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2021-04-09 05:31温永霞张文旭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有氧

唐 宇 温永霞 张文旭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或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就可诊断高尿酸血症[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并有年轻化趋势,但仍以中老年人为主[2]。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过程中,嘌呤代谢失调引起尿酸生成过多及(或)机体对尿酸排泄能力减弱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当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与度即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盐结晶体并沉积,诱发炎症,造成痛风;也可沉积在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病[3]。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导致痛风,还是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增加死亡风险[4]。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被推荐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一线药物,而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调节饮食、限制饮酒等[5]。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可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浓度降低10%~18%[6]。研究显示,适度规律运动干预能促进尿酸排出,提高高尿酸血症的远期生存率[7]。本研究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8]中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或者符合痛风诊断标准并处于发作间歇期;年龄≥60岁;患者同时在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患者无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排除标准: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脑、肺、肝、肾严重基础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关节畸形,影响正常活动;不能耐受运动;正在使用可升高血尿酸浓度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等;正在服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60~78岁,平均(65.56±5.27)岁;BMI 22.89~26.46kg/m2,平均(24.24±2.61)kg/m2;病程1~12年,平均(5.62±1.28)年。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61~79岁,平均(66.47±5.36)岁;BMI 23.02~26.48kg/m2,平均(24.62±2.58)kg/m2;病程1~10年,平均(5.73±1.37)年。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包括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酒精及高糖、高嘌呤饮食摄入,适量饮水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与康复医学科共同制定运动计划,采取院内专业指导及家庭自主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①有氧运动:采用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运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20~30min/次,3次/周;②力量训练:采用阻力带、举哑铃、俯卧撑等方式进行,15~20min/次,3次/周;两种运动训练强度均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患者目标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40%~60%)+静态心率或达到改良Borg评分12~13分为宜;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交替进行。若在运动后感觉极度疲劳而且休息无法缓解,则及时调整运动处方。连续训练12周。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记录以下指标:①身体机能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肺活量、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②肾功能指标:尿酸(Uric acid,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③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四个领域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5分。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身体机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MAP、肺活量、VO2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VO2max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肺活量、VO2max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VO2max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身体机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UA、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BUN、SCr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BUN、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单位:μmol/L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领域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关系、环境领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单位:分

3.讨论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障碍则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受到性别、年龄、遗传、营养、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9]。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左右,其中男性患病率高达18.5%,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10]。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慢性肾脏病及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有相似的流行趋势,随着血尿酸的增高,这类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1]。因此,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的发展,运动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12]明确指出:运动锻炼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且运动能力有所下降,怎样选择适合又有效的运动方案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证实,运动对于机体尿酸代谢具有双重效果,低强度的运动可降低血尿酸水平,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使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泄减少,增加痛风发作的概率[13]。因此,指南推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强度,避免剧烈运动,推荐进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有研究认为力量训练有升高血尿酸的风险。但是有氧运动大多是以下肢运动为主,而痛风性关节炎往往发生在下肢关节,有氧运动有其局限性。对这类患者而言有氧运动结合上肢或躯干的力量训练,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既往认为机体在无氧运过程中会加速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并生成大量的乳酸,而堆积的乳酸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14]。但研究发现强度在乳酸阈以下的中等强度运动不会引起乳酸浓度剧烈波动而影响尿酸排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风险较低[15]。已有研究证实,长期有氧运动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浓度,低强度的力量训练也会降低血尿酸浓度[16]。本研究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并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及频次,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肺活量、VO2max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A、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可降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改善患者肺活量及最大摄氧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可能提升血尿酸浓度,运动负荷对于尿酸影响比运动形式更大,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控制运动强度的前提下进行规律的运动训练对患者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可增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结果偏倚,还有待在临床工作中更大样本、长时间的实践,以期找到更适合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运动干预方案。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