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原生家庭很难,但要勇敢一些

2021-04-06 04:06默耕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恐惧感人生目标人用

默耕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何其重要。家庭中离我们最近的两个人——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一生。

许多人的性格缺陷就是源自原生家庭,孩童时期的需求从不被重视,而父母又有一方是强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父母往往控制欲很强,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也希望孩子能继续百依百顺。在父母的情感压迫下,孩子就会丧失自我意识。

内疚感让我们无法说“不”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经常感到内疚,会觉得自己很糟糕,需要把一切都做到十全十美。孩子感到没有为父母做出足够的牺牲,从而产生内疚,尤其是当我们的生活比父母更幸福时,甚至会感到某种幸存者内疚,做个好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我牺牲。

恐惧感让我们害怕面对父母失望

恐惧感来源于父母的家长权威,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严厉,以情感链接为要挟,让孩子听话妥协,孩子对于来自父母爱的渴望,让其一次又一次屈从,逐渐丧失了对自我需求的感受,只要父母高兴孩子就会服从。

羞辱感让我们惧怕批判

羞辱感源自被人拒绝的感受,尤其是当孩子渴望与父母进行情感链接时遭到拒绝,这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会迫使孩子去做一些事,任何事都行,只要能让父母看到自己、做出回应就行。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恶劣的对待,相反,孩子认为自己之所以感到羞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

当我们处在一个糟糕的家庭环境时,不要放弃自己,要学会自救,去改变自己。

处在现代社会,无论知识还是观念、能力或者意识,都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更有能力去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虽然改变很困难,但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可以大胆尝试挣脱家庭的枷锁。

一个人丧失了自我意识,就会成为原生家庭的百宝箱,任其予取予求。想摆脱现状,就需要重视自己的内在体验,树立自我意识。

明确自我需求和人生目标

如果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就可能忘记自我需求,比如:休息、恋爱和娱乐。早年学会了自我忽视,意味着现在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寻找自我需求。可以通过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爱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畅想未来,给自己的生活规划出一个满意的蓝图,可以帮助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重视自我感受并优先照顾自己

重建自我意识、内心世界很重要,我们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可以对着镜子和自己说:你的内在体验很重要、你的内在世界值得守护、你的感受和想法与他人的一样重要、你是一个值得相伴的人……优先照顾自己,是修复与自我的关系、不再忽视自己的好办法。

可以通过自我安慰,扭转低自尊和情感忽视的创伤。当我们又因内疚自我批评的时候,不妨把支持自己的话语写在日记里,并大声读出来,以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复。

父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亦是无法改变的。那些童年所受到的创伤,会时不时地扰乱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命运。一个人很难脱离原生家庭,更无法要求年迈的父母来治愈他们曾经造成的创伤,只能靠自己努力。

父母给予了生命和爱,只不过,他们只知道以他们的方式来爱你。要尊重父母,但不要让父母再控制你的情绪。你更重要的任务是自我成长:成为一個真诚地面对自己与他人的人。

猜你喜欢
恐惧感人生目标人用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天空低了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一棵树
“恐怖气味”可合成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