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法初探

2021-04-07 07:10
中华书画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鲁迅书法

□ 陈 勤

鲁迅(1881-1936)

鲁迅书法在民国书法史上处于怎样一个地位?是什么原因使一位“无心作书家”的鲁迅成为公认的书法大家?让我们回到20世纪初,来追寻鲁迅书法的形成轨迹。

一、筑基坚实

鲁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书法是家庭男性成员的必修课。祖父周福清为晚清翰林,家教既严,文化功底又厚。其书法飘逸俊雅,承王右军一路,兼掺宋人笔意;父亲周伯宜,会稽秀才,虽然写的是馆阁体,却也工整圆润;从叔祖周玉田,作为鲁迅的启蒙塾师,书法功底极深,且治学严谨,重视书法基本功训练,要求鲁迅从描红入手,讲究用笔的提按顿挫、一丝不苟。曾祖母戴氏粗通书道,也对鲁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入三味书屋后,严师寿镜吾更是越中宿儒,书法方正豁达,气势雄健,不光兼融颜柳两体,且掺入苏、黄、米、蔡等大家笔意。绍兴塔子桥堍跨街戏台至今仍有其书写的匾额存世。至于留日时的恩师章太炎,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其书法也名重天下,且对鲁迅刮目相看。在日本时,章太炎专门为鲁迅等人开课,讲许慎的《说文解字》和金石学,剖析汉字的成因、书法的源流,使鲁迅对书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鲁迅以后的书法发展影响很大。

鲁迅从小对书画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本《金石录》常在手头翻看,连下乡走亲戚也不忘随身携带,对图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过年才有的压岁钱,他都攒起来买图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清楚地记载着他对绘画的爱好:“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百草园里的种种自然情趣,深印于他的脑海,成为他幼时的理想天堂。轻捷的叫天子、泥墙根如人形的何首乌,这些充满童趣的事物都是植根在他脑海里活生生的画图。所谓书画同源,这些印象也不断见诸笔墨,融入他日后的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体自然、意趣天成。特别是鲁迅的晚期作品,有许多条幅得天真烂漫之趣。

鲁迅除了得遇名师,自己的聪慧与刻苦也令人惊叹,如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的鲁迅于三味书屋读书时抄录的《二树山人写梅歌》,笔致端庄、秀雅工整。虽点画间稚气未脱,却是笔笔中锋、中矩中式。初看时,直当是元明间刻写的印本。鲁迅少年时,花了大量时间抄写书本和讲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绍兴鲁迅纪念馆藏)、《茶经》、《地学概说》、《水学入门》(绍兴鲁迅纪念馆藏)等,他都整本整部认真抄写。由于用功深入、取法高明,大量规范的抄写,使鲁迅掌握了得心应手的运笔技巧,为以后的书法进境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北京鲁迅博物馆外景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雕像

北京鲁迅纪念馆院内

北京鲁迅纪念馆正厅

北京鲁迅纪念馆内鲁迅卧室兼书房“老虎尾巴”内景

二、海纳百川

鲁迅归国后,他的书法进入了遍临诸碑、海纳百川的阶段。他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及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期间,开始了文字、文体、书法演变方面的研究,并着手对金、石、砖、纸、帛、竹等文字载体进行收集和鉴藏。他先是对绍兴周边的石刻古迹进行了考察。秦望山的李斯刻石,禹陵的禹穴窆石和岣嵝碑蝌蚪文,会稽东汉建初年间的买地刻石及兰亭右军祠的两廊碑刻等等,他都去仔细看过,并随带拓碑的工具,进行过摹拓,并准备编辑《越中专录》。同时,他经常在绍兴古玩店买汉晋时期的画像砖、铭文砖(绍兴晋墓多,出土铭文砖多)。以后,鲁迅著述更加勤勉,出于对书法的兴趣,以及研究古文化需要,对碑帖研究更加深入。在北京,他一有空便跑琉璃厂,搜购古籍、画册、带铭文的铜镜、书写风格多变的钱币、佛造像、墓志铭、古碑等,特别是1915——1922年,他集中对金石拓片进行收集、研究。拓片收藏、鉴定、甄别、断代难度很大,收藏界称之为各收藏门类中鉴定难度最大的“黑老虎”,需要精深的金石学功底和断真辨伪、准确断代的眼力。而鲁迅出于对书法的兴趣,以及研究古文化需要,全力投入,购买不止。他日记中有多份“书帐”,都详载了所购碑帖的种数。鲁迅凭借深厚的国学基础、鉴赏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收集历朝各类金石拓片等4000余种5000余件。鲁迅在收集、鉴藏的过程中,涉猎了各家各派的书风流韵,拓宽了书法视野。

在京期间,鲁迅的书法视野在鉴藏、抄录、辑校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拓展。由于是书法行家,在整理、抄校时看到各种摹勒上石的历代书法代表作品,比原先秀丽端庄的帖学书法更具神韵丰采。正如词学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虽各有千秋,却互衬互补。鲁迅原先帖学功底较厚,现见碑学的沉雄豪放、一派天机,不禁心生欢喜,加上鲁迅从小对书画、金石的喜爱,兴趣所至,必臻完美。于是乎,校编之外,大量地临写描摹,海纳百川,将各家各派的优势长处、精粹精华仔细揣摩,融入自家书法。从鲁迅手稿看,从1920年前后,鲁迅书风逐步由内擫而趋外拓,字体由严谨、瘦狭、秀雅而走向萧散、宽博、沉雄。

周福清 呼龙招鹤七言联 126.8×29.1cm×2 纸本 绍兴鲁迅纪念馆藏释文:呼龙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眠古松。恩甫七兄姻大人正。介孚周福清。钤印:周福清印(白) 介孚一字梅仙(朱)

鲁迅不光大量收集拓片,且坚持长期抄录古碑。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到当时住在北京绍兴会馆时:“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①连大年三十都“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②。当时单身在京的鲁迅,精力充沛旺盛,却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投身碑海书山,精心描摹研究。鲁迅抄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整理古籍。打开《鲁迅辑校石刻手稿》三函十八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近800种铭刻,篆、隶、正、楷、行,诸体皆工,一丝不苟。在抄录过程中,上自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鲁迅无所不习,多者临数十遍。许寿裳在《鲁迅先生年谱》中载:“先生著译之外,复勤于纂辑古书,抄录古碑,书写均极精美。”③

三、融会贯通

鲁迅崇碑而不抑帖,对各家各派的书法精粹采用拿来主义,兼容并包,超越南北派之见,把书法发展置于较为宽阔的空间中。启功先生说:“碑与帖,譬如茶与酒。同一人也,既可饮茶,亦可饮酒。偏嗜兼能,无损于人之品格,何劳评者为之轩轾乎?”④鲁迅对帖自幼熟习,浸润已久,体会极深,也深知追求书法真谛,必须溯本求源,而北碑多含古意,更能体现篆分意度,即篆隶的精神、趣味,只有南北兼容,碑帖并包,才是书艺的理想境界。

对此,鲁迅从写诗中体会得触类旁通:造语还须曲折,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书为心画,诗为心声,诗书合璧,重在韵味。所以,纵观鲁迅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手稿,书信墨迹,便可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帖的飘逸自然,又有碑的浓郁朴茂。结构上以欧书为底,取隶书的横势,在用笔上融入了篆书的圆劲中锋。这在写给蔡元培、胡适、周作人、林语堂、陶冶公、钱玄同、许广平等人的信札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又如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自题小像》和赠冯宾符录钱起《湘灵鼓瑟》,笔法虽多方笔侧入,中画却依然圆实。既见篆法熏陶,又得北碑真谛。故其书雄强深厚而不犷厉狰狞。在充盈的张力、丰满的血肉和铮铮的气骨中,透出温润韵度,摒除纯碑派书法常见的剑拔弩张、抛筋露骨的习气,现出明净清新的天地来。

鲁迅师古而不泥古,他在创作过程中凭着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卓尔不群的个性,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尤其是后十年的书法作品更有金石味,笔法凝蓄,墨彩沉厚,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鲁迅仿效古人,却不拘泥古法。他的书法充满了创新精神,这与他学贯中西的文化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分不开。鲁迅在1935年写的横幅录李贺《绿章封事》句:“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他以诗情入书,用笔恬静、散淡,线条舒展、含蓄,结字大小错落,宽博而不疏阔,秀润而具清刚。章法布局精致自然、超逸脱俗。特别是书写格式不落俗套,采用从左到右,落款也挪到右边。通篇透出禅意、雅趣、金石味,完美地体现了李贺诗意,当是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学养、性格、气度的书法代表作之一。

鲁迅不拘一格而自成一格,晚年书法日臻化境。他以情感入书、以自然入书,将忧国忧民的思想与艺术精神融入书法作品,使其书法有了更丰沛的灵魂与生命。透过件件墨迹,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鲁迅随心所欲地舞动他的“金不换”毛笔,字里行间,诗情与墨韵共舞,神采与意象齐飞,豪情挥洒纸上,忧愤宣泄其中,如藤蔓蝌蚪,如天女散花,纵横欹斜,似乎出于绳墨之外,其实腕平锋正,胸中自有成竹。我们很难从这些书法中看出他的用笔结字出自何门何派,他早已将传统融入骨肉,只是用他那支无敌的毛笔随意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表达自己对自然、世道、生命的感悟。

鲁迅 无题一首 纸本 1932年释文: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风波一浩荡,花榭乃萧森。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廿四日,写应君瑄女士之命。鲁迅。

四、境界高远

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中对鲁迅书法有一个极精到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唐宋,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鲁迅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在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掩盖了他在书法、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其实鲁迅对文化的感悟是全方位的。他学贯中西,对文、史、哲、美等方面领悟的广度和深度,使鲁迅的审美视野,远比同时代的书法家开阔、深邃;更何况,他合金石、编校、文字学之长,参碑学帖派之精,积五十年之功,不停挥舞“金不换”毛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忍不拔,为我们留下了手稿、信札、书法墨迹800余万字。这不仅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文学宝库,也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大象无形。鲁迅书法之所以能进入化境,原因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而是鲁迅早已进入了非常大的道的境界。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字如其人,有性情、有担当、有使命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的书法里也包含着对人的体贴,如收入《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的两封《致母亲信》,写得极其工整,极少涂改。通篇平和淳厚、质朴天真,就像游子回家和颜悦色向母亲从容秉报。结字蕴藉内敛,笔画充实灵动,初看是稚气的,但细察又是非常成熟的。

鲁迅“无心作书家”。正是鲁迅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文学高度、审美修养使之有了应有的书法高度。一个单纯为书法而书法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写字匠”。一位真正的书法家所创作的代表作品一定是他的思想境界、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而鲁迅以高远的境界、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修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其书法也广为世人所喜爱,成为用作校名、刊名、厂名题字最多的书法作品之一。

鲁迅的书法是高邈的。可以说,他以书法跻身民国一流书法家行列是当之无愧的。但我们今天研究鲁迅书法,并非想给鲁迅再加一顶书法家的桂冠,而是为了通过对鲁迅书艺道路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给人们还原一个全息的鲁迅。

注释:

①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40页。

②鲁迅《日记》,《鲁迅全集》第15卷,第273页。

③许寿裳《鲁迅先生年谱》,《许寿裳文集(上卷)》,百家出版社,2003年,第195页。

④启功《论书绝句》,三联书店,1997年,第62页。

猜你喜欢
鲁迅书法
书法篇
书法
鲁迅防窃
书法欣赏
书法
鲁迅,好可爱一爹
书法欣赏
书法类
阿迅一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