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

2021-04-01 12:12费文旭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措施

费文旭

摘    要:围绕造林建设这一中心内容,探讨了目前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以确保造林成活率。

關键词:造林质量;存在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1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A

受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想持续发展,首先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各项对策提高环境质量;其次要加强造林建设,其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绿植面积、净化空气,还能够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1]。但是在实际造林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如提升造林建设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造林理论知识、提高造林技术等,这些能够积极影响植树造林质量,从而提升造林成活率。

1   目前我国造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各个建设工作人员是造林的主要力量,大量的工作内容、繁杂的工作程序、较大的工作强度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应对。如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道德水平不高、在工作过程中不负责任、技术能力低、面对相应困难无法及时解决、没有相关理论知识、出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等,这些都会影响造林建设效果,导致造林死亡率升高。

1.2   造林发展缺乏有效市场空间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造林建设却没有得到良好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在造林管理过程中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在种苗及育苗过程中都存在一定不足。所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注重造林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与发展,否则将会阻碍我国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1.3   造林工作缺乏合理的发展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看,我国造林建设过程中,缺少先进技术作支撑、缺乏科学技术引导,从而降低了幼苗成活率;即使成活的幼苗,质量也相对较低。由于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对林木资源使用率较高,因而造林技术也有相应提升,但还没有达到成熟地步,因此,要想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完善和提高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造林质量,提升我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1.4   林木种类结构单一,选择品种不恰当

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林木种类都是杨树,再就是少部分的马尾松等,缺少其他种类优质林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与土壤等因素影响,树种选择不恰当,在不适合的环境中生长,会降低幼苗成活率。

1.5   种植之后缺乏有效管理

很多工作人员存在错误观念,认为造林之后就算完成任务,对后续管理不到位,没有制订栽后管理计划,且及时清理杂草、定期浇水施肥等都没有进行详细管理,从而导致发生病虫害时没有发现,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导致林木死亡率提升。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农民焚烧秸秆等行为而引起火灾,从而导致林木被烧死的数量非常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经过焚烧之后的林木生长情况会受到影响[2]。

2   造林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科学规划

造林之前没有进行整体规划,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在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有的地方在造林之前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只是按照自己主观意识建设经济林,没有考虑该地的气候、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养分是否适合种植该种树林,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种植树木。

2.2   科技意识薄弱

在造林建设中,一些地区也在不断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量,但是还会有一些人缺少科技意识,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交通不方便、接收信息渠道少,再加上文化水平偏低,致使造林成活率与造林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3   受气候干旱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地区出现春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偏多的情况,导致春季栽种树木时缺水干旱,而秋季降水又偏多,一些树木被淹死,降低了幼苗保存率,致使造林成活率偏低。

2.4   造林地条件差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植树造林地往往都是选择在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地区,这些地方的土地贫瘠、环境相对恶劣,加大了工作难度,苗木栽种后成活率较低。

3   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成活率有效提升的措施

3.1   科学合理规划

在造林之前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造林地的地质、土壤、气候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理树种进行栽种,尽量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搭配种植,避免种植同一种树种。

其次,要考虑土地使用程度,不同地区的造林目的不一样,因此,土地使用程度也不一样。

最后,在分析完土地使用情况与选择相应种植品种后,应该对种植过程中采用哪种种植技术、管理方式等进行规划,并制订出后期养护工作计划,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活率,从而保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3.2   选择合理造林时期

林木的生长和栽培时间有很大关系,一般的树木都是在春季种植,春季光照时间较长、气温回升、土壤相对较疏松,能够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促进树木快速生长,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3   做好造林地清理工作

造林地一般都是荒山野地,其杂草丛生,会影响树木生长,降低造林质量。因此,在造林之前,首先要做好林地清理工作,将地面的杂草、枯木及地下草根等进行清除,这一举措有利于种植树木之后生根发芽。一般情况下,造林地清理工作有3种,分别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及块状清理[3]。全面清理一般在大面积的平原地区使用,而带状清理与块状清理都适用于较分散的地区,但是带状清理主要适用于河流、山谷及丘壑等区域,块状清理主要适用于区域差别较大的地形区,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地形采取相应的清理方式,从而达到最佳清理效果,为种植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种植苗木过程中,应该将种植面积及土壤成分等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清理方式,从而选择合理的清理工具,如在平原地区中,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4   选择优良树种,实现良种壮苗

所谓良种,就是在进行种植前,应该针对性地对该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选择生长速度快、材质好、抗旱、抗虫害的树种。选择优良树种,有利于提高后期造林质量与成活率。如果选用质量较差的树种或者不适合该地种植的树种,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严重时还会全部死亡,增加种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3.5   发挥科技优势,使用先进营林技术

要想提高造林质量,科学技术是重要保障之一。因此,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及时学习先进造林理论知识与相关技术,从而提高造林水平。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将先进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到造林建设中,提高整体水平。如使用抗旱技术造林,当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地区春季会受到干热风影响,那么苗木种植之后会造成缺水现象,此时抗旱技术就发挥有效作用。对于一些经济林可以及时套袋,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有利于苗木快速发芽,或者采取覆盖地膜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种植后,应该将其整成内低外高形式,采用符合规格的地膜,将其覆盖在树盘上,并用细土将其压实,此举可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苗木生长。

3.6   加大苗木管护力度

在苗木种植后,后期管理也是造林中的主要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后期养护工作。要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及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肥料、光照等都要全面掌握,及时给苗木浇水施肥,保持充足的阳光,定期做好除草、间苗定株工作,及时修理树枝,让树木在良好环境中茁壮生长。另外,养护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关注树木生长情况,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造林已经成为我国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造林提供资金保障。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是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需着重思考的問题,因此,在造林建设之前,必须制定详细、合理的规划,对造林地的地质、土壤、含水量等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取优良树种,在种植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用先进种植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确保造林过程中每一步骤都紧密结合。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另外,在苗木种植之后,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这也是提高造林质量与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步骤,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影响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提升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 1 ] 郭淑花.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J].农业与技术,2017(16):137.

[ 2 ] 余军.试析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J].农技服务,2018(18):217.

[ 3 ] 张利清.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J].花卉,2017(21):236.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