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逼成了“扶弟魔”,该怎么办?

2021-04-06 04:06家家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洛洛理想化亲情

家家

2020年12月,一档调解类节目登上了热搜,人们纷纷感叹,“现实版‘樊胜美上演了!”原来,2019年10月,在杭州工作3年的洛洛因心情不好,去钱塘江边散心,不料遇到涨潮,这名1996年出生的年轻女孩被潮水卷入江中,意外离世。

事后,警方认定公司没有责任。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对洛洛的家属补偿了6万元。洛洛父母签字同意了,但3天后,他们突然反悔,提出索赔41万元,而原因竟是要给洛洛的弟弟买房子!被公司拒绝后,洛洛的父母反复说:“一条人命不能就值6万元。” 对于女儿的死,他们没有多少悲伤,只想在谈判桌上向那些本不该承担责任的人多要一点钱。洛洛的母亲还曾向洛洛的男朋友索要赔偿,当时男友身上只有12200元,洛洛的母亲要走了10000元。

在调解过程中,人们发现,洛洛的很多压力都来自其父母,要给母亲买新款手机,要不停地给父亲钱,父亲总是“一万两万地要”……最终,公司总共补偿给洛洛的父母16万元。

随着事件发酵,洛洛的微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内容令人心痛,“亲情于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时常自欺欺人说不被爱也没关系,其实内心还是渴望能够被爱。实不相瞒,我一直想当那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被爱的人……”

洛洛生前被家庭的重担压抑得太久,离世后,她的命仍然被父母拿来当作要钱的筹码。不是所有的亲情都是伟大而无私的,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真心爱自己的孩子。而一旦遭遇这样的不幸,却很少有人能够鼓足勇气离开。父母生育抚养了我们,可是,面对规求无度的家人,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全部满足吗?

学会拒绝

作为一个成年人,人际交往是人生中的必备环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定义是:人们稳定的心理上的联系。而亲情交往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

在物质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人们只能以满足物质的需要为第一任务。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的时候,家里或者亲戚一旦出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而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个体,就像一束光,家人都会把希望放其身上。甚至会对其神圣化、理想化,期待这个人帮助全家改变状况,这种盲目理想化的期待的结果,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索取。人们对个体的期待越强,个体身上承担的责任越大,人们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大,就像滚雪球一样,直至无法实现,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拒绝。拒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没有学会拒绝,面对权威,面对亲人,面对朋友,面对机会,我们都会有选择性地紧张和焦虑,担心自己选错,担心自己拒绝之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只有经常选择并且能够承担后果的人,才能自如地应对身边的人。这种拒绝,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种正确评价,知道自己有哪些可为有哪些不可为的事情,明确告知对方,打破对方对自己的理想化的期待。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真实状况,了解到自己不是神,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话,才会令对方从单纯地要求满足物质需要之外,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我们就从单一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过度到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学会不过度要求别人,也不过分强求自己,这样,人际交往中的彼此,才能在心理上感受到人际交往的舒适度和稳定感,这样的人际交往才会长久而稳定。

如何拒绝呢?首先是自尊自爱。自尊的个体就是承认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内在的价值感不会随着别人的评价而发生变化,不会因为觉得完不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很好的自我认同。换句话说,就是从内心觉得自己值得现在的职业、身份和获得的一切。这种对自己的自我认同,就会支撑个体拒绝完成自己完不成的任务。既不是一味拒绝、不理不睬,也不是来者不拒、一味满足,这才是成熟的应对别人的要求的做法。自爱就是在自尊基础上的自我关爱。完不成家长的期待,完不成领导的期待,个体也能做好自我关爱,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能让自己更好地发展特别重要,也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前行的动力。

当家人觉得我们完不成他们的期待的时候,肯定会有沮丧和不满,但同时也会激起他们内在的反思,“对啊!我的孩子也是个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做到的。”

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一家人,是因为血脉相连,是浓浓的情感的联系,一味地变成物质的索取与付出,就会淡化情感的相互联系,完全变成物质的交换,会让人觉得毫无价值感。所以,即使是家人,即使是亲密关系中的个体,面对对方的无限索求,我们只有拒绝,才能令彼此理解对方的不容易。学会拒绝,就会帮助家人理解社會现实,不要再活在不切实际的期待中。

猜你喜欢
洛洛理想化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爱发呆的洛洛
快递员洛洛的一天
洛洛圣诞遇险记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算页码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