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2021-04-13 19:56李艳青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寝室心理健康

李艳青

摘要:本文从获得力量感和亲密感、获得独立感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发展超我功能和发展自我同一性四个方面强调了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新的视角。

关键词:寝室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18-24岁),属于一个人心理成长的成年早期。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的发展八阶段理论,在这个阶段,是一个人形成、确立自我同一性,获得亲密感的重要时期,也就是建立友谊、爱情等亲密关系,并发展自我、确认自我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日趋稳定和坚定的时期。大学寝室是大学生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寝室因为天然的私密性和交互性,成为他们大学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圈子。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寝室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成熟程度的一个体现,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获得亲密关系的重要的场所和渠道。不良的寝室人际关系,比如霸凌、小团体、冷漠、孤立、冲突等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情绪和主观幸福感,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恶劣的寝室人际关系给身在其中的大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和人身伤害。建立、经营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维护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有治愈性,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完善,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获得力量感和亲密感

同伴关系以及友谊是大学生获得亲密感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讲,在寝室人际互动中,大学生感受到一些同学和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一样,遇到那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三观合得来的伙伴,会有一种遇知己的感觉,好像遇到另一个我,会让大学生的孪生自体客体需求获得满足,尤其是夸大自体客体和理想化自体客体的需求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的同学,良好的同伴关系可能治愈他的以前成长过程中的创伤。孪生自体客体需求的满足会使大学生感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是合理的,是有价值的,或者一种自我确证感,缓解孤独、抵御抑郁,并获得力量感和亲密感。

2、获得独立感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在与室友的人际互动中,更多的时候大学生也会发现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在一些事情上和他人不一样。一些心智化不高的同学可能会不理解,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和自己的想法、感受是一样的,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投射有时候帮助我们推己及人地理解他人,有时候却会造成误会和矛盾。正常情况下,心理较为成熟的人在对方指出误解和否认之后会反省,会收回投射。他会在理解认知他人的过程中校正自己的认知,逐渐体验到我是我,你是你的感觉,会认识并逐渐接纳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尊重对方的独特性和界限,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这正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之一——保持自我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感受。

3、发展超我功能,为适应社会做准备

寝室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在对寝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比如作息时间规定、寝室卫生值班安排、公共空间秩序管理等等。虽然学校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但是寝室里每个人的超我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人规则意识强,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和寝室有关安排,有的人则自由意识强,自我中心,不愿意严格遵守和服从,甚至以自我需求的满足为由、以不服从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独立,从而破坏规则。一部分大学生需要在这种自我需求和超我规则的碰撞磨合中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超我功能,把握好独立和个性的界限,学会在遵守集体规范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促进学生超我功能的完善,这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功能。

4、促进自我认识,发展自我同一性

每个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都带着自己家庭的烙印,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烙印。在与室友的近距离亲密互动中,大学生们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理想、信念、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充分深入地进行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沟通和交流,他们之间相互的异同促进各自的思考和探索,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观自己,进行调整,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给现实自我定位,让理想自我更有现实基础,减少盲目和不切实际。加上这个探索的过程因为父母鞭长莫及,不便干涉,在这种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很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我,探索世界,更好地整合一些与自我有关的重大的问题,成为真正的成熟的有独立思想和坚定自我的个体,完成埃里克森所说的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阶段性发展任务。

正是基于对寝室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成长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学校尤其是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对待人际纠纷不能简单地训斥几句,或者给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换一个寝室。学生辅导员要以寝室人际关系为抓手,通过寝室人际关系来了解掌握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心智化程度、心理成长的资源、心理创伤的有无、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以及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详细的反应学生个性化的心理档案,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工具。有了这些信息,学校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比如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处理寝室人际矛盾和纠纷、评估重点关注学生、预测重大事件中学生的反应和承受能力、危机事件预防以及处理,就有了依据。这样,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用制度管理学生的外在行为,还深入到用良好的寝室人际氛围滋养学生内在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才是辅导员育人职责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宝佳,金新.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解决策略及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 1) : 72-74.

[2]高淼.大学生寝室矛盾的预防和化解[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19-21.

[3]杨东明,严和来,龙昆.大学生的寝室关系问题及心理咨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 3) : 113-116.

[4]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 (01): 50-53.

湖北警官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部  湖北  武汉  430034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寝室心理健康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喜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