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21-04-06 06:55姚宏健常为伟陈淑君刘世举
光明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潘 慧 姚宏健 常为伟 李 阳 陈淑君 刘世举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反应,病变广泛分布于结肠及直肠表面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临床主要是以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其中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肠道菌群的紊乱等因素均是诱发本病的潜在因素[1]。本病早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湿热邪气内蕴肠腑,损伤肠络而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往往由于胃肠功能受损而表现为面白肢冷,食欲不振及肛门坠胀等脾肾阳虚证的表现;因此针对病程久且脾肾阳虚证的患者,笔者采用补脾益肾方以温肾健脾,收敛固涩,经临床验证效果突出。2018年3月—2019年12月笔者观察采用补脾益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且诊断为脾肾阳虚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治疗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7±10.34)岁。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33.79±11.6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0年·广州》[2];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伴有肛门坠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等均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关于痢疾的辨证标准[3],表现为:患者久痢不已,痢下赤白清稀,腹胀腹痛,食少神疲,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肛门坠胀,舌红苔淡白,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者;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④治疗前2周及治疗过程中未服用抗生素者;⑤同意本次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且处于发病期者;③治疗过程中服用抗生素或者其他药物者;④不符合本研究中医辨证的患者;⑤未按要求用药和不能有效反馈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给予补脾益肾方:山药30 g,炙黄芪30 g,马齿苋30 g,白及20 g,党参15 g,茯苓15 g,补骨脂15 g,龙眼肉15 g,陈皮12 g,白术12 g,砂仁9 g,肉豆蔻6 g,五味子6 g,干姜6 g,吴茱萸3 g,炙甘草6 g。服用方式:水煎400 ml,200 ml/次,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为1个月。

1.5.2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服用方式:口服,2片/次,3次/d。疗程为1个月。

1.6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的变化情况(取患者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置于厌氧罐并迅速送检,采用培养基计数法计算菌落:取10 g新鲜粪便,稀释后取10 μl接种于琼脂培养基,48 h后采用培养基计数法计算菌落,以LgN(CFU/g)表示。

1.7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4]。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患者无腹胀腹痛,无黏液脓血便,无肛门坠胀感;好转:患者症状间断偶发,无脓血黏液;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总有效率= (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腹胀腹痛症状评分:无,0分;腹胀轻度存在,偶发腹痛,2分;腹胀腹痛持续存在,4分。黏液脓血便症状评分:无,0分;少量黏液无脓血,2分;脓血黏液量较多,4分。肛门坠胀症状评分:无,0分;轻度症状间断发作,2分;症状较重持续存在,4分。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乳酸杆菌、双岐杆菌数量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反应,本病的病情进展过程中临床主要以炎症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要病理表现,并伴有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5]。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免疫、遗传因素及肠道菌群等因素相关,且本病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也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6]。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称为“痢疾”“泄泻”等,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以外感六淫,饮食内伤为主要病机。本病病程缠绵不愈,损伤正气,导致脾胃虚弱,病变后期往往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胀腹痛,面白肢冷,食欲不振及肛门坠胀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发作性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还具有药物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同时中药各药物相互配伍,能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并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各项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以补脾益肾方治疗患者脾肾阳虚证的溃疡性结肠炎,经临床反馈效果突出。方中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同时含有多种氧化酶、皂苷等具有保护黏膜溃疡的作用[7];炙黄芪补气健脾,具有抗感染、调节免疫的作用[8];党参补中气,健脾胃,具有抗溃疡、调节免疫力的作用[9];茯苓利水渗湿消肿,可祛除湿热邪气内伏,并调节免疫力,促进溃疡的愈合[10];补骨脂温肾助阳止泻,能有效缓解患者脾肾阳虚的各种症状,同时还具有助阳止泻的作用[11];龙眼肉健脾养血,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12];白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对胃肠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3];砂仁行气化湿利水,能有效缓解患者因肠道炎症引起的腹胀腹痛症状[14];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用于患者因脾肾阳虚导致的久泻久利,脘腹胀痛等症状[15];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具有抗菌止痢的作用[16];干姜温中燥湿,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胃肠溃疡及痢疾泻下[17];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具有抑制胃肠溃疡,抗菌等作用[18];马齿苋清热利湿,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之功[19];陈皮理气燥湿,为理气行气的要药,同时还可防治患者服药后引起的脾胃功能不利而药病格拒[20];白及收敛止血生肌,具有较好的修复肠道黏膜溃疡的作用[21];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以温肾健脾为主,合并补气行气,利水渗湿的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及肛门坠胀等症状,并具有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同时增加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等益生菌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补脾益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及肛门坠胀等各项临床症状,并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环境的稳态,缓解肠道炎症反应并促进黏膜溃疡的愈合,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监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血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