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

2021-04-04 20:22吴敏南
现代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牧业金融服务发展

吴敏南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生产绿色农畜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内蒙古农牧业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努力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农畜产品供给体系,农牧业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发展。

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

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农牧结合”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过腹转化,种养循环”的新型一体化农牧业结构,形成种养互推的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种植业“稳粮优经扩饲”和畜牧业“稳羊增牛扩猪禽”的有机结合,以“粮改饲”和“草牧业”为抓手,积极引导牧区牛羊养殖向农区转移,推动“牧繁农育”;积极承接好生猪产业转移,进一步做优草原畜牧业,做大农区畜牧业,为发展循环农牧业打好坚实基础。内蒙古羊肉产量、奶牛存栏和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牛肉产量跃居全国第二。

1.2 以生态为基础,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自治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了“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力争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得到“双控”,地膜覆盖面积和农膜残留实现“双减”;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等政策,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基本恢复到了20世纪80年代最好水平。全区现有“三品一标”产品191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89件,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

1.3 以产业化为驱动,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从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方向的提升。一是突出消费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健康发展有机农畜产品。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重点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全区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比例达到81%,紧密型利益联结达到43%。

1.4 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实

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通过“一卡通”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还草、农牧业良种补贴等惠农惠牧资金,强农惠农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增产,2020年粮食产量达732.8亿斤,位居全国第八,实现“17年丰”。

2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新趋势

2.1 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并颁发了草原确权第一证;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特色明显、运作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大、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家庭农牧场。农村牧区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农牧业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政策对龙头企业的倾斜,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革步伐,狠抓龙头企业科企对接,狠抓科技创新,突出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抓好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建设。同时在“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上,鼓励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形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以带动农户使用同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治理模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开展龙头企业人才培训。

2.3 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扩大市场,提高品牌形象

建立销售、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举办展销会,宣传推广最新开发的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同时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和争创国家级名牌农产品。

3 金融支持农牧产业融合发展

3.1 优化服务,满足农牧区多元化融资需求

为促进新型农牧业主体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主动与当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一是相继推出了“农户联保贷”“四权抵押贷”等信贷产品,帮助农民合作社解决贷款抵押难题,尽可能满足新形势下合作社多元化的资金需求。二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力。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不动产抵押贷”“动产抵押贷”“应收账款质押贷”“存款质押贷”等信贷产品。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通过下沉金融服务、灵活组合担保方式、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模式等多种手段优化金融服务,特别是对涉农企业上下游客户进行整体开发,有力支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联合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政府建立奶业振兴试点,挂牌奶业振兴专业支行,为全区奶业振兴持续提供金融服务。创新设立“裕农通”服务网点,提高金融产品及服务在农村牧区覆盖度,裕农通服务网点已覆盖辖内全部行政村。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创新推出“政府主导+国有公司投资+国有企业保证担保+龙头企业专业化运营+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种苗交易帮扶”的“7+”产业扶贫贷款新模式,积极支持元宝山国际种苗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贷款金额达3.5亿元。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结合葵花产业特点,创新推出特色信贷产品“金葵贷”,专门服务于葵花种植相关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金融支持农牧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成效,在“企业+基地+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基础上,沿河沿线等重点高效农业示范区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基地,在更高层次推动农业和工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和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二是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建设高标准农田,改扩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施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现全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全覆盖。三是为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财政惠农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园区升级改造在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的地区展开。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探索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的农畜产品营销模式,全国首家散养羊直销平台“锡鲜生”电子商务平台上线。

3.2 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为农牧民提供便利、低成本融资。内蒙古农信系统加大“信用村镇”评建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牧户发放50万元以下免担保信用贷款,并执行差异化利率,预计年内通过普遍下调利率为城乡客户让利近3500万元。包头农商银行充分利用“扶贫支农支小转贷款”资金将其“惠农贷”产品贷款利率下调至4.55%,较该行平均利率下降近400个基点,预计为农牧户节省贷款成本415万元。通辽扎鲁特旗信用联社全面下调农户信贷产品利率,“农户循环贷”“农牧快贷”两款信贷产品贷款利率分别下调了119个基点和86个基点。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降低成本,主动让利减轻农牧民负担。

3.3 延伸金融服务,不断健全农牧区基础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工作,完善农牧区信用环境。推动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加大金融服务延伸力度,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信用户评定、信用村创建。通过推广“信用村+移动展业+E捷贷+无纸作业”模式,实现“整村授信、批量开发、当天申贷、当天获贷”。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系统将现有“便民服务点”升级为“农信驿站”,将其打造成政策宣传、普惠金融便民服务、金融知识普及、民生信息发布、基础信贷服务、电商交易服务等一体的综合化普惠金融服务点,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4 当前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因素

4.1 农民增收困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业产业层次仍较低。受传统农牧业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牧业还存在着种植和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劳动生产效率低,粮食和畜群、畜种结构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4.2 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消弱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生产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影响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4.3 资金紧缺难以满足传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升级

地方财政收入少,国家财政扶持资金有限,这些因素使得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很难有效带动辖区内农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4.4 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农牧业经营者收入的稳定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害大,而农牧业保险支持力度小,农牧民也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经济负担,导致农牧民收入不稳定。

猜你喜欢
农牧业金融服务发展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