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临床预测及对细胞因子水平检验的影响

2021-04-03 16:18范丽伟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暴力医务人员

范丽伟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为特征的严重精神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暴力攻击,同时这也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产生阻碍作用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示[1],和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并且在住院期间,其危险行为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不管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其他住院患者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对其攻击行为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临床预测及对细胞因子水平检验的影响,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0月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47.15±2.33)岁,排除合并其他类型的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治疗前抽取2毫升肘静脉血,并将其放置到EDTA抗凝管中,在对血清进行分离之后,将其存储于温度为-70度的冰箱中,实行统一检测。在治疗六周之后,对其实行再次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2 结 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IL-2水平为(43.72±12.11)(22.34±5.57)(t=8.785,P=0.000),IL-6水平为(122.68±28.20)(96.61±23.10),(t=3.917,P=0.000)。

3 讨 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会对其回归社会、居家管理以及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前已经成为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所在。有研究表示[2],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产生暴力攻击行为,并且大部分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常见于入院的一周之内,不但会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还在一定能程度上对患者技术以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3]。精神分裂家族史、性别以及既往攻击行为等都是引发攻击性行为产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为了能够降低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需要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性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发病因素以及攻击行为史等,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行为攻击的相关风险因素[4];与此同时,要创建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则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和患者进行交流,充分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存在暴力攻击性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要对其实行重点监护和管理,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其肢体进行约束。强化巡视,对患者的病房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5]。另外,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实行安全教育,讲述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并说明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引导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形成良好个性,同时辅助其充分了解发泄以及控制情绪的有效方式[6]。细胞因子是有多种细胞所分泌出的小分子蛋白,其有着参与免疫应答、炎性反应以及调节细胞生长等生物学功能,其中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生物活性较为广泛的细胞因子,在和效应细胞膜上的专属性受体进行相互结合之后,其作用则会获得充分展现[7]。IL-2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肿瘤治疗,在肾癌以及癌性积液等层面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成效[8]。而白细胞介素6(IL-6)能够对炎性反应产生诱导作用,其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所合成的,有着较强的生物活性,有研究表示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和肾小球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既往攻击行为、家族病史以及性别等因素都是引发攻击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而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其细胞因子水平获得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性别、既往攻击行为以及家族病史都有可能会引起精神分裂症,所以需要临床对其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对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患者的威胁,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治疗,其细胞因子水平控制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暴力医务人员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反性别暴力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暴力”女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暴力云与送子鹳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向暴力宣战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