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的影响

2021-04-06 06:55
光明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哮喘穴位发作

陈 霞

小儿哮喘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伴有反复咳嗽、胸闷、喘鸣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出现,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现阶段,临床对于哮喘这一疾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而中医学认为,哮喘属于“哮病”与“喘症”的范畴[2],其发病机制与外感及内伤导致的肺气失宣、气机升降失常等因素有关,再加上小儿大多脏腑娇嫩,极易导致气虚痰阻、肺气郁闭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当以宣肺止咳、健脾益气作为小儿哮喘的主要治疗原则[3]。目前,中医多采用穴位敷贴等方式作为该病的主要防治手段,通过中药配方制成膏剂贴敷在机体相应的穴位上,以增强小儿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气机的目的[4]。但在中药敷贴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需结合该方式的治疗特色,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才可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达到更理想的临床疗效。在此,本研究对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穴位贴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5例小儿哮喘患者,均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其中48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另47例患儿则给予穴位敷贴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孩28例,女孩20例;年龄2~13岁,平均(6.8±1.5)岁。观察组中男孩29例,女孩18例;年龄2~14岁,平均(7.0±1.4)岁。2组患儿各项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内科学》中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存在明显、确切的反复发作史(一年发病次数超过2次),且病例资料完整;③患儿家属均充分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儿;②皮肤存在严重破溃或过敏的患儿;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于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中药进行混合打粉,再将新鲜老姜去皮榨汁,与药粉进行混合,调制成1 cm 左右的药丸状,放置于膏胶布上,取百劳、天突、定喘、肺俞、心俞、膏肓、膈俞等穴位进行敷贴。选择在初伏第1天进行敷贴,一次敷贴保留6~8 h,每10 d进行一次敷贴,直到末伏为止。

1.3.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基本的用药护理以及体征观察等。观察组:①敷贴前护理:向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绍本次治疗的治疗机制、操作方式、敷贴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及重视度。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叮嘱家长将患儿指甲剪短,避免患儿抓伤皮肤继发感染。②敷贴中护理:擦拭患儿取穴部位的皮肤,并采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干燥后进行敷贴操作。患儿的常规敷贴时间为10~30 min,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其治疗状况,若发现患儿出现烧灼、痛痒等不适感,需立即取下,但若30 min后并无明显不适,可适当延长5~10 min。③敷贴后护理:揭下膏药后需及时清除残留药物,若敷贴部位出现潮红、轻痒、灼热以及隐痛等症状,视为正常药物的贴敷反应,可采取百多邦或芦荟胶进行外涂,但切忌抓破。若治疗后出现水疱等症状,需根据其水疱大小进行处理,绿豆大小的水疱1~2 d可自行好转,较大的水疱需局部消毒后,采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抽吸,再给予湿润烧伤膏进行外涂。在敷贴过后,可用温水进行洗涤,切勿沾凉。同时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禁止食用生冷、肥腻、生痰的食物,建议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等。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且持续时间至少1年;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发作频率降至1~2次/年;无效:无缓解。②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患儿在治疗前后的各项中医中症状积分(喘息气促、喉间哮鸣)。③预后效果:对比2组患儿的缓解期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④皮肤不良反应:观察患儿在治疗期间的皮肤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40/48),明显小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7%(4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中医症状积分经过相应的治疗与干预,2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喘息气促、喉间哮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例,

2.3 预后情况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预后情况(缓解期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预后情况对比 (例,

2.4 皮肤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8%(10/48),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的发生率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中药穴位敷贴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用药方法之一,中医学认为,肺、脾、肾三者失调、宿痰伏肺导致的痰阻气道是哮喘发作的内因,而寒温失调、气候变化则为该病的外在诱因[6-8]。因此,针对小儿哮喘,本研究选择了百劳、天突、定喘、肺俞、心俞、膏肓、膈俞等穴位进行敷贴治疗,其中肺俞与天突为前后对称取穴,具有平喘止咳之效,而百劳则为滋补肺阴、舒筋活络之穴,再配以膏肓、膈俞等疏风散寒、清泄肺热之处进行敷贴治疗,可针对病机驱除寒痰、宣通经络,从而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9],并增强其机体抵抗力。此外,该方式作为一种方便易操作的外治手段,可有效克服患儿服药依从性差等特点,且大大避免了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0]。但在持续性的敷贴治疗过程中,临床通常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充分发挥其药效及作用,获得更理想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喘息气促、喉间哮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各项预后情况(缓解期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以上结果均充分表明,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且大大减少了患儿皮肤的不适感。这是由于在相应的护理干预下,临床对家长进行了系统的指导与教育,包括贴敷时间的把控以及皮肤的局部护理等;而常规护理的家长往往并未接受相应的健康指导,通常达到敷贴时间后就直接揭下,无法灵活掌握患儿的敷贴治疗时间。因此,相较于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极易出现疗程缩短、疗效降低的情况,且对患儿皮肤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患者的穴位贴敷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其预后效果,大大保障了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舒适性。

猜你喜欢
哮喘穴位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