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2021-04-14 00:41朱荣刚陈鹏朱霞孟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朱荣刚 陈鹏 朱霞 孟超

【摘要】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探讨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理念,详细阐述了该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举措,以期为对其他院校专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实践基地建设  应用型本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TN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137-02

一、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

(一)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将课堂上无法实物展示的场景通过实物实践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包含校内和校外两种场所,校内实践基地通常用于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实训教学活动,学校为基地购置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器件,由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校外基地则通常以实习为主,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结合校内基地所掌握的操作能力展现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因此通过校外实习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本专业涉及到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认知实习是为新进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要的核心实践课,通常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学校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交流,全面且详细地了解专业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认知实习可以使大一新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从而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树立目标。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为期一个月,由学校根据学生意愿统一安排分配到校外各个实践基地来执行,专业实习是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通过专业实习,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实习则通常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为期一个月,毕业实习学生可以选择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习,也可以选择自己联系的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实习不需要特别考虑专业相关性,而需要考虑学生如何顺利从学校衔接到社会中去。所以,好的实践基地是完成上述实践教学的前提。

(二)重点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1]

2010年,国家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可见,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南京地区光电产业发达,在光电显示、光通信、光网络、激光技术和先进光学加工等方面都比较突出。拥有中国(南京)光电谷和江北新区光电创新集群和产业园区等光电产业汇集地。其中,仅光电显示产业产值达到近2000亿元,这种规模性的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地方高校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把握好地区相关产业这一主导方向,有的放矢地设置课程体系来适应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探寻相关重点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地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紧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一定要紧扣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2]。但是从当前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距离培养目标还略有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入职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不能快速地融入企业运营,产生劳动价值;二是在互联网新经济下,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高。这也给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本科教育一些反思,要处理好学校教育和社会就业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體系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而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应用”,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以金陵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光电信号获取、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存储、光显示及光电信息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和从事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技能,在毕业后能够从事光电技术与系统相关产品的应用、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高校不同,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因此,在实践基地建设上侧重生产型企业,在就业目标以服务南京相关产业需求为重点,并辐射华东地区。

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举措

(一)探寻调研

搜寻基地企业可以通过当地工商部门、行业协会等进行了解或者兄弟院校走访介绍等多种途径来进行。但是,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和功能定位不同。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虽然有时候能够协助企业解决一些人力资源上的问题,但是要占用企业的设备,还要有专门的工程师指导学生,势必给企业造成负担,这也是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或者只愿意接受少量人数的短期实习的原因。因此,基地建设不是一厢情愿,也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要让企业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够进行深入合作。在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最直接的作用是为企业提供专业应用人才,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等等。

(二)合作模式

传统的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模式,就是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使得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状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具体实习过程,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合作方式。

1.为基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在认知实习过程中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愿意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可以按照企业对急需人才的需求,接受专门的培养。培养方案除了必修课程之外,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在毕业之后直接无缝衔接到企业,省去企业再培训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2.与基地开展毕业设计、竞赛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合作

现在每个专任教师每届大约要带四、五名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多年下来题目的新颖度和前瞻性都不够。将企业提高产能的方法,或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置成毕业设计课题来让学生参与进去,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如此将能够在提升毕业设计内容质量的同时注重了实用性。另外,企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要高于高校专任教师,而高校专任教师通常专业理论水平要高于企业,这种互补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有帮助。

3.邀请基地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高校主动邀请地方相关产业代表型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要实践。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主动与社会生产企业人才标准融合对接,把企业代表请进学校,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把脉,积极听取企业关于人才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创建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名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基地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出谋划策,将为专业发展纠正方向。

金陵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基地企业的建议,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南京施密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地方行业典型代表,作为实践基地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考虑基地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向这些企业倾斜。例如波长光电、南京天仪和施密特光学等都对光学测量和光学设计的人才有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修订过程中添加了《光学设计及CAD》这门课程,以满足上述企业对此类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与这些基地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除了完成规定的校外实践教学任务外,我们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还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充分做到了产学研相结合。

(三)建设考核

(1)考察基地合作内容及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坚持按照课外实践教学要求从事实践教学活动。对于一些基地刚开始还能坚持执行,越往后越散漫的现象要予以制止。对于实践内容肤浅、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要进行提醒和更改。拒不执行的基地要坚决予以撤销。(2)通过学生评价考察基地。可以通过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操作性、前瞻性,實习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帮助和耐心程度,以及实践活动完成之后的获得感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对于评价低的实践基地同样要予以整改,整改后仍然没有改观的予以撤销。(3)基地本身产业发展状况。对于一些产能过剩或者即将被淘汰的企业要进行撤销。挖掘新兴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新的实践基地。就南京地区的光电企业而言,光通信、光网络、光电子器件、超高精密光学元件加工等企业都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三、结语

通过分析金陵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作为应用型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念的和举措,完善建设方法和创新合作模式,为同类兄弟院校在本科教育转型和新设专业背景下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余瑾.特色办学: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 高教论坛, 2004(6):8-12.

[2]韩宝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朱荣刚(1984年-),男,汉族,江苏大丰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学测量和图形处理相关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探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