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测及安全管理研究

2021-04-10 16:05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线建筑物安全性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58

1 影响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1)工程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复杂多变,存在多种地层之间的转变以及不同状况下的水文情况。施工过程中,改变地下环境原有的稳定,不能及时有效地支护和采取其他相相应的措施,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2)工程周边环境。地铁建设多为繁华市区,地下管线复杂,周边建构筑物形式众多。如果未能足够熟悉了解现场环境因素,因施工失误导致管线或建构筑物损坏,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1.2 施工技术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有着较高的风险性,而施工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欠缺,势必会导致各类施工技术不能得到高效应用,进而加剧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程度。

1.3 施工人员组织因素

施工人员是实际施工操作的直接执行者,其工作行为与工程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一旦出现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等现象,便会对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会制约施工质量的提高,只有切实保障其对施工人员的约束性和规范性,才能真正提升作业安全性。

1.4 材料及设备因素

在实际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时,难免会应用大量的材料和设备,而这些机械设备无论是在安装还是在操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若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控制,则有可能会因为机械设备的违章操作而引起安全事故。

2 施工监测工作

文章主要是从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具体的施工监测展开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监测主要指在2020年国庆停工期间对于其已经开挖基坑、地面建筑物以及管线所开展的监测工作。

2.1 监测目的

最主要的监测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工程停工期间各方面的情况。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展开监测,同时还要对比分析设计预估值和监测数据的差别,以便为后续施工的正常开展提供正确完整的反馈信息。在这些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能够科学判断是否要对原来的施工参数和工艺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帮助相关人员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更加合理和正确的判断。同时,在实际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定时监测地面、管线、建构筑物等各项指标,及时出具监测日报,这样项目部便可以根据监测情况准确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如果存在预警情况,应及时分析采取相应加固措施,稳定基坑,使其能够同相关标准相符合,切实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在该工程的施工监测中,针对管线、构筑物以及建筑物所开展的监测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反映实际变形情况,以便后续施工能够针对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除此以外,此次施工监测的开展还有积累测量数据的任务,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安全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数据。

2.2 监测措施

(1)地下管线监测。地下管线的监测是此次施工监测中的重点内容,在该工程车站中,施工人员沿地下管线(雨污水管、燃气管、电力管、通信管)长度方向进行多个监测点的布设,其间隔为5m。在进行沉降测点埋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于地下管线轴线上方的地表处进行钻孔,孔径为50mm,深度约为1.2m,并将相应的塑胶套管和半圆头钢筋依次放入其中,并保持其深度能够与管线顶相适应,然后再将适量细沙填充到套管内。

(2)周边建筑物监测。周边建筑物监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沉降监测。施工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自身所具有的结构种类、基础形式以及体型特征等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实际数量和具体位置。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四角及拐角上进行埋设。②倾斜监测。施工人员应优化开展对倾斜位移法的应用,使用全站仪在相应的高耸建筑物上端展开相应的测量工作。③裂缝监测。施工人员应使用直接观测的方式,对裂缝进行依次编号的工作,同时标出具体的测读位置,并运用裂缝观测仪开展宽度测读工作,其最终所得的结构需要形成完整清晰的裂缝图。建筑物裂缝是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观测,具体的监测频率应根据裂缝的位置和程度进行确定。

2.3 监测组织架构

该工程在监测组织架构方面主要是成立了1个项目组,并分别设置一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人以及资料员,在整体项目组中划分出了3个监测小组,每个小组中设置1名组长,带领组员负责两站、两区间,与此同时,每个小组会根据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安排6~10名组员。

3 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施工环境安全管理

针对环境因素对工程安全性起到负面影响的问题,在实际开展施工操作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务必重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事先全面分析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不良地质、软弱围岩以及地下水状况等,同时还要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在该工程不良地质、地下水类型以及地形情况等多项勘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选择,并根据影响因素的具体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首先,在正式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全面调查施工段的周边环境、结构特点以及所涉及的各类地下管线等。其次,施工人员还应针对其相关的地下管线以及地下构筑物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根据其潜在的风险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向施工人员告知其具体的情况和各类标志。最后,施工人员在选择相关施工技术措施过程中,应明确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层、所处位置、地下水位情况选择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保护施工周边环境。

3.2 强化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在城市轨道工程中,施工人员应强化开展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临边、基坑的安全防护。在进行基坑挖掘施工操作前,施工人员需要详细明确当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将施工设计方案严格落实在施工操作中,然后进行挖掘施工,同时还要完整记录所涉及的各类基坑挖掘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一般会采用有支撑和无支撑分层挖掘两种形式展开具体操作。(2)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需要强化对洞口的安全防护,特别是在电瓶车轨行区和人行道方面,必须开展隔离分区工作,保障施工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施工人员还要重视盾构的选型工作,对工程路线开挖衬砌形式、地质条件、隧道长度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然后选择最佳盾构,进而切实保障开挖面的稳定性。

3.3 开展施工人员组织管理

施工人员组织管理的实际成果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开展的安全性,因此务必重视施工人员组织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一方面,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此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单位需要从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应制定并优化相应的操作标准,确保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使其能够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起到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进而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

3.4 优化相关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的应用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较为重要的安全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在吊装起重机械的应用方面应要求操作人员务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在开展实际作业前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共同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督促其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操作。除此以外,在正式吊装重点机械设备前,施工人员应先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规范机械设备的入场,确保其各项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施工监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工程各方面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务必重视施工监测和安全管理工作,积极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为工程整体平稳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管线建筑物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火柴游戏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