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校企“双融人”实践教学培养途径的探讨

2021-04-13 23:42零梅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中职

零梅勇

[摘要]自工匠精神提出后,当前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在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来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在实际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以工匠精神作为引领,积极调整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加快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本文从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概述入手,分析了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步骤,并进一步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对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

[课题项目]中职数控模具专业工匠精神校企“双融入”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主办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88-02

数控专业是中职教育较为重要的一项专业,在当前打造制造强国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加快改革的进程,完成学会到学精的转变,并将工匠精神作为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举措。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快向制造强国方向的迈进,这也对中职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数控专业教学工作而言,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始终,无论是对于学生职业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应立足于校企合作,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一、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概述

对于工匠精神而言,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及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体现,但工匠精神的任何表现形式其核心都为人在工作中的专注、坚持和创新等优良品质。中职数控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宜结合合作企业对优秀员的要求及数控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特质。基于企业方面而言,学生不仅要具备机械加工行业人员的基本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数控专业学生工匠培养工作中,宜从”匠能”和“匠心”两个维度入手,学生在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提升加工技能。同时通过学生对工件的制作加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自发地进行科學探索,进一步强化对职业的认识,并增强对职业的热爱,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敬业、乐业、创新、协作等行为。

二、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思路

对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刚入学时对于数控专业处于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教育制定具体的教学规划,使教学安排与学生的自身情况相符合,并与学校实训设备和校企合作的情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学生需要先对职业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数控加工基本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职业认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工件,并参观企业生产过程,使学生对职业进一步深入了解。通过组织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活动,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融入正确的职业认知,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对实践操作科目的学习,认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强化对协同合作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行动导向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创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基于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身能力与企业标准之间的差距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数控编程技术的学习和跟岗实习,对于企业文化有了深入的认知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工艺进行共同分析,并与企业实际情况开展试验加工,从而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加工质量和增加加工效率的问题。对于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而言,不同学生个体工匠精神的形成也会存在差异性,但大体都是以认识、接受、深化这一过程为主。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一)重视培养方案的调整。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就业时的优势,当前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重视学生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具体确定教学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同时,将课程与职业相结合,根据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课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而且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岗位职责和员工素养,并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身在工厂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能够反思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四。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培育情境的创设。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内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为学生与社会联系架起桥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则要重视发挥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职业情境的特定性更好地体现出来,通过建构职业事件,使学生亲身参与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职业事件,能够自我反省和审视,这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学主题的确定和规划也是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选择素材时易提取职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关注点,并重视职业文化资源的提炼,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精神、质量和品牌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进一步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改善项目教学方法。针对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宜以工件加工生产作为载体。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具体项目教学设置时要与企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立中于实际,打破课堂与工厂的界限,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思考,进一步了解加工操作过程,并积极适应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现实环境。

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指令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学生对指令的学习,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编程技能,但在实际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是要求多科目知识整合及多种加工方法的结合,因此学生只熟练掌握编程技能仍无法满足相对较高的一些工艺的加工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在安排指令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布置相应的改造项目,并鼓励学生编制完整的工艺流程及加工程序,这样在学生实际加工改造过程中能够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并通过训练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而且对于学生改造后的产品,将其送至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学生通过企业反馈对产品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加强课程建设。在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宜将课程与思政相结合,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度。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其与各专业都具有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还是创新创业项目中都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這就需要中职数控专业要强化课程建设,使专业学习与日常活动有效结合,并对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进一步突出工匠精神的培育。并结合学生兴趣和个性进行课程设置,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历练,助力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的。

在针对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关课程资源挖掘过程中,需要重视找寻一些传承传统技艺精神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以此真实素材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职业文化课程资源,选取工匠精神的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领悟职业文化的精神,并增强对数控相关职业意义的理解,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增强对该职业的认同感。另外,选择工匠精神教育资源时还要注意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并要考虑到社会发展方向,确保职业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贴近。

四、结束语

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是一个复杂和持续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积极配合,以此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为学生步人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君华,于娜.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路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6:86-89.

[2]段晶莹,付长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途径的研究[J].职业,20193):73-74.

[3]王敏先.试论校企合作下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4):65-66+69.

[4]唐利平,刘海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和专业能力培养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80-281.

[5]吕娆霖,黎银,林伟.中职专业课程双元培育“工匠精神”分析——以数控专业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80-181.

[6闵宇锋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校钳工技能实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内燃机与配件,2020(6:292-293.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中职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