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

2021-04-06 03:52苏琳
散文诗(青年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花市圆明园故宫

苏琳

后海印象

后海,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的后海,柔美得像古典美女暗藏柔波的眼。后海的名字,与海有关,却不同于我故乡的海,那样蔚蓝,那样广阔,那样深邃得让我心动。

行走于后海东西方向、长度大约七八百米的胡同之间,厚重的文化气息席卷了我。我,衣着素朴,面容茫然,与周遭攒动的人群一起,如海浪翻滚般向前涌动着。

相遇一间茶社,古琴声悠扬,曲调舒缓。想迈入小店的脚步终究是忍住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摄影师刹那间摁下了关于我此刻的镜头。

我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群中有我,我是别人的风景。

春夏秋三季,游船荡漾的后海;冬季,似冰上乐园的后海。在胡同之间透着和谐的后海,南来北往江湖客,一番情趣正当时。

南锣记忆

南北走向的南锣,不似江南的小巷那般悠长,也不似故乡那蜿蜒的小径。北京的巷子是横平竖直的,方方正正,像中国骨子里应有的情怀。

北京出名的是胡同,现在多了几分烟火气息,我偏爱灰墙青瓦的古巷,在诗人戴望舒笔下,做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

如今,我清楚地感知到我未来的路,是多姿多彩的路,在每一条路上,都有它应有的命名。

冬天的老榆树上,知更鸟短暂地停留着。有时,我觉得它是我;有时,我又觉得它是他,在看着我,是时光智慧的眼。

日暮香山

没在香山最美的时候,享受那浓密的秋色与红叶。

咖啡馆的老板娘搭起向导的桥梁,乘着我的脚步一步步去感受香山的日暮了。

正值十一月,微微涼意,山路连着山路,两旁的古松古柏,为我们的踏山之行增添了几分快意。

一个老者不紧不慢地在前方行走着,此刻的山像荒山似的,除了眼前的人影,我竟看不出别的什么了。

无意间,撞进一家幽雅的小院,里面有两眼清泉,给香山添上了几抹迷离的本色。

一路上山,未寻得半抹红叶,大都枯落了,颇有些徐娘半老的韵味,不过还好,日暮当头,阳光一照,整座山的颜色都亮了。

其实,美是刹那间的感觉,和时节并无太大干系,与同行人安享野趣,便是心中最可贵的红叶之景。

法源寺行

秋日里,带着对佛的虔诚,我走进法源寺去寻世俗的理念了。

古寺,在明亮的晨光里,带着历史的质朴味道,朝着我赤诚的心走来了。

我最早是从书本中了解法源寺的,书中讲述,法源寺是让灵魂得以安息的地方。它兴建的原因是为了追念为国而死的先烈和国殇,它独有的悲怆气息,我的鼻孔早已嗅到了。

在尘世里行走了太久,我的心被太多忧伤塞满了,从我迈进的那一刻起,这座寺就逐渐地扫去我心中的尘土了。

青衣僧人是佛理,过往行人是禅修,一草一木是哲学。我,勉强称为文人雅士中的一员,在“法海真源”里,找到自己了。

闭目小憩,感受这庭院之间渐隐渐显的空灵,识海像有闪电刺入似的,我顿悟了,又说不出。

地坛随感

来地坛,就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由得感慨:生命,就是在苦难里的一次泅渡。

坐在轮椅上写作的诗人,用他的想象力打造了一座文学的高峰,让读者们能够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小中进入广远,在生活的苦难中绽放笑颜。

当我们脚步匆匆,可曾留意到蚂蚁正摇头晃脑捋着触须?可曾留意到花蕊上坠地的露珠?只有拥有一颗足够寂静的内心,才能发现这些小生灵的美好呵。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你选择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也得看上苍的安排。

生命的残缺并不可怕,我们不妨用乐观战胜苦难,把生命当作一首诗,走出人生的圆满。路,在脚下,更在心间。

闭上双眼,我想蜂儿、想蚂蚁、想瓢虫、想蝉蜕,甚至想露水。有些我看到了,有些我没看到。我任由自己,在脑海里绘出一幅又一幅律动着的生命图景。

抚摸四季的韵律,春是刚刚吐露的嫩芽,夏是树梢的蝉鸣,秋是丰收的稻谷,冬是纯洁无瑕的白雪。生命无时不在,我在四季中体会生命的律动。那些与风霜雨雪、与日月星辰共同存在的自然万物,都是生命最初的模样。

历经浮华与喧嚣,我们最终要归于平静。

前门情思

前门,坐落于北京南北的中轴线上。晚上出去,顿觉在城市中奔走太久了,很久没看看周边事物的变化了。

许久没来前门逛夜市了,此刻感觉依旧的人间烟火气。但一些细微的变动,与我脑海中前门的原初记忆多多少少是有些不一致的,尤其是道路两旁的装饰更加时尚了,带着某种潮流气息。

男男女女,拍照的多,我习惯了人群的喧闹,但更偏爱身处闹市,一人找上一条偏僻的小径独行的滋味。

有家老店,栏杆是质实厚朴的木头,用手去感受它的质感,仿佛生活温厚的情思就藏在里面了。

走得累了,在胡同里探到一家不错的烤肉店,炉子是带着老北京风味的,杨梅酒也是老板自己酿的,真觉得自己是挖到宝了。

心也悠悠,情也乐乐;腹中满满,梦里芬芳。

老舍茶馆

爱茶之人,走在哪里,看到茶馆,都会心下一喜。

今日无杂事,想着去老舍茶馆坐坐,感受京式茶文化。门头自然是带着百年老北京的味道,两大石狮镇守,一脚跨进老门槛,便深觉今天喝的可不仅是茶,更多的是历史文化。

径直登上三楼,两侧墙上挂着各式老照片和名人书画,耳边忽闻:“客官,里面请嘞!”店小二的装扮,真真觉得自己像穿越了。

戏台上幕布已经拉开,这是第一次正经八百地看戏,茶点配的是宫廷红枣糕和绿豆饼。一方青花瓷小碟,里面盛着瓜子,咂一口茶,听一曲京腔,老茶馆就像壶中的绿茶,经得起积淀。

看茶叶浮浮沉沉,人生的大事小事也渐渐地落下底盘。

北京花市

花市,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理解的“市”,实地走一圈,你就明白,准确来说,它就是条大街。

和老北京人相处久了,就知道,他们爱说“儿”化音。“花儿市”的“花”也是有讲究的,这里的“花”,指的就是当年北京人最喜欢的簪花。这条街,比我以往走过的很多地方都更有味道,从地上的砖头,到地面的老树,再到地上的建筑,都散发出浓郁的京味儿。

看看胡同的命名,也是有趣得很,花市头条、花市二条、花市三条……当然,数字的排列可不会到无限的地步。

花市大街,主街道里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经营商品的门类也颇为齐全。我没有走入这些店铺,只站在外面,就感受到它的热闹了。花市的西口,是繁华的商味儿;花市的东口,是难得的安宁。在这条老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此强烈。

其实对作家而言,行走便是体验生活,文字便是当时心情的化身。

走进故宫

故宫,最让人难忘。一面面红墙,是历史炙热的情怀;一座座宫殿,是时间沉淀下的记忆。

我曾轻叩一把铜锁,庭院内并无人应我,可怎地,我就觉得从古典处传来一阵钟声了呢?肃穆,厚重。也许,我前生便是与这里有瓜葛的吧。

我于深冬时节走进故宫,尽览它五百年的沧桑。它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联结着历史的脉络,点缀着旧时的传奇故事。

我喜欢在宫墙红影处发呆,发呆的时候,仿佛时间也凝固在此刻了。墙是最有趣的,隔绝了外界,把故宫完好无损地拦在里面,这是一种被珍藏的美。

我试图在建筑之间寻找古诗的影子。这一生,我愿用双脚去丈量岁月悠长,去感受历史的内在意义。故宫的每一片砖瓦都有它们的故事,看到一些宫殿的名字,想象着古代妃子月下抚琴的样态,心生欢喜。

其实,关于故宫的原始记忆,有的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并无迹可寻;有的却被存留下来了,正等着有心之人去探寻。

游圆明园

圆明园那个地方,我是纠结了很久才去的,最早认识它,便是历史书上那些关于侵略者的残忍行径所牵涉到的。

有朋友去过,说圆明园只剩下一片废墟,但总归是祖国的地方,值得去走走。走进圆明园的遗址公园内,里面空空荡荡,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景色,当年的绮丽本色荡然无存。

时光,当真可改变很多事情。曾经皇家的富贵之地,如今竟是这般荒凉萧瑟。只一场大火,便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连同过去那些荣辱记忆,也一并烧尽。

我走过一片湖,看湖心,里面长满了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很适合青衣古僧踏水而行,在圆盘与圆盘之间,用脚步走出一座桥。我不愿把圆明园的伤痛记忆回忆太久,尽管有人把這满湖的水说成是它的眼泪。

流动的水,生生不息。就让那些风雨沧桑,留在记忆深处,而让我们只记住这令人警醒的美吧。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代,该走出历史,去感受水的梦想,去追逐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花市圆明园故宫
逛花市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雪中故宫
游圆明园有感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圆明园里过大年
故宫
广东广州 手机支付“花城”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