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1-04-08 04:44张心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筝音乐作品乐曲

张心心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116021)

一、引言

古筝是我国民乐的典型代表,其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给听众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我国将古筝加入高等教育的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各个高校的古筝专业也在教学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古筝有着有氧的旋律和独特的意境,这也是高校古筝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满足了古筝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效果

高校学生每天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他们只能够利用部分时间来学习声乐,但是古筝本身是一门高要求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有效改善古筝课堂的教学质量。不过,现阶段学生对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忽视了剖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实践缺点的改正方法,轻易气馁,导致学生在古筝学习时并没有掌握到古筝的内涵。倘若学生对“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位,那么他就很难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把握方向,所以他就算在古筝学习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也难以将这些时间成本转化为知识财富,深入理解古筝的内涵。

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国民接触到的新思想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不同阶段的国民审美标准也各有区别,但是只有国民自身具备了审美意识,他才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从众行为,所以当高校教师通过教学来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之后,学生也能快速领悟到古筝以及与古筝相关的知识的实际内涵,进而高效率地学习古筝,以免出现花费大量时间却不能有效学习知识的情况①。

(二)强化审美与古筝教学的联系

古筝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类学科,所以学习古筝就是学习艺术,而想要学懂艺术、学好艺术,学习者本身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因为“美”就是艺术的核心。如果学习者不能欣赏美,就难以在艺术学习上获得造诣。不过,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不同,会对“美”产生不同的认识,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各有区别,但是很多高校教师通常都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会割裂审美和声乐教学之间的联系。出于改善这一情况的目的,高校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将审美和声乐教学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为让学生在专属的环境、相应的氛围中学习,以此引导学生探索声乐之美。与此同时,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使得学生逐渐熟悉音乐,不再被动地学习古筝,而是主动地学习声乐②。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教学资源,感受意境

想要让学生对古筝乐曲的内容进行深入体会,明确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古筝的“美”,就必须让学生先对古筝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大致了解,其中包括创作者的生平履历、时代背景等。不过,口头讲解的方式过于单一化,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与创作者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图文资料,从而强化学生对于创作者的印象。当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古筝乐曲的创作背景时,他们也会在学习古筝乐曲时去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分析古筝乐曲时才不会觉得不知所云。只有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掘到古筝乐曲中所蕴藏的美感。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有限和教学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古筝的意境,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还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将绘画与古筝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描绘出他们所想象的古筝乐曲意境,这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古筝学习情况,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对《渔舟唱晚》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们欣赏,然后通过多媒体将于《渔舟唱晚》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在学生欣赏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是以《归来去》为素材,并且由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来。在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弹奏的时候想想画面,在脑海里营造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旋律中的中心音和青角音进行分析,体会不同的旋律,并对不同的音色进行分析③。教师要介绍课堂所学古筝音乐的创作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对古筝乐曲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深入化理解古筝的本质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额外展示这些音乐作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

(二)引导学生在古筝演奏时融入自身情感

古筝演奏是每一个音乐专业学生都需要经历的教学活动,所以声乐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声乐练习时教导学生在演奏古筝时投入情感,弹奏时必须是饱满的情绪。每一首古筝乐曲都具有特定的情感基调,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古筝音乐之美,调动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设置音乐作品欣赏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去体会音乐中蕴藏的情感。

其次,教师在教学初期要对每一首古筝音乐作品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在正式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加规范的指导。不过,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规律、蕴藏情感等,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来进行自我体会。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对于这些古筝音乐作品的想法,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④。

(三)加强重复训练

尽管重复练习的方法相较于现阶段的很多教学方法来说更为死板,很多学生对这个方法较为抵触,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所以使用该方法的教师占据了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不过,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教师还是要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按照学生的需求来选取一批适合于他们的音乐作品,然后将重复练习这些音乐作品作为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记住歌词旋律,并且深入了解这些音乐作品后教师可以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遗忘的细节。

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分别进行弹奏。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进行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进⑤。

不过,教师在使用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坚持,因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在使用该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学生对这音乐作品已经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案。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表现积极的时候要给予学生肯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充满热情,毕竟重复地学习和训练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的,活跃的课堂和教师的认可能为学生的古筝学习创造空间,让古筝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兴趣爱好。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古筝演奏时要保持他们专属的演奏风格,并根据音乐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弹奏方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在古筝学习中获得锻炼审美能力的机会。

(四)引导学生欣赏古筝中的形象美

古筝曲中塑造了非常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形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对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背景,让学生体会这一曲目中的某一板块,并通过旋律分析来体会陕北人民欢迎中央红军的热烈场景,以及陕北人民心中的喜悦之情。让学生对曲目中所塑造出来的陕北人民和中央红军的形象进行深入体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曲目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到古筝曲中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进而将古筝曲更好地演奏出来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多样化的,高校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素材,在古筝演奏技巧的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水平。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指法运用、弹奏姿势和演奏仪态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将吟、揉、按、滑等技巧运用于弹奏之中,将古筝艺术本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古筝的美,在对美的追求中不断提高古筝演奏技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古筝艺术的感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注释:

①李晶.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005):112-113.

②杨媛.新时期基于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9(014):164-165.

③周倚帆.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理念的渗透[J].艺术教育,2019(009):90-91.

④马娟.高校古筝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010):189-190.

⑤罗燕.试析审美教育在大学古筝教学中的渗透[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006):220.

⑥姚岚.浅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休闲,2019(05).

猜你喜欢
古筝音乐作品乐曲
始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