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话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21-04-06 11:2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海南

叶 芸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1]方言研究得以升温。海南话是海南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使用人数最多,以汉族岛民为主历代共同通用,归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方言闽南方言,是海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科学保护方言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保护海南话,助力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全面了解海南话的研究具有了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为了理清海南话研究的脉络,本文以“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海南话”的相关文献。具体检索方法为,时间跨度截至于2019年7月,“中国知网”主要检索“中国文献全文”“中国期刊全文”“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四个数据库,以“海南话”为检索词,以“篇名”“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维普”检索“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7”数据库,检索条件为题名或关键词=海南话。以此为依据进行载文量分析和综述研究,以有助于海南话的后续研究。

一、海南话研究的文献分析

(一)文献的年份分布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7”数据库搜索到的“海南话”文献共计137 篇;“中国知网”的四个数据库搜索到的文献总共111篇。其中,期刊论文76篇,报刊文章27篇,硕士学位论文6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综合两个数据库的文献,通过对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以了解海南话研究的发展趋势。以维普数据库的137篇论文为例,基本上以十年为一阶段,海南话的发文量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1 海南话研究的发文量

国内海南话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1958年,为詹伯慧的万(宀心冉)方音·概述。从阶段上看,20世纪60之前研究海南话的文献很少,属于起步阶段;70年代是研究的沉寂阶段,没有专门关于海南话的研究成果;80年代是研究的回归阶段,90年代研究继续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第四届国际闽方言研讨年会,共有9篇关于海南话的论文参会;21世纪之后,海南话的研究进入深入和多元化阶段,特点表现为:其一,虽然截止于2007年,关于海南话的研究只有二三十篇论文和几部著作。[2]但是2篇分别论述海南话语法、语音的博士论文的出版,扩展了海南话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一是“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钱奠香,2002),这篇论文被评价为专论海南闽语语法的第一部专著;另一是“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刘新中,2007),论文共有40多万字。[2]其二,除语言学角度外,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海南话,研究进入多样化时期。2003年海南两会期间,政协代表对海南话的发声,更是引发了海南话讨论的话语。进入21世纪海南话主题学术论文近80篇(见表1),数量短时间突增,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国内外学术界方言保护研究的影响,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对方言文化保护的要求,促使海南话传承保护研究得到重视。

(二) 文献的主题分布

语言作为资源,构成部分包括语言本体和语言社会应用两部分。语言本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系统,是语义资源的物质基础;语言应用包括语言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是语言资源价值和可利用性的具体体现。[3]

从文献研究主题的分布看,一是海南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系统和分区等语言本体资源的研究;另一是海南话的价值、传承、保护、运用等语言社会应用的研究。从研究时间节点看,语言本体资源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21世纪之前,2008年之后,海南话的社会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焦点。

二、研究海南话的内容

(一)海南话语言本体资源的研究

海南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语言本体资源的研究开始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方桂学者就调研海口方言。50年代以后,来自日本、台湾和新加坡等在内的国内外学者,调研包括海南话在内的海南岛的方言,并陆续发表论文和著作。研究成果主要有:60、70年代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调研文昌话并发表论文“海南语文昌方言”;70年代台湾学者张光宇调查海口话并发表硕士论文“海口方言”,何大安调查琼海话和澄迈话,杨秀芳发表关于万宁方言的论文;80 年代以后,新加坡学者云惟利调查文昌话并出版著作“海南方言”,梁猷刚、陈鸿迈、冯成豹、陈波、梁明江、刘剑三、黄谷甘和张惠英等学者,亦陆续发表论文和编纂辞书等。[2,4]

海南话语言本体资源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海南话的定义

海南话语音语调在海南不同市县不尽相同,但是讲海南话的岛民互相能够听得懂彼此所讲,也互认彼此讲的都是海南话。基于海南人历来较为温顺的性格和和谐共处的心理特征,岛民从未出现过争论何地区、何市县的海南话为标准海南话之争。1986年,学者陈波定义海南话为,海南话又名“琼文话”。[5]另有学者把海南话定义为:从广义说,是指海南岛上居民所操的一种属于闽南方言的地方话;从狭义上说,是指文昌话,即海南话以文昌话为代表。[6]从岛民的角度看,海南话就是海南较为广泛的地区和较为多数的岛民所讲的,讲海南话的岛民都能听得懂的,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内地普通话相区别的本地语言。

2.海南话的语系

研究海南话的文献一致认为,海南话与台湾岛汉人讲的闽南话同出一源,语系属于汉语闽南话方言。海南话是闽南话系统的方言;[7]海南话属于汉藏语系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5]海南话属于汉语八大方言之一——闽南方言,闽南方言,大体上分为四个支系或小方言区,海南话是其中的一个方言区;[6]海南岛上汉人所说的话属于闽南方言系统。[2]

3.海南话的语音语调

研究海南话语音语调的文献,不但注意到了海南话在海南岛不同地区的差异,而且把海南话同它同源的岛外其他方言做了比较。有调研万宁话的学者认为,万宁县的汉族人民,讲一种跟海南岛大部分汉族地区所说的海南话基本上一致的方言。海南话一般以文昌县的方音为标准,万宁音系跟文昌音系只有极少的不同,如果掌握了万宁方音,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海南话的标准音。[7]有研究认为府城话(有时是文昌话)可以作为海南话的代表。[8]有研究认为海南话与广东省的雷州话、潮州话,福建省、台湾省的闽南话最为接近。[5]有学者认定,海南岛上各地居民讲海南话的声韵调略有不同,但大抵相近,普通交谈,不成问题,海南话以文昌话为代表。[6]

4.海南话的分区

已有的海南话研究文献,按照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依据海南话在不同地域语音语调的特点,对海南话进行分区。有学者认为海南话可分为府城、文昌、万宁、崖县、昌感五个片区,并以府城话(有时兼举文昌话)为例,对海南话做简要的介绍。[8]另有学者认为按语音特点,海南话可以划分成文琼、海淀、万陵、崖州、长干五大片区,每一大片区又可分成若干小片区。操海南话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口市、文昌县、琼海县、万宁县、定安县、澄迈县和屯昌县等地。[5]有研究认为,海南话区域主要为琼山、文昌、澄迈、定安、琼海、万宁、陵水和东方等县。[6]另有研究认为,海南岛内六百余万居民中大约四五百万人的母语是海南话(尚无确切统计),地区包括海口、三亚、文昌、琼山、琼海、定安、万宁、澄迈等。[9]有学者认同海南话五大片区划分的结论,认为海南话是海南岛汉族居民使用的主要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多达500多万,使用范围很广,几乎通行全岛各地。[10]

(二)海南话传承保护的社会应用价值研究

海南话传承保护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海南话的困境和原因,海南话传承保护的意义和建议等方面展开。

1.海南话的困境

海南话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海南话的交流工具功能日渐式微;二是海南话的调研成果较少。

庄翠娟2009年的研究表明随着海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海南话在海南本地逐渐趋于弱势,成为弱势语言,处于快速消亡的过程中。[11]学者王琳2011年的研究认为海南人海南话的使用频率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普通话流利程度越好,海南话的使用频率就降低,使用机会处于逐步缩减状态。[12]海南话逐渐边缘化,连贩夫走卒,都努力去说一口略显生涩的普通话(程振兴,2012)。[13]宋安琪2015年在调研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时发现,普通话在海南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使用率正逐步提高,海南籍城市青少年日常交流的最主要语言是普通话,海南话的使用空间逐渐被压缩,语言的沟通交际功能逐步减弱。[14]

早在2007年,詹伯慧就指出,海南和台湾都是祖国的宝岛,海南话和台湾闽语同属闽语系统,同为两岛的汉族同胞所通用,具有相同的语言来源。但相比台湾闽语已经被台湾学者作过全面调查的实情,海南话的调研学者却寥若晨星。[2]

2.海南话困境的原因

探究造成海南话日渐式微的原因,是使海南话摆脱困境的正确思路。在众多的影响海南话陷入困境的因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应该是庄翠娟2009年和王琳2011年都一致认可的三大要素,即语言政策、经济发展和语言态度。[11,12]

语言政策。语言政策是导向性最强、最早发挥影响的因素。1955年,普通话被国家规定为通用语言,要求全国推广。1982年宪法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5]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自此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得以确定。按照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的精神,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自1956年起,实施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逐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王琳2011年的研究认为,2010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布《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大力推广普通话,采取措施鼓励、奖励、表彰在推广普通话中做出贡献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不提倡学校教育实施包括海南话在内的海南地方方言的教学。[12]庄翠娟2009年的研究也认为普通话推广在海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教育机构、公共场所,海南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交际的工具功能逐渐衰弱,地位逐步被普通话代替。[11]翟艳利2019年的研究结论是,地方政府轻方言使用、重普通话推广,轻本族语、重通用语等单一的语言政策,导致海南话越来越边缘化。[16]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最迅速、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经济发展对海南话影响较大的时期有三:一是1988年海南建省,二是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三就是当下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建省初期内地十万人才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吸引大批岛外人员到海南观光、旅游、工作和定居,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再次迅速增加了岛外居民成为岛民的速度和数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大规模移民潮,使岛民的语言发生了急剧变化。迫于交际需要,讲海南话和黎语的岛民,也倾向于讲普通话,促使普通话的普及更为快速、彻底。早在1995年,宫日英在“积极施行双语制──关于海南省语言规划的探讨”一文中就认定,普通话逐渐成为省会城市的海口、旅游城市的三亚等地区的强势语言已经是事实,作为海南主导语言的地位逐步形成。[9]大批内地人短时间内的涌入,使普通话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海南话的使用人数逐渐减少(庄翠娟,2009)。[11]程振兴2012年的研究认为,近年来东北人在三亚短时间巨增,导致三亚遍地都能听到夹杂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海南方言包括海南话在内反倒销声匿迹,三亚被戏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海南话式微,普通话变成绝对强势的语言环境的局面已经形成。[13]

语言态度。语言态度虽是后期衍生、但却是最深沉、最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岛民存在讲海南话不自信的心理,直接导致海南话日渐弱势。海南地理位置独特、孤悬海外,琼州海峡阻隔了海南与内地,也隔绝了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对海南的影响,经济和文化海南历来势单力薄。海南籍文学作家崽崽在2007年出版的作品中描述道,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缘化,造成海南人,尤其是海南年轻人表现不大愿意说海南话的羞涩态度[17]。海南籍香港政协委员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面对不会讲海南话的海南人感慨道:海南人不会讲海南话不像话。并认为海南人不会讲海南话,是因为部分岛民认为讲海南话会暴露自己的海南人身份,怕被旁人瞧不起[18]。庄翠娟2009年的研究则认为,有极其特别的人还会认为说海南话是一些没有文化,没有涵养的人,海南话的地位比不上普通话。[11]所以程振兴2012年认为海南人对海南话羞于启齿,海南话的羞涩,事实也是海南人心理的羞涩。[13]另外,由于海南话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别,部分岛民担心孩子如果讲海南话,会影响普通话的标准发音等(王灿,2009)。[18]2009年前后,在天涯论坛上,就海南人讲海南话的讨论,岛民有主张: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海南孩子不会说海南话,是件可悲的事情,海南人有责任和义务让海南话传承下去。有主张:作为岛民,如果海南话消亡了,会心痛,但是说海南话的人逐渐减少,海南话消亡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全世界从古到今,已经消失了上千种方言,方言消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

上述三个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海南话日渐陷入困境。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地方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决定方言的生存状态,广东省粤语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强势正印证了这个道理。海南边缘化的政治经济,使承载着海南文化的海南话一并边缘化。

3.海南话的文化价值

海南话传承保护的意义,在于海南话作为方言具有传承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保护方言具有必要性,海南方言承载着海南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蕴藏着海南地区独特的海洋文化。[11]海南话中蕴含着海南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料,海南话一旦消亡,海南话所蕴藏的丰富文化财富也随之消失。[11]保护海南方言意味着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平衡,海南方言,记录着海南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文化,积存着海南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现象,蕴藏着独具特色世代相传的地域文化,是海南最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景观之一,是海南旅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没有海南方言就没有海南文化,海南话消失,海南话所承载的文化系统也分崩离析。[19]海南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海南人的记忆和身份象征。[14]保护、挖掘海南方言,能有力地激发海南本地民族文化创造力,增进民族和谐与稳定,形成海南独具鲜明地域特征的旅游环境,助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16]

4.海南话传承保护措施

海南话传承保护措施的研究成果视角多样,有的研究纯粹讨论海南话的保护措施;[20]有的探讨通过保护海南话以传承地域特色文化资源;[16,19]有的讨论海南话传承的语言政策。[21,22]

在海南话传承保护的具体方式方面,有研究认为海南话保护的措施包括:第一,改变语言态度,树立方言自信。转变海南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海南话地位低于普通话,讲海南话没有文化和涵养的观念;第二,建立海南话语音媒体库,储存海南话语料,运用声、像、图书、作品等多种媒介手段,记录、保存海南话;第三,设立专门机构,配套专项资金研究海南话;第四,建立示范村,保护海南话传承。[11]有政协委员建议海南以推广普通话一样的方式推广海南话,有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议在海南的各大专院校设立海南方言研究机构,多出版海南话的字典等工具书。[23]有研究主张通过政府、社会、学校教育、调研等多渠道、全方位方式传承保护海南话。[12]有研究提出传承海南话的方法为:第一,让方言进课堂,以渗入课堂形式来传播方言文化;第二,广开“言路”,营造方言文化氛围;第三,扩大研究,挖掘方言资源宝库。[19]有研究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传承方言不矛盾,海南话传承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倡导,而且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方言观念,为子女提供海南话的习得机会。[14]

三、海南话研究的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总体上看,海南话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话题:海南话研究日渐引发关注,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和研究基础薄弱并存

海南话是海南众多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历来扮演着承载海南地方主流文化资源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海南人身份的标志是会说一口流利的海南话。目前,海南话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政界和社会民众的热点关注,海南话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作为方言,海南话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专注研究海南话的学者人员单薄,已有的研究成果仍待进一步丰富。从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搜索到的期刊论文和报纸报道的数量总和不足20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不多,影响范围和因子仍待提升。

(二)研究领域与视角:研究者学术背景不同,研究领域宽泛,研究视角多样

研究海南话的学者学术背景各异。有专注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学理论工作者,有关注海南话文学创作的作家,有专业研究海南话音乐歌曲的研究生,有关心海南话广播电视传媒民生节目现状的民众,有从事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

海南话研究的领域和视角十分宽泛和多样。语言学理论工作者不但研究海南话的语系、拼读、语音语调的异同,还涉及海南话民谣、熟语、俗语、俚语的研究;[24]以及海南话语料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价值;[25]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关注海南话校本课程开发和学习;作家从事海南话的文学创作与评论;[13,26]在校艺术专业的研究生讨论海南话音乐歌曲和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等。[27,28]

(三)研究成果类型:形式多样,有纯理论的探究,也有实践的推广与运用

海南话研究的成果类型形式十分多样,既有理论类的研究,也有实践活动类的研究。理论类的研究成果形式有著作、论文,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29,30]实践活动类的研究成果,包括师生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有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开设的海南话口语教学课程,海口市滨海九小“学讲海南话,乐做海南人”课程方案和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南方言”课程方案。海南话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海南中学高一(11)班部分学生2013年完成的“研究各地海南话的差异”的课题,海口琼山侨中2013届高一(5)班开展的“海南话的发展趋势”的课题等。[31]

(四)研究成果内容:兼具语言交流的工具功能和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保护功能

海南话研究早期较多关注海南话语言交流的工具功能,后期注重海南话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保护功能。21世纪之前,海南话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海南话语言交流的工具功能方面的研究,即研究海南话的语系、语音语调较多,尤其是早期的研究,虽然研究成果的数量并不多(著作几本,论文二三十篇)。关注海南话传承,发挥海南话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功能的论文和著作,基本上时间都在21世纪之后,虽然1995年宫日英的研究有涉及海南话传承的论述。涉及海南话承载地方特色文化功能的文献数量不多(著作未达十部,论文不上百篇),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讨论海南话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功能的重要性,探究海南话传承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功能模式,实践层面有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较零星,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少。

四、海南话研究的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海南话研究有待深入与拓展的方面如下:

(一)重视海南话的研究,扩展研究成果的广度和深度

海南岛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黎、苗、回、壮、瑶、侗等30个民族,不同的民族讲不同的语言。海南岛的方言有汉语、黎语、苗语(瑶语)、临高语、村话、回辉话等[6]12种不同的语言,[10]也有一说是14种[2],海南岛是名副其实的方言宝岛。从海南岛方言的研究看,学者们关注、研究较多的是海南岛的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对于使用人数众多,分布地区较广的汉语海南话,反倒少受关注、少有研究,现有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何况海南岛的汉族岛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或者是原迁徙地不同,或者是迁徙到海南岛的时期各异,讲着不尽相同的汉语方言。因此,需要进一步重视作为方言的海南话的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夯实研究成果的广度和深度。

(二)凝聚力量,多学科广视角,拓宽海南话研究的领域与阵地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32]方言作为一方人共同的家园,海南话不仅具有沟通、交流的工具功能,更是海南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海南特色文化的意义。

海南话现有的研究领域和视角虽然丰富,但主要是以语言学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主。为了更好地挖掘海南话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应当发动一切可能的人员,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凝聚力量,共同关注海南话的传承与保护。但凡与海南话相关的话题都应当是海南话研究的领域,研究范畴应当涉及与海南话相关的方方面面。海南话的研究可以主要以语言学视角为主,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单一学科,研究学科领域可以扩展到教育学学科、社会学学科,吸纳更多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研究海南话。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研究海南话,既研究海南话语言学本体属性的特征,也研究海南话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可以海南话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载体的价值为抓手,以海南话本体资源为依托,探讨多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措施,制定科学语言规划政策,保护传承海南话。[33]

(三)海南话进课堂,构建学校传承保护海南话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有效机制

动态调研海南话的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海南话有声语料,利用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和教育教材等,建设海南话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科学保存海南话语言实态等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方式,无疑都是海南话传承保护的有效途径。但是,海南话的传承保护绝不仅仅局限于海南话语音语料的挖掘、储存和开发利用,一代又一代会讲海南话的年轻人才是传承保护海南话的最关键的要素。

我国《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坚持把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理,海南话传承保护的最佳途径也是讲海南话地区的学校场域。应当依托学校教育,尤其是依托少年儿童为主的学校场域,通过开展海南话语言教育,海南话地域文化通识教育等形式,让海南的儿童少年及早接触海南话,了解海南话承载的海南文化,以达成构建推广和普及海南话的学校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机制,应当是保护、开发和利用海南话语言资源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海南
方严的方言
方言
砥砺前行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海南杂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