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微视频《等你回家》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

2021-04-06 11: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模态态度话语

李 静

(郑州大学 外国语及国际关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自2020年初到现在,由于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全国人民一直处在抗击疫情的阶段。媒体紧跟疫情发展情况进行相关报道,也拍摄有纪录片、短视频来记录疫情下的中国。相比于纯文字的描述,视频展示能更直观地呈现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调动视觉和听觉,更易牵动观看者的情绪。微视频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设定的场景,背景音乐,人物的行为活动及话语等传递一定的信息。本文选取光明日报网2020年4月24日发布的微视频《等你回家》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评价理论的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为理论基础,分析该视频是如何通过视频中的图像、语言、表情等多模态符号的协调互动来呈现其态度意义,进而引发观看者相关情感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评价意义。

一、理论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言语并不是唯一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一些非语言,比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还有语境因素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特别是伴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模态话语指能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它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前面、更加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2]。本研究主要应用的理论是冯德正、亓玉杰提出的态度意义多模态构建分析框架。这个系统是将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评价理论和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相结合而生成的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针对Martin & white提出的评价理论,Feng & O’Hallon[3]认为其对态度意义,特别是对情感意义的分类是基于语言现象进行的归纳,缺乏认知心理依据。根据认知评价理论,情感与态度由主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诱发,并进一步诱发主体的行为表达[4]。冯德正、亓玉杰[5]认为诱发条件、内心态度、行为表达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态度图式或脚本。基于诱发条件的态度意义系统包含:(1)事情结果的合意性取决于评价主体的目标,目标实现与否诱发正面或负面情感。(2)主体行为的可取性取决于评价者的是非标准,符合标准的行为引发正面评价,反之引发负面评价。(3)事物是否令评价者喜欢取决于其特征与评价者的喜好。关于诱发条件,如果诱发条件未被表征,则态度意义由行为表达实现。如果被表征,主体的态度可能由自己的行为或所感知的外界事物诱发,具体诱发条件的多模态框架如下图1所示。关于态度的表达方式,除了言语、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应包括非身体语言,即场景设置和道具等。场景设置和道具与电影中主体人物的态度表达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主体人物随身携带的道具和特定的场景对塑造主体人物形象、刻画主体人物性格特征和表达主体态度有重要意义[6]。具体主体态度表达见图2。

图1 态度诱发条件的多模态表征[5]

图2 人物态度表达的行为反应体系[6]

针对新冠状疫情,现有的研究多与医学研究相关,也有从话语权构建方面分析疫情报道(潘登,2020;杨万丽,2020;李杭蔚,2020;毛伟,2020;董静怡,2020)。李璐[7]以新冠状爆发后全国多地街道宣传横幅为语料,从主题、韵律、修辞、语法等方面分析了防疫标语的典型特征并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揭示防疫宣传标语实现良好宣传功能的运作过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王龙[8]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视觉模态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以及听觉模态对新华网拍摄视频《战疫的力量》进行整合分析其构建的危机事件话语策略。本文将对光明日报发布的微视频《等你回家》进行分析,探究整个视频构建了怎样的及怎么构建多模态态度意义。

二、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实例分析

光明日报网发布的微视频《等你回家》以新冠状病毒影响下的中国为背景,场景设定在一位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人家中。该视频中主要有四个话语发出者:视频中的老人(李雅文的爷爷)、新闻报道者、医护人员李雅文、习近平主席。我们将这个短视频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爷爷给孙女李雅文写信之前(0-2分钟)和写信整个过程(2-5分钟)。前半部分整体营造了一个封闭、焦虑担忧的氛围。这部分语篇的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分析如表1所示。

第一个开场镜头呈现的是一把摇摇椅在晃动,椅子上却没有人。接着呈现的场景是老人对着镜头喷消毒水,老人的话语等,这一连贯的镜头呈现的图像和话语均表达了负面态度意义,这些负面评价意义是由诱发条件和态度表达共同建构的。整个微视频的场景选定在家中,由一个小家的生活状态映射整个疫情下的全民状态。由放置在屋内一把独自晃动的摇摇椅展开镜头,独自摇动的椅子给人一种孤独落寞感。原本应该坐在摇摇椅上悠闲地看看书,收听新闻的老人,却没有坐在椅子上。接着镜头就转到了老人在给家里的东西喷消毒水,特别是对着镜头喷消毒水这一特写镜头,让观众得到极近距离的感知。喷消毒水、收听疫情相关新闻报道,这些是人们因疫情隔离在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人以熟悉感,易引发共鸣。台历的出现也暗示了新冠状病毒传播的时间,主要从2020年一月份病毒逐渐蔓延,全民进入隔离在家的状态。前面一系列镜头配合老人的语言叙述:“今年的春节很不一样,我们的国家陷入了危难之中”,语言与动作相结合表达了新冠状病毒的出现与传播对我们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视觉图像和声音表征诱发观众对这一现象的感同身受。观众结合自身的经历从而引发对新冠状病毒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的消极情感态度。

第二个场景即为视频中间插入的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诱发条件是听觉。这段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了国家对此次疫情的重视程度,观众听到这些报道会诱发对国家的信任及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的正面评价意义。

第三个场景特写了爷爷面部表情,态度表达中多了身体语言中的表情这一项。通过镜头特写爷爷看着墙上的地图时神情忧虑担心,眉宇紧锁。话语表述,“这时候的武汉,就如同在巨浪中航行”,配合视频中地图上的色彩浓度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由深至浅向四周动态扩散,诱发了观众对疫情严重情况的感知,构建负面鉴赏和负面情感。

第四个场景也主要有视觉和话语诱发条件引发观众的正面评价。这里的态度表征方式除了爷爷的话语表述还有他的目光锁定的手边火神山和雷神山临时医院的动态模型,观众会随着爷爷的目光和镜头的聚焦集中关注这一动态模型的变化。这一动态模型的突出展示再现了疫情逐渐加重时,国家及时快速地建立多所临时医院以满足救治病人的需要。这些医院内又包含着每一个医护人员,他们不畏危险,不辞辛劳地救治和照顾病人。视觉和听觉作为诱发条件,话语表述、目光和动态模型作为态度表征,整体构建了积极正面的评定态度,是对国家和每一个抗击疫情人民的肯定。

第五个场景是女孩敲门说:“爷爷,菜放门口了,您记得拿一下。”,随即爷爷起身去拿东西配以话语表述:“连平日里的陌生人都消除了隔阂”。这个场景主要以听觉作为诱发条件,态度表征方式为话语。不管是女孩的敲门声和讲话声还是爷爷的陈述,观众通过这一场景可以联系到自身隔离在家的状态,与邻居和陌生人的关系变化,从而引发正面情感。尽管因为疫情的传播,人们大多自觉隔离在家,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影响,但另一方面在全民抗击疫情的状况下,人们互帮互助,更加团结一致。

第六个场景为爷爷给孙女李雅文打电话,负面的情感评价是有动作(打微信语音电话这一场景)、听觉和视觉共同构建的。打过去的电话没人接听连接下一个镜头展示孙女发来的她所在医院出院人数和感染人数的微信聊天内容,整个氛围又转为了伤感、压抑、担忧不安。上半段的最后一个场景主要是为下半段的语篇做引入。爷爷的这句话,“17年前那场硬仗,爷爷没退缩,现在,依然想与你一起,并肩作战”,是对孙女李雅文说的,也很好地承接了上个场景(跟孙女打电话没有接通,对在前线抗疫孙女的担忧)。这句话主要有四个评价,对17年前抗击非典的鉴赏,对自己行为的判定,想与孙女一起抗击疫情的情感、对抗击新冠状病毒行为的判定。诱发条件为听觉与视觉,视觉主要是镜头特写了一个抗击非典的纪念水杯,上面印有:人民医院先进个人 2003 小汤山。这个纪念水杯也暗示了爷爷17年前也曾如现在的孙女一样抗战在前线,为抗击非典做出了个人的贡献。

表1 《等你回家》前半部分语篇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分析(+表正面态度,-表示负面态度)

续表1 《等你回家》前半部分语篇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分析(+表正面态度,-表示负面态度)

该视频的后半段是伴随着爷爷写信展开的。从开始写信到写完信这一过程中插入了新闻报道,习近平的话语。

后半部分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爷爷写信。从爷爷动笔开始写信切换到爷爷写信时的表情,镜头特写了爷爷写信时扶眼框的动作及爷爷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爷爷的表情严肃凝重。在这个短视频中只展示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致我的小英雄:从未想过这个冬天竟如此漫长…你们是平凡世界的微光,爷爷为你骄傲!),信的内容含有评价资源,比如对孙女奋斗在抗疫前线的肯定和赞许(判定:+可取),作为爷爷为孙女感到骄傲(情感:+合意),还有对疫情的影响下,觉得这个冬天相对漫长(鉴赏:-反应)。信的内容与爷爷写信时的表情可构建积极正面的判定和情感评价及消极的鉴赏评价。

第二个场景为写信中间插入的新闻报道及习近平的讲话。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是在纸上动态显示各省援助武汉的人员及物资数量,列举的这些数据隐性地表达了积极评价,展示了全民在疫情下一起互帮互助共同抗击疫情的状态。另外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及他在讲话时的身体语言(举起握住的拳头),通过诱发条件听觉和视觉构建了正面的感情评价,强调全国人民要树立信心,一定会战胜疫情的。

第三个场景仍以习近平的话语作为背景音,画面展示的是穿着防护服的李雅文和请战书上不断落下的红手印。与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一张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相比,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红手印的数量更能突显不断增加的抗击疫情人数,更能够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观者体会医护人员的无畏精神。习近平的讲话内容也很大众化,言语当中透漏着亲和(“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视觉和听觉相互协调作为诱发条件,态度表达方式为习近平的话语,非身体语言(场景:穿着防护服的李雅文,不断落在请战书上的红手印),构建了正面评价。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功不可没,值得我们的赞许和感谢。

最后一个场景为爷爷写完信把笔放下,镜头由俯看信到平视信后转向了窗外,此时窗外飘动的粉色樱花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来临。除了花瓣,随着镜头的移动看到了窗外的远景,字幕显示:3月25号湖北解封 4月8号武汉解封。除了可预见的窗外风景,建筑物和马路、车辆,突显了“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八个立体字。这八个字也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期望,期望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战胜疫情,家国平安。这一画面展示的同时也伴随着习近平的话语(“你们辛苦了!武汉必胜!湖北必胜!全中国也必胜!”),视觉配合听觉共同诱发观众的正面情感评价,对抗击疫情充满信心,充满斗志,以及对取得最终胜利的希冀。视频以习近平的一句话: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没被压垮过,作为结尾。仅以视觉作为诱发条件,以图像文字呈现的方式表达正面的判定评价,也突显了这个微视频的主题思想。 “等你回家”的“你”不仅指视频中的李雅文,还指像李雅文一样抗击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指生病的武汉这个城市。不止是爷爷在等孙女雅文回家,家人在等待每一个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能平平安安回家跟他们团聚,全国也在等待武汉这个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

表2 《等你回家》后半部分语篇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分析(+表示正面态度,-表示负面态度)

续表2 《等你回家》后半部分语篇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分析(+表示正面态度,-表示负面态度)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微视频中的态度意义的实现是由言语、肢体语言、场景道具等多种模态符号资源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的。各个模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Halliday[9]认为表达态度意义的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加强、延伸、矛盾三种。加强指不同的符号资源相互协调运作共同构建一个态度意义。延伸指由一个模态构建的态度意义通过增添新的信息来对另外一个模态符号资源所构建的态度意义进行延伸。矛盾指一种模态符号和另一种模态符号之间存在矛盾。该微视频的前半部分主要构建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整个中国都笼罩着紧张压抑的气氛,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肢体语言、道具场景多种模态符号的相互协调诱发观众负面的态度评价。这些画面很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产生对新冠疫情的恐惧及对亲人的担忧。视频的后半部分整个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背景音乐的变化。在话语内容及画面呈现方面,诱发更多正面的情感态度。微视频中各种模态符号之间的更多体现的是加强的关系,多种模态服务于强化积极或消极态度的效果。

三、结语

本文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分析了微视频《等你回家》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在微视频中,话语与肢体语言及场景道具等模态符号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了该多模态语篇的态度意义。从诱发条件来看,该视频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诱发主体做出评价,态度行为表达方式主要为语言和身体语言来完成。该视频是以正面评价结尾,在引发共鸣的基础上宣扬面对疫情时要有信心,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态度意义。

猜你喜欢
模态态度话语
画与理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