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排CT 动态复查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1-04-09 02:18周加浩邓引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分颅骨创伤性

周加浩,邓引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镇江 212000

创伤性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以青壮年为主要患病人群,在各类创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残疾率、病死率居首位[1]。近些年因为人们社会活动范围的增广,交通事业的逐渐发展进步,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2]。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较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确保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3]。128 排螺旋CT 被证实在骨折以及出血等疾病中有良好诊断价值,通过实施128 排螺旋CT 检查时能够帮助医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重要指导[4]。CT 被视作检查颅脑损伤最为有效的方式,能够明确分级,并按照分级进行预后判断[5],为了解128 排螺旋CT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以该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111 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该院收治的111 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 75 例,女性患者 36 例;年龄 15~87 岁,年龄平均(50.37±21.19)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 69 例,高处坠落20 例,其他22 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创伤性颅脑损伤; 入院后接受颅脑CT 检查的次数在1 次或以上;以往无脑部疾病史;具备信息完整、清晰的CT 图像;所选病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胸腹部复合损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无法完成全部随访;伴有全身性感染;合并精神疾病史;过敏体质。

1.2 方法

全部患者分别在入院后6 h 内、入院后1 d 内、入院后 2~3 d 各进行 1 次 128 排螺旋 CT 检查,入院后 6 h 内检查无迟发性损伤的患者在入院后1 d 内进行第2 次检查,入院后1 d 内检查无迟发性损伤的患者在入院后2~3 d进行第3 次检查;入院后6 h 内检查发现有迟发性损伤的患者同样接受第2 次与第3 次检查。检查仪器选择西门子128 排螺旋CT 机,检查时患者保持平躺,常规扫描颅脑损伤部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扫描参数的具体设定,层厚控制在5 mm 之间,层距控制在5 mm 之间,扫描时间控制在 0.7~3.0 s 之间。

1.3 评价指标

比较3 个检查时间点128 排螺旋CT 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确认率。

CT 计分标准[6]:四叠体池、脚间池和环池:0 分正常,1分变小或模糊,2 分完全消失; 第三脑室变化:0 分正常,1分缩小,2 分消失;侧脑室变化:0 分正常,1 分单侧变形至大部分消失,2 分双侧变形至大部分消失,3 分双侧基本消失至完全消失; 中线结构移位:0 分正常,1 分移位<0.5 cm,2 分移位 0.6~1.0 cm,3 分移位 1.1~1.5 cm,4 分移位超过 1.5 cm。最高分 15 分,0~5 分为轻型颅脑损伤,6~10 分为中型颅脑损伤,11~15 分为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标准: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7]进行评价,1分代表死亡,2 分代表植物生存,3 分代表重度残疾,4 分代表轻度残疾,5 分代表恢复良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认率

该组111 例患者在入院后6 h 内接受128 排螺旋CT检查有68 例病情稳定,无继续进展,与出院诊断相符,诊断确认率为61.26%,第一次检查病情未稳定的43 例患者继续在入院后1 d 内接受第2 次128 排螺旋CT 检查,显示确认率为76.74%,第2 次病情未稳定的10 例患者继续在入院后 2 ~3 d 接受第 3 次检查,显示确认率为100.00%,见表1。

表1 111 例患者3 次检查的诊断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confirmation rate 111 patients with three examinations

2.2 CT 检查征象

经过3 次128 排螺旋CT 检查,显示111 例患者病情均基本稳定,分析患者CT 影像特征如下:①脑血肿及出血:111 例患者中共25 例合并颅内血肿及出血表现,具体包括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部分患者同时出现2 种或以上病变。其中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部分跨过颅缝分布;硬膜外血肿CT 下显示出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高密度影,基本不跨过颅缝; 脑内血肿主要是脑实质内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表现。②颅骨骨折:111 例患者中共46 例颅骨骨折,CT 检查显示为颅骨骨质连续性中断。③脑挫裂伤:111 例患者中共71 例脑挫裂伤,CT 检查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密度减低,内见高密度出血,为散在、多发斑点状,广泛病变者能发现占位现象。

2.3 CT 计分结果与患者预后分析

该组111 例患者经 3 次128 排螺旋 CT 检查显示轻型颅脑损伤有45 例,中型颅脑损伤36 例,重型颅脑损伤30 例,CT 计分严重程度越高,患者残疾率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不同CT 计分级别恢复良好率、残疾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计分结果与患者预后分析[n(%)]Table 2 CT scoring results and patient prognosis analysis[cases(%)]

3 讨论

大脑受急剧变化的应力作用很容易导致颅脑严重受损,不管这种应力为直接作用的亦或是间接作用的,也无论这种应力是直线加速作用或者是旋转作用[8]。颅脑创伤因为发生位置不同、性质差异,会损伤脑实质、软组织以及骨质,而不同损伤对患者会有不同影响,其中脑实质病变、血肿、骨折是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9]。颅脑损伤如未能接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对脑实质产生影响,进而引发颅内压上升、脑水肿、脑实质变性坏死,这些变化的出现也是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10]。

颅骨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用常规CT 检查时对于脑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缺乏足够准确率,如果损伤位置发生在颅顶部、颅底部,或者病灶较小,则发生漏诊、误诊的可能性大[11]。该研究选择128 排螺旋CT 与常规 CT 比较成像质量更好,用于颅骨骨折时更具优势,能够在三维成像下对骨折发生的类型、程度做到准确、直观的了解,为临床治疗的进行提供更好的指导。该研究111 例患者接受128 排螺旋CT 检查,共在入院3 d 内接受了3 次检查,3次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61.26%、76.74%、100.00%,在3 次检查结束后,全部患者均得到确诊,表明利用128 排CT行动态复查可明显减少漏诊与误诊,对提升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确诊率及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良好价值。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后实际上很多都在发生病情变化,入院6 h内进行1 次CT 检查后,若没有进行定时复查,则可能出现漏诊,对于首次检查阴性患者继续在之后进行CT 复查,一般患者在3 d 内病情进展基本会停止,最后一次检查确定在3 d 内可最大程度减少漏诊[12-13]。

该研究111 例患者在接受128 排螺旋CT 检查后均有明显征象显示,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0 例,单纯脑挫裂伤46 例,同时合并有颅内血肿者25 例,提示应用128 排螺旋CT 检查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损伤分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信息。该研究显示,CT 计分轻型患者GOS 评分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病死率分别为64.44%、31.11%、2.22%、2.22%、0.00%,中型患者分别为38.89%、36.11%、11.11%、5.56%、8.33%,重型患者分别为20.00%、40.00%、16.67%、6.67%、16.67%,可以发现 CT 计分级别越高的患者,恢复良好率越低,残疾率、病死率越高,不同层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似研究[14]认为,利用CT 检查结果可进行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CT 计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GOS 评分病死率(32.50%)明显高于CT 计分为轻型(2.50%)与中型颅脑损伤(17.50%)患者(P<0.05),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进行CT 检查对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进行128 排CT动态复查可获得较高确认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计分颅骨创伤性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