购买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农民意识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了解机械的正确使用规范,才能真正发挥农用机械的作用,促进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制定粮食种植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民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降低粮食进口压力。

2.2   加强农业线上、线下技术指导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便捷。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多方专家,充分利用電视、农业农村局官网、各类农技指导类微信、QQ群、电子邮件、电话、公众号等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和农业技术讲座,在线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指导和服务,搭建起专家服务于农民的桥梁。

此外,当地农业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相关专家去到田间地头,对农民的生产种植方式方法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3   完善网络、电商平台等,开展产销对接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网络配送和社区直供的农产品供应模式颇受消费者欢迎。政府部门应发挥全省供销社系统的组织和网络优势,加强农业生产物资特别是春耕物资的储备、运输和销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电商平台订单激增,同比增长了50%,整个电商平台的工作量是平时的3倍[4]。为了缓解农产品滞销的压力,农业农村部官网上开通了专栏,邀请行业协会、电商等单位来助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积极开展农副产品销售的线上活动。比如有的农业大学联合拼多多开展“在线实践、直播家乡、助力贫困”活动,从校长到普通学生都在直播,为了帮助家乡及农民增产增收,助力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2.4   建立健全粮食保护机制,提高人们勤俭节约的意识

首先,政府部门要完善粮食存储保管制度的规范化,科学有效地进行粮食储存管理,才能改善农户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藏水平。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粮食储备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对承担社会责任储备的主体给予适当的补贴资金[5]。

最后,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培养人们节约粮食的习惯,提高全民爱粮、惜粮的意识。大力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3   结语

我国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5%,其中大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在100%以上,足够我国未来一年的供给。但是必须理智对待粮食问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国民树立正确的粮食保护意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从而助力粮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毛晓红,傅琳琳,毛小报,等.全球疫情下的浙江粮食安全问题[J].浙江经济,2020(6):28-31.

[ 2 ] 杨青.浅谈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做好粮食工作[J].中国粮食经济,2020(3):55-58.

[ 3 ] 酒景丽.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影响研究[J/OL].价格理论与实践:1-4[2020-08-28].https://doi.org/10.19851/j.cnki.CN11-1010/F.2020.05.154.

[ 4 ] 刘白云.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N].鄂州日报,2020-8-28(6).

[ 5 ] 张静.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