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2021-04-12 05:56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留痕资源库诚信

林 玲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所谓“区块链”,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从目前已公开的文献资料中可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步将区块链应用于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主要为学历证书查询、课程作业查询、职教教育履历查询等。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可知,在学生诚信管理的同时,还需借助信息化技术为诚信的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就业生态环境,所以区块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需重视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区块链作为一类商业化应用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区块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高校、国家高教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诚信的学生群体创造出良性的学习与就业环境。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相关研究概述

立足高校教改创新对区块链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有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主要应用于金融、公证、物联网等领域,但同时教育界也需看到其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对于推进高等教育革新进程有重大意义。该研究基于区块链自身特征,结合目前高等教育革新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对区块链技术在高等教育革新中的创新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究分析[1]。

聚焦高校教育生态的重塑议题被提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更多的是被应用到物流、医疗与教育等行业中。该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变革,重塑高等教育生态。

从高等教育的价值重构入手,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及发展历程,从高校学生征信管理模式、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模式等三个视角讨论区块链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重构,并从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角度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以“区块链+高等教育”的变革为议题,从数字教育资源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高等教育”变革的现实性。最后,该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区块链+高等教育”变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2 相关研究评价

以上研究所得出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综合以上观点:(1)教育界需要加强对区块链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之中;(2)区块链技术对于重塑高校教育生态起到了促进作用;(3)应基于“区块链+高等教育”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显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本文的立论具有启示作用。然而笔者也需指出,在当前研究中,无论是对国外高校的经验之谈,还是聚焦国内高校教育生态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之需,都缺少问题的植根性,即都未能下沉研究视角,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这便在无形中降低了现有研究观点对现实的指导价值。本文将以探讨区块链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为主线,下沉和细化“区块链+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2 区块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结合对国内高等教育的调研,可以将区块链的应用现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诚信评价方面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关“诚信”的话题近年来不绝于耳,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可知,有关“非诚信”的事例不断涌现。如部分大学生在获得助学贷款后,毕业后无视还贷这一基本义务,使得其所在高校蒙羞。再如,学术造假事件也在研究生群体中不断出现,目前诸多造假事实都是借助自媒体平台得以曝光,这就使得发生学术造假事件的高校处于社会舆论中的被动局面。诸如此类,都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区块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中还远未完善,即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还未对当事人形成有效的反制,导致这些当事人违背诚信的成本十分低廉,并在被社会媒体曝光的同时,也对高校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行为示范作用。

2.2 教学改革方面的应用现状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单位,近年来逐渐走出了一条职业化与学术化兼具的办学之路。在推动高等教育向职业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以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工作此起彼伏。课程资源库依托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提供了在线学习平台,并为他们开展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然而,目前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并未形成公开透明和集体维护的局面,其在应用中的透明度主要向本校相应专业倾斜,且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也主要以参建方的姿态出现,并未切实获得课程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源。就课程资源库的维护而言,也主要依赖第三方信息技术供应商的协助,还未真正做到集体维护的要求[2]。

2.3 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

在高等教育中,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对维护良好的教学生态和教学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制约学生管理绩效的因素主要为多头管理导致学生信息的失真。例如,学生会需要抽调部分学生参与主题活动,被抽调学生的名单获得了学工部的确认,而学生所在院系却并不知情。这样一来,部分学生便可能假借学生会活动之邀,而向院系请假去完成私事。当前,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要应强调发挥辅导员的信息中介职能,但这不仅增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可能使得部分学生通过“寻租”而得到豁免资格。可见,区块链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未成型,目前仍主要依赖即时通信平台完成点对点、点对群的信息交互任务。

3 区块链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着力点

为弥补区块链在当前高等教育应用中的不足,在区块链建设中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着力于形成开放的区块链网络应用

不可伪造构成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这也是区块链在应对高等教育中的诸多诚信问题时的功能所在。从上文所列举的事例中可知,单纯建立高校体制下的内部网络链条结构,并不足以彻底解决由部分学生诚信问题所带来的社会风险问题。因此,形成开放的区块链网络应用模式需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在国家层面已经建立和运行了“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该网站通过职业等级认证、职业信用认证的双认证形式,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了识别人才的平台。同理,区块链在高等教育中也应形成这样的开放性架构,使得多元社会主体能够共享“不可伪造”的学生诚信信息,并在社会声誉约束下对肆意违背诚信的学生实施反制[3]。

3.2 着力于形成互助共享的信息源应用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企业或其他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已成为常态。然而,目前在界定企业和其他社会参建方的职能时却存在误区,即高校方面未能以双赢的互联网精神来面对这些社会主体。因此,当前需着力于形成互助共享的信息源应用模式。其中,“互助”可以理解为在资源库的信息设计和架构中实现互助,以及在对资源库的动态管理和维护上实现互助,进而使高校教改在区块链的支撑下获得开源的效果。所谓“共享”,可以理解为高校、社会参建方、社会需求方都能在课程资源库“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获得有益的帮助。其中,在维护知识产权的要求下,社会需求方可以在授权和付费的基础上获得这种帮助[4]。

3.3 着力于形成全程留痕的信息链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更加突显了它的信息交互和信息互动功能,但它在加强了师生联系的同时,也为部分学生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条件。笔者了解到,有些设置在校内的打印店可以为学生提供请假条的样本,且在假条样本上还有防伪的二维码。不难想象,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这种投机取巧之事不仅对于高校,更是对于社会而言,必将带来疫情安全隐患。因此,当前还应着力于形成全程留痕的信息链应用模式,发挥区块链不可伪造、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的功能优势,精准锁定在校学生的行动轨迹。

4 构建区块链应用模式的思路

4.1 精准把握区块链的应用实质规划各个节点

区块链由概念变为现实,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借鉴国外高校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我国高校乃至高教系统的特点因地制宜。当前,需精准把握区块链的应用实质,并合理规划各节点的分布。具体的思路为:(1)紧扣区块链的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结合目前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果,强化不可伪造、全程留痕、集体维护等要求,例如,为了防止教务系统中的学生成绩信息被低级错误所篡改,甚至被黑客以商业化交易而修改,可以考虑在教务系统的学生成绩信息的设计与构建中首先引入区块链技术;(2)在应用区块链时应秉持分层化的需要,即以学生诚信管理为一个层面,以教学运行管理为另一个层面,分别架构区块链的网络布局。

4.2 在高教主管部门组织下实现区块链的开源

面对高等教育中的诚信建设,需在高教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其中的区块链应用模式,以实现区块链的开源状态。具体的思路为:(1)应由教育部或教育厅牵头,联合人社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搭建旨在评价高校学生诚信指数的区块链系统,并借助区块链不可伪造、公开透明的功能优势,有序地向全社会开放学生的诚信信息,以作为选拔人才和反制非诚信学生群体的依据;(2)高校应在区块链应用中完善学生的学籍信息、经济行为信息、学术学历信息,且在完善中应充分确认各项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同时,还需在合理授权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

4.3 嵌入互联网配以账户和密码实现互助共享

区块链在高校教学运行中的应用,应起到助力教学改革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为此,区块链需嵌入互联网并配以账户和密码来实现互助与共享。具体的思路为:(1)在校企合作框架下,针对教学改革任务应实现校方与企业方之间的互助,并聚焦课程资源库建设,完善区块链节点建设,为实现共享提供条件,而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也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易成本,应侧重于发挥区块链不可伪造、全程留痕的技术特征;(2)获取区块链中的学习资源,需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来实施,因此,需要为每位获益者提供个人专属的账户和密码,且密码应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提供给获益者,使其能够在专属条件下授权获取相关资源[5]。

4.4 完善校内区块链架构以形成多点信息留痕

针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需要发挥区块链中的全程留痕和可以追溯的功能特征,所以需完善校内区块链架构以形成多点信息留痕。具体的思路为:(1)打破单一信息中心原则,在区块链的架构中应让学生所在院系、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分别成为信息中心,在线上和线下信息比对的基础上,动态更新各自节点的学生信息;(2)学生的日常请假和其他诉求都需在区块链中完成,并在全程留痕的基础上满足高校各管理主体的信息查询之需,且辅导员应在线上对学生的请假和其他诉求做出反馈,反馈信息也将全程留痕;(3)在学生管理中引入预警机制,一旦有学生即将消耗完每学期的请假配额和其他指标,就需在线下对该学生提出警告,并将其纳入受督导的“红色”学生人员名单。

5 结论

在现有的研究中,无论是针对国外高校的经验之谈,还是聚焦国内高校教育生态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之需,都缺少问题的植根性,即都未能下沉研究视角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这便无形中降低了现有研究观点对现实的指导价值。为此,应精准把握区块链的应用实质,并合理规划各节点的分布。面对高等教育中的诚信建设,需在高教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其中的区块链应用模式,以实现区块链的开源状态。在高校教学运行中,区块链应起到助力教学改革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针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还需要发挥区块链中的全程留痕和可以追溯的功能特征,完善校内区块链架构,以形成多点信息留痕。

猜你喜欢
留痕资源库诚信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实施留痕管理 推进“两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