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证研究

2021-04-13 16:10降彩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萨提亚贫困大学生团体辅导

【摘要】贫困大学生帮扶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将某市“精准扶贫”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萨提亚模式的团体辅导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研究工具包括:自尊量表、人际关系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无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情绪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 <0.05);实验组前测、后测结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萨提亚模式有利于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尊、人际关系水平;降低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萨提亚  团体辅导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现状及干预研究——基于某市第一批“精准扶贫”及重点贫困学生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NJSZ1919。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27-03

一、研究背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理念,基于全国的指导性政策和方向,各省市、地区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脱贫攻坚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贫困大学生帮扶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研究是依据某市在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教育扶贫的具体实证研究,以往的研究中,贫困生这一群体是根据某些具体的表现和特征筛查出来的,此研究中贫困生特指精准扶贫中,政府筛查和扶贫的对象。笔者在高校中发现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研究文献中也指出,相比于非贫困生,高校贫困生更容易表现出自卑、敏感、人际交往困难等现象。因此,除了在经济层面给予高校贫困生照顾外,也应该在心理层面予以帮助,助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走上社会。

查阅相关文献,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探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总结归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文献相对较少,本研究以萨提亚治疗模式为基础,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干预。因萨提亚治疗模式强调积极正面取向,注重个人资源,能有效帮助个体提高自尊、转化情绪,通过冰山、沟通姿态等工具实现人际关系的转变,且笔者是家庭治疗模式取向的咨询师,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工作十余年,在以往的工作坊及个案咨询中,笔者见证了萨提亚模式在提高各类人群的自尊、价值感、感受爱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等的成果。因此,本研究采用萨提亚治疗模式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希望在贫困生的群体中得出实践结论。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一学生,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某市政府确定的32名“精准扶贫”的学生作为贫困大学生群体即实验组,其中男生18名,女生12名。

用方便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了某系36名学生作为非贫困生即对照组,其中,男生16名,女生14名。团体辅导进行到第3次,因客观原因,一位女同学退出,最终剩35名学生,男生16名,女生13名。加入的条件有:①没有领取任何一种贫困生助学金。②身体健康,曾经无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无用抗精神类药物经历。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能完整地完成团体辅导的8个项目。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尊量表(SE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

1.自尊量表(SES)。该量表是用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的总结感受,因简明、易评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四级评分标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8。

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由郑日昌等人编制,共28个条目,采用两级计分制,满分28 分。总分在 0~8 分之间,说明个体人际关系较好;9~14分说明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28分说明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困扰较严重。总体而言总分超过20分认为个体可能存在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并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障碍,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3。

3.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用来评估个体抑郁症状的程度,同时也可反映抑郁症状在治疗中的变化。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制,总分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低于53分说明无明显抑郁症状,53~62分之间说明为轻度抑郁,63~72 分说明为中重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0。

4.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用来评估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现在已作为心理咨询中了解焦虑情况的一种自评工具。和SDS一样,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采用4级计分制,总分越高,焦虑症状越明显。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中国常模低于50分说明无明显抑郁症状,50~59分之间说明为轻度焦虑,60~69分说明为中重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5。

(三)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设计方案

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法采用萨提亚治疗模式,萨提亚模式是由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1969—1988)创立的一种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模式的核心是爱和关系,突出正面资源导向和体验性,以雕塑、团体测温、影响轮、冰山等作为工具探索团体成员的心理,最终达到四大目标:个体更加有价值感、更加有选择、更加负责任(对行为、感受、想法、期待等)、更加和谐一致。

(四)实验设计

采用贫困生(实验组)和非贫困生(对照组)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前和后的准实验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前,对所有学生进行自尊、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测验,两个团体分开进行网络统一作答。其次,用设计好的萨提亚模式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辅导,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连续八周,对照组不做团体辅导。最后,八次团体辅导后,随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尊、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水平测评。八周过程中对照组成员不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团体辅导和个人咨询。通过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前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尊、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水平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团体辅导的前测、后测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结果分析

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的自尊水平、人际关系、抑郁与焦虑各维度上的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前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自尊水平、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抑郁和焦虑两个量表上,实验组的平均分均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分,具体结果见表1。

2.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人际关系、抑郁与焦虑各维度上的结果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尊、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各维度上,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3.实验组前、后测的自尊水平、人际关系、抑郁与焦虑各维度上的结果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后,对实验组被试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成员在自尊、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四个量表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3。

四、讨论

(一)团体成员的总结和反馈

八次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最后一次,所有同学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和第一次刚进团体相比,我们每个人的变化和不同是什么?大家分享的内容有:比之前更敞开了、更加信任老师和伙伴们了、更加有力量的、情绪稳定了、没有以前那么难过和伤心了、开始慢慢放下一些伤痛、更爱笑了、更加坚定自身的优点……本研究中没有将大家的总结和反馈制成量化的评估指标,但从团体整体的氛围、动力和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变化,用一位同学的总结来概括就是:“团体结束了,但这八周的经历都变成了深刻的体验印在了我的身体里,不但影响了我甚至改变了我。”

(二)量表结果讨论

本研究从自尊、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四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经过 8 次萨提亚模式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前测数据相比较,实验组大学生的自尊、人际关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下降。因此,萨提亚模式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但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数据的比较中显示:抑郁和焦虑四个分值的平均水平,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和往年的文献和调查报告有区别,在此特进行说明。本研究数据的具体分析如下:

1.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高校贫困学生的自尊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表明,两组被试在自尊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可以比较。但对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差异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提高学生自尊水平效果显著,这与萨提亚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是一致的。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自尊水平上差异极为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提高学生自尊水平上是有效的;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自尊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没有参加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学生,自尊水平没有提高。

2.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高校贫困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表明,两组被试在人际关系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可以比较。但对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差异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提高学生人际关系水平效果显著,这与萨提亚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是一致的。

實验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人际关系水平上差异极为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提高学生人际关系是有效的;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人际关系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没有参加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学生,人际关系没有提高。

3.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高校贫困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表明,两组被试在抑郁、焦虑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可以比较。但对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差异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降低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水平上效果显著。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抑郁、焦虑水平上差异极为显著,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降低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水平上是有效的;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表明,被试在抑郁、焦虑情绪上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没有参加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没有降低。

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因高校“精准扶贫”学生数量的有限性和样本的特殊性,取样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样本分布范围小,只局限在大一年级和个别几个系,但对照组的取样范围相对宽泛。前测数据两个样本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个样本具有可比性,但研究结果的推广仍有待进一步检验。高校“精准扶贫”学生年龄跨度大,很多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多年后返校,对照组样本年龄范围较小,今后有条件可以做不同年龄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用自尊、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指标来评价心理健康状况,只是出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需求,心理健康涉及的范围很广,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指标进行比较和研究。自尊、人际关系的改善是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的缺点是并没有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团体辅导后各指标的持久性进行研究。理想的实验设计是延长追踪调查的时间,验证团体辅导的延时性效果。

2.因此次研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学生在团体辅导后的一个多月就放假了,原本设计的开放式访谈因开学后不能按时复学一再耽搁,整个设计后续的跟进稍有欠缺。

参考文献:

[1]何瑾,樊富珉.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79-84+112

[2]蔺桂瑞. 萨提亚模式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4(4):58-60.

[3]罗伏生,沈丹,张珊明,王小凤,袁红梅,李志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272-274.

[4]吴燕霞,王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和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77-78.

[5]孙小菲.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6]黄东阳.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5):136.

[7]刘佳.大学校园中的贫困文化——Y大学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个案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1):106-110.

[8]王丽君,程伟,赵惠敏,李成国. 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61-64.

作者简介:

降彩虹(1984年-),女,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猜你喜欢
萨提亚贫困大学生团体辅导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