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抚州地区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4-06 09:12刘有才万蕾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筛献血者梅毒

刘有才,万蕾兰

(抚州市中心血站,江西 抚州 34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抚州地区临床用血快速增长,血液需求大幅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统计和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对节约血液资源和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保障血液的供应[1],减少血液报废显得尤为重要,血液报废主要是血液检测不合格和血液非检测不合格因素造成,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可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产生,从而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本文统计分析了本地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液报废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降低血液报废提供改进策略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本站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献血者年龄为18~55周岁,均符合献血要求。

血液产品以U为单位,全血、各品种红细胞悬液均200 ml为1U、血浆100 ml为1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U。

1.2 试剂 血液检测包括ELISA方法(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NAT)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初检试剂为英科新创,复检试剂为珠海丽珠;ALT检测试剂为深圳迈瑞生物;核酸检测试剂为上海浩源生物;谷丙转氨酶测试条:艾康生物技术。

1.3 仪器 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AE150、EVO ELISA200);自动生化分析仪(BS-400);核酸提取仪(CHITASBSS1200);核酸扩增仪(ABI7500)。

1.4 方法 血液报废标准判断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9版)》[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3]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4]确定。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报废总体情况分析 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液制备总量为601 825U,血液总报废量为19 443U,总报废率为3.231%,见表1。

表1 2017年-2020年血液报废总体情况U(%)

2.2 血液报废原因分类 从表中可以看出,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为0.780%、血液非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为2.447%,过期导致血液报废为0.004%,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血液报废比较U(%)

2.3 血液检测因素报废情况 检测项目不合格造成的报废:HBsAg为0.405%、抗-TP为0.151%、抗-HCV为0.070%、NAT为0.064%、ALT为0.057%、抗-HIV为0.033%,见表3。

2.4 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 脂肪血为2.393%、血袋破裂和渗漏为0.026%、凝块和絮状物为0.019%、溶血为0.005%、其它0.003%,见表4。

表4 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U(%)

3 讨论

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血液资源的紧缺,血液报废越来越受到各临床供血机构的重视,郑井滨[5]等就国内血液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进行了统计分析,2012-2014年全国平均脂肪血报废率为2.523%,其它血液报废如血袋破损、溶血和检测因素报废等报废率均少于1%。这与本地区报废情况基本相似。

表1结果显示,2017至2020年血液总报废率为3.231%,低于广州地区的5.83%[6]、济源地区的3.82%[7]和莆田地区的7.68%[8],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地区ALT报废率(0.360%)、济源地区ALT报废率(0.390%)和莆田地区ALT报废率(0.493%)远高于本地区ALT报废率(0.057%)。

虽然本地区近4年来临床用血制备量逐年在增加,但从表1看出总报废率呈下降趋势,结合表2可见血液总报废下降是因为检测报废率和非检测报废率逐年下降导致的,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本地区采取措施防止血液报废切实有效。2017年以来,为了有效利用血源,降低血液报废,本地区在外采工作中,加大了血液采集初筛力度,通过胶体金法,初筛使用乙肝/梅毒联合试剂,大大降低了检测因素导致的报废率,同时使用谷丙转氨酶测试剂条(干式化学法)又降低了高脂血症献血者献血。

表2结果显示,在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0.780%)和非检测原因不合格报废(2.447%)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血液过期报废率仅有0.004%,可见今后防止血液报废的重点应从血液检测因素报废和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着手,血液过期报废将随着江西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和国家血液调剂力度的加大,报废率还会降低并最终趋向于零报废,2020年本地区过期报废率就已经为零。

表3显示,检测因素报废中,HBsAg和梅毒在检验类别阳性率中的占比高,HBsAg阳性报废率为0.405%,2006年全国对59岁以下人群中乙肝血清学流行病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为7.18%[9],可见本地区远低于全国水平,另外本地区也低于长沙地区的0.68%[10]和芜湖地区的0.51%[11],自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以来,本地区一直坚持献血者献血前的HBsAg初筛筛查和乙肝感染史及乙肝家族史的健康征询,最大化地避免HBsAg阳性者献血,有效地减少了HBsAg检测不合格而造成血液报废。与其他地区相比,本地区抗-TP造成的血液报废率超过ALT造成的血液报废率,抗-TP报废率高达0.151%,在检测因素中占比位列第二,几乎是ALT(0.057%)报废率的三倍,这一方面说明本地区ALT报废率控制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本地区梅毒感染较严重,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公布的2011-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中,梅毒发病率位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2005-2014年抚州市报告梅毒发病数位居传染病的第7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可见梅毒感染者给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严重挑战,这种情况出现应引起血液工作者高度重视。

表3 检测因素血液报废比例U(%)

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是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另一大因素。在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中,脂肪血报废所占比例高达2.393%,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21%[5],但占血液非检测因素报废率的97.81%(14 402/14 725),这是导致本地区血液非检测报废的主要原因,脂肪血实质上是血液中血脂含量过高引起,多与献血者献血前摄入大量高蛋白质、高脂肪类食品有关[13],同时还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有关[14],通过了解本地城镇居民喜食动物内脏,这种高胆固醇食物很易使献血者血脂升高,另外,本地区从2014年起就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考核指标,每年各地方政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无偿献血,而单位工作人员由于由于工作任务重,脑力劳动多,大部分人员缺乏体育运动,致使部分工作人员体重超标,造成脂肪血报废率较高。

非检测血液报废中血袋破裂和渗漏报废率为0.026%,位列该类血液报废的第二位,血袋破裂和渗漏是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和发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袋破损或者血袋辫子断裂,从而导致血液被污染致使血液报废,另一方面辫子在热合或血袋在离心过程中操作不当也会造成血袋破裂和渗漏。血凝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献血者血管细小或工作人员穿刺技术不过硬导致血液采集时间过长,另外血袋保养液未充分摇匀也会造成血凝块产生[15]。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按规程操作,尽量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血袋破裂、渗漏和血液凝块产生。

综上所述,制定以下应对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⑴加强献血前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征询,让献血者献血前不吃高脂食物,避免脂肪血造成的血液报废;⑵加强献血健康体检和血液初筛,着重于乙肝表面抗原、ALT和梅毒的初筛,降低乙肝阳性、梅毒和ALT不合格等情况的报废率;⑶加强对热合和离心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防范血袋破损和渗漏;⑷加大对血液采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穿刺技术,减少血液凝块产生;⑸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各环节质量控制,预防因人为差错而造成的血液报废。

猜你喜欢
初筛献血者梅毒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隐性梅毒更危险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与初筛对策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一株不产“透明圈”解磷菌的初筛及其溶磷能力的初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