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花播种时间下限研究

2021-04-14 06:57张友昌黄晓莉胡爱兵李洪菊冯常辉李蔚张贤红罗艳萍杨国正
棉花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吐絮年份单株

张友昌,黄晓莉,胡爱兵,李洪菊,冯常辉,李蔚,张贤红,罗艳萍,杨国正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70;2.湖北省黄冈市农科院,湖北黄冈38000;3.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荆州434000;4.湖北省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院,湖北荆门448000;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武汉430070)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全球提供40% 左右的纤维用量[1]。 由于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播期对棉花冠层结构的形成及棉花周年生产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产量及其构成[2],而决定播期的重要因子是棉区的种植模式。 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 长江流域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这一棉区普遍采用两熟种植模式, 形成了以麦/油后板茬移栽棉和麦/ 油后夏直播棉两种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基于精耕细作的春播移栽植棉模式比较效益下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长江流域植棉模式正经历由春播移栽棉向麦/油后直播棉转变的过程, 本质是轻简化植棉模式取代传统精耕细作的植棉模式,也是现代植棉在种植方式上的升级换代[3]。 麦后直播棉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的最佳模式[4]。 长江流域棉花播种时间随植棉模式的转变而变化。

播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及时播种对于作物的根系建成以及营养生长至关重要,有助于有效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太阳辐射的最佳截获[5]。由于低温和高虫害发生率,提早种植的作物成苗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6]。相反,由于生理成熟期延迟和碳水化合物缺乏,延后种植通常会降低棉花产量[7-8]。 麦/油后直播棉与春播移栽棉最大的区别在于播种时间的推迟,棉花生育期缩短60 d 左右。Khan 等研究表明,同等密度下, 春播棉花的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夏播棉花,这可以解释为早播棉花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维持较长的生长季节,并产生更多的铃和较高的籽棉产量[9-10],即单株成铃数更多。 而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铃重和衣分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因而单位面积成铃数成为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因子。 因此,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成铃数,来弥补晚播所带来的产量损失。Umburanas等在对大豆播期与密度互作的研究中发现,晚播降低了单产,但是增加播种量可提高产量[11]。

适宜播期因不同的生态区、种植模式及品种而不同。 新疆地膜棉适宜播期一般在4 月上旬,黄河流域适宜播期在4 月底到5 月中上旬[12];赣北棉区机采棉的适宜播期为5 月13 日左右[13],长江流域移栽棉适宜的播种时间为4 月中上旬[14],夏直播棉的适宜播期在5 月下旬[15];中棉425 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的适宜播期为5 月10―20日, 中棉所50 在江西棉区夏播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晶华棉116 在鄂东植棉区适宜的播期在5 月25 日前后[16]。 长江流域麦/油后棉花直播是在两熟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轻简化植棉模式,需要实现前茬作物的满幅耕作, 缓解粮棉油争地矛盾,而采取晚播的播种方式。

晚播可以加速直播棉花生育进程,过晚播种显著影响作物产量。 晚播可以促进营养生长,从而缩短生殖发育期[17],延迟种植降低了棉铃个数、纤维质量、生物质积累、籽棉产量和生理成熟度[18]。此外, 种植太晚的棉花可能会经历低温环境,导致吐絮不畅[19-20],皮棉产量显著降低。 Beyzi 等对葫芦的4 个播期(03-01、03-15、04-01、04-15)研究得出播期不能晚于4 月1 日[21]。 麦/ 油后直播棉花的前茬作物收获时间一般在5 月中下旬,而麦/油后直播棉播期相比春播移栽棉至少推迟1 个月,茬口期较短,为实现麦/油后棉种植的两熟作物满幅耕作及保证棉花稳定的产量, 研究麦/ 油后棉适宜的播期和播种时间下限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研究选用中熟棉晶华棉116,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 个点同期进行二年四点的不同播期试验, 播期设置在小麦/油菜收获后共计25 d 的茬口期, 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麦/ 油后直播棉生育进程、 田间长势长相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探讨长江流域麦/油后棉适宜的播期和播种时间下限,为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指导播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用中熟棉品种晶华棉116,播种时间(月-日)设置5 个处理:05-20,05-25,05-30,06-04,06-09。小区面积30.4 m2(10 m×3.04 m),4 行区。 种植密度7.5 株·m-2,行距0.76 m。 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 2018―2019 年分别在武昌、荆州、黄冈、荆门4 地同步实施。

1.2 田间管理

各试验点同期播种, 每穴2~3 粒。 施肥量为:N 180 kg·hm-2,P2O554.0 kg·hm-2,K2O 180.0 kg·hm-2,B 1.5 kg·hm-2, 肥料采用尿素(46.4%(质量分数, 下同)N), 过磷酸钙(12%P2O5),氯化钾(59%K2O),硼砂(10%B)。 全部肥料混合均匀后,于7 月10 日左右,在厢面两行中间开10 cm 沟施入,覆土。

化学调控:在6 月25 日左右,棉花5 叶期喷施缩节胺,采用盖顶喷、两侧喷,大苗多喷、小苗少喷方法,塑造紧凑株型。 连续喷施3 次,每次间隔15 d,缩节胺用量分别为10、20、40 g·hm-2。8 月5 日前打顶,打顶后喷缩节胺60 g·hm-2。 10 月10日前喷施乙烯利3 000~4 500 mL·hm-2催熟。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3 d 内打二甲戊灵封闭除草,苗、蕾期中耕松土、除草、灭茬、破除板结,花铃期灌水抗旱、防治病虫。

1.3 数据调查与方法

1.3.1 生育进程。 连续统计一行中长势均匀一致的棉株15 株,分别统计子叶平展、现蕾、开花、吐絮的株数,以达到50%为标准,记为相应生育时期的日期。

1.3.2 棉花长相。8 月15 日连续统计一行中长势均匀一致的棉株15 株,第一果枝节位、小铃(含白花)、大铃、烂铃数;9 月15 日调查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10 月20 日调查棉花絮铃数,实际密度及无效棉株数。

1.3.3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分2~3 次按小区收获吐絮铃、晒干称重,累计实收产量,并收取正常吐絮棉铃50 个,考察铃重、衣分,取20 g 皮棉测定纤维品质5 项指标。 并以铃重、衣分及9 月15 日调查的铃数为依据计算理论产量。

1.4 数据分析

以年份、地点和处理为固定因素,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平均数比较,平均数比较时使用Duncan 氏多重比较。

1.5 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由各试验点气象站提供。

2018 年和2019 年夏直播棉生长季黄冈、武昌、荆州及荆门4 个试验点日温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如图1 所示。 棉花生长季4 个试验点降水量年际差异较大,2018 年5―6 月份降水量低于2019 年, 而2019 年7―10 月份降水量显著低于2018 年。 2018 年黄冈点降水量比2019 年高68.6 mm,武昌点、荆州点和荆门点在棉花生长季2 年降水量相当。 棉花生长季4 个试验点日温变化趋势相类似,7―8 月为每年的高温月份,2 年年均温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棉花生育进程在不同年份、地点及播期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即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有显著的影响(表1)。

不同年份间的平均生育进程在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全生育期均有显著差异。 棉花生育进程易受生长发育期间气温和降雨的影响,4 个试验点2018 年降水量较2019 年多,2018年前期降雨较2019 年少,后期较2019 年多。 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表现在:2019 年前期雨水多,出苗较2018 年快,苗期较2018 年长;2019 年在棉花生长后期降水量明显减少,蕾期和花铃期较2018 年短,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8 d左右。

不同地点间的平均生育进程在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生育期均有差异。 播种出苗期:荆门点最长(7.8 d),武昌、荆州次之(7.5 d、7.0 d),黄冈点最短(6.5 d);苗期:荆州点最长(35.7 d),武昌、荆门次之(34.9 d、30.7 d),黄冈点最短(24.7 d);蕾期:黄冈点最长(26.2 d),荆州点最短(17.6 d);而花铃期黄冈点最短(44.6 d),荆州点最长 (49.2 d); 整个生育期, 荆门点最长(110.5 d),武昌点最短(98.3 d)。

不同播期处理间的生育进程差异表现在:随播期推迟, 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呈现缩短的趋势,蕾期略有延长的趋势,花铃期和全生育期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播种出苗期:5 月20 日处理与5月25 日处理没有显著差异,6 月9 日处理较5 月20 日处理出苗时间缩短了1.2 d。苗期:5 月25 日处理与5 月30 日处理接近,6 月4 日处理与6 月9 日处理接近,6 月9 日处理较5 月20 日处理苗期缩短了4.4 d。 花铃期变化没有规律,5 月30 日处理最长(49.7 d),5 月20 日处理最短(45.9 d)。 全生育期:前3 个处理相近,后2 个处理相近,而前3 个处理较后2 个处理生育期长, 即总生育随播期推迟也有缩短的趋势。

生育进程受环境影响较为明显, 因此年份、地点与播期之间的互作均对棉花生育进程产生影响。

图1 2018―2019 年棉花生长季节(5―10 月)日温与降水量Fig. 1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cotton growth season (May to October) from 2018 to 2019

2.2 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田间长势长相的影响

棉花田间长势的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小铃数及成熟期吐絮率在年份间没有显著差异,花铃期大铃数、 吐絮期株高及单株铃数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地点间棉花田间长势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播期处理间花铃期小铃数和吐絮期株高没有显著差异,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大铃数、吐絮期单株铃数及成熟期吐絮率存在显著差异(表2)。

不同年份的平均田间长势表现在,第一果枝节位变化趋势同苗期长短变化趋势相反,即苗期短的年份果枝节位略高,2018 年苗期较2019 年短,第一果枝节位较2019 年高;花铃期小铃数没有显著差异, 大铃数存在显著差异,2018 年较2019 年多0.5; 吐絮期株高和单株铃数存在显著差异,2018 年的株高较2019 年高8.3 cm,2018年单株铃数较2019 年少0.8;2 年间成熟期吐絮率没有差异,均为83.3%。

表1 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the cotton growing periods

不同地点间的平均田间长势表现在,不同地点间第一果枝节位的变化同苗期长短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最短的黄冈点第一果枝节位最低。花铃期单株小铃数黄冈点最多(7.2),荆门点最少(3.6),大 铃 数 黄 冈 点 最 多(3.6),荆 门 最 少(1.5);吐絮期株高武昌点最高(98.8 cm),荆门点株高最矮 (76.1 cm), 单株铃数黄冈点最高(14.5),武昌次之,荆州最少(8.5);成熟期吐絮率荆州点最高(92.0%),武昌次之(90.7%),荆门点最低(65.8%)。

不同播期处理的田间长势和长相表现在,第一果枝节位随播期推迟略有下降的趋势,5 月25日第一果枝节位最高;播期处理间花铃期小铃数没有显著差异,大铃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小,差异显著; 播期处理之间的吐絮期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前4 个播期处理之间单株成铃数没有显著差异, 最后一个播期处理显著减少,5 月25 日播期处理单株铃数最多(12.3);2 年结果平均在播期处理间成熟期吐絮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其中前4 个播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均在80%以上,最后一个播期6 月9 日处理显著降低。 图2 显示2018 年播期处理间吐絮率具有明显差异,随播期推迟,吐絮率降低,吐絮率前4 个播期间没有显著差异,6 月9 日处理明显减少,2019 年吐絮率也随播期推迟而降低, 但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与2019 年吐絮期的干旱气候有关。

表2 不同时期田间农艺性状Table 2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cotton agronomic traits

年份、地点、播期处理之间的互作对花铃期小铃数和吐絮期单株铃数的影响较小,对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大铃数、成熟期吐絮率及株高影响较大。 具体表现为:播期与年份互作对第一果枝节位、 花铃期大铃数及成熟期吐絮率有影响,对花铃期小铃数、吐絮期株高及单株铃数没有影响;播期与地点互作对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大铃数、吐絮期株高及成熟期吐絮率有影响,对花铃期小铃数和吐絮期单株铃数没有影响;年份和地点互作对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小铃数和大铃数、吐絮期株高及成熟期吐絮率有影响,对吐絮期单株铃数没有影响;播期、年份及地点互作对第一果枝节位有影响, 对花铃期小铃数和大铃数、吐絮期株高和单株铃数及成熟期吐絮率没有影响。

图2 播期对棉花成熟期吐絮率的影响Fig. 2 The effect of sowing date on the rate of opened bolls during maturity

2.3 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棉花的成铃数、铃重、产量在年份间和播期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衣分在年份间和播期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棉花不同播期处理的成铃数、铃重、衣分、产量在地点间均有显著差异(表3)。

不同年份间的产量及其构成表现为,单位面积成铃数、 铃重及产量2018 年较2019 年少;衣分在不同年份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地点间的平均产量及构成表现为,黄冈点单位面积成铃数最高 (99.9), 武昌点次之(85.7),荆州点最少(60.1);荆门点铃重最高(5.4 g),黄冈点次之(5.3 g),荆州和武昌最少(4.9 g);衣分在黄冈点、 荆门点及荆州点没有显著差异,武昌点最高(43.6%);黄冈点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荆门点次之,荆州点最低。

表3 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Table 3 Cott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of sowing date

不同播期处理之间产量及其构成的表现为,单位面积成铃数随播期推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5 月25 日处理成铃数最高(79.8),前4 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成铃数都在70 以上, 而6 月9 日播期处理最低; 铃重随播期推迟略有增加的趋势,6 月9 日处理铃重最高(5.3 g),其它处理间差异不大; 衣分在播期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籽棉和皮棉的变化趋势一致,产量随播期推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其中5 月25 日播期处理产量最高,2018 年和2019 年前4 个播期处理的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最后一个播期处理产量显著下降(图3)。 产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年份随播期的变化略有不同,黄冈点在2018 年和2019 年的变化趋势与多年多点平均相一致,2018 年和2019 年荆州点产量都是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前3个播期处理的产量相近,荆门点(由于2018 年荆门点的试验在播种时出苗不达标产量损失严重,所以没有统计产量)2019 年产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5 月20 日处理产量最高,6 月9 日处理产量最低(图4)。

年份、地点与播期处理之间的互作对单位面积成铃数、铃重、衣分及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播期与年份之间的互作对单位面积成铃数、铃重和产量没有影响,只对衣分产生影响;播期与地点之间的互作对铃重、衣分没有影响,对单位面积成铃数和产量产生影响;年份和地点间的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影响;播期、地点和年份三者的互作对衣分和产量没有影响,对单位面积成铃数和铃重有影响。

图3 不同年份棉花籽棉产量随播期的变化趋势Fig. 3 Tendency of seed cotton yield change with sowing date in different years

2.4 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棉花纤维长度和伸长率在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没有显著差异;棉花的5 个品质指标在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在播期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长度整齐度没有显著差异(表4)。

不同年份间的纤维品质表现为纤维长度和伸长率2018 年较2019 年略高,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在2 年之间相当。

不同地点间的纤维品质表现为, 纤维长度:荆门点最长(30.8 mm),武昌点最短(28.3 mm);长度整齐度:荆州点最高(86.2%),武昌点最低(84.9%);断裂比强度:黄冈点最高(33.3 cN·tex-1),武昌点最低(28.4 cN·tex-1);马克隆值:荆门点最好(5.1),武昌点最差(5.6);伸长率:黄冈点最高(6.8%),武昌点最低(5.9%)。

不同播期处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为,纤维长度在不同播期处理之间差异不大,6 月4 日处理最长(30.1 mm),其他4 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长度整齐度均在85%~86%之间,5 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 月30 日处理断裂比强度最小(30.7 cN·tex-1), 其他4 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马克隆值在播期处理之间差异较小,都在C2品级, 在5.2~5.4 之间; 伸长率变幅也较小,在6.3%~6.5%之间。

图4 不同试验点播期对籽棉产量的影响Fig. 4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seed cotton yield in different trial

纤维品质的形成受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年份、地点与播期之间的互作均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

2.5 不同播期处理对成铃结构的影响

麦后直播棉没有伏前桃, 成铃相对集中,由伏桃和秋桃组成。 不同播期处理的成铃结构在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2018 年单株伏桃成铃较2019 年少0.5 个,秋桃数量没有显著差异。

成铃结构在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黄冈点伏桃数最多(3.6),武昌点次之(2.7);武昌点秋桃数最多(11.4),黄冈点次之(9.8)。

不同播期处理对成铃结构的影响表现为,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显著下降,秋桃数量呈增加的趋势。

播期处理与年份和地点的互作对伏桃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年份和地点互作对伏桃数量有极显著影响,播期、年份和地点三者互作对伏桃数量没有显著影响;播期、地点和年份两两互作及三者互作对秋桃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播期不同,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温光差异显著,从而影响棉花出苗及生长发育进程[22]。由于陆地棉品种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对光周期变化的敏感性下降[23],而对温度较为敏感,所以棉花的生育进程主要受积温影响。 随着播期的推迟,气温逐渐上升,日有效积温增加,棉花播种出苗及现蕾需要的天数减少,推迟播种可通过加快播种出苗及缩短苗期而促使棉花较快进入生殖生长。 棉花播种到开花所需时间同样受积温调控,蕾期温度高,播期有效积温差效应逐渐减少,所以蕾期时长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在19~22 d 之间。 花铃期变化没有规律, 可能是棉花后期补偿效应所致。 全生育期变化幅度不大,前3 个播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后2 个播期略有缩短,推迟播种缩短了总生育期。 即推迟播种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 使全生育期略有缩短。 之前的报道中有相似的研究结果,李凤瑞等研究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短季棉生育进程先加快后减慢,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24]。黄晓莉等研究发现,随播期推迟,鄂东地区麦/油后直播棉播种到现蕾时间缩短,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时间缩短,生育后期,开花-吐絮时间也缩短[16]。研究还发现, 棉花生育进程受环境互作的影响较为明显,干旱年份全生育期较雨水多的年份短, 如2019年全生育期较2018 年减少了7.8 d。

表4 不同播期处理对品质性状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cotton fiber quality

棉田长势长相是诊断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途径之一, 棉株干物质积累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产量的增加, 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适中,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 产量也最高,因此,棉田长势长相与棉花产量相关。 刘晓飞等研究发现播期对麦后直播棉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影响不明显,提前播种可以增加真叶数、果枝数、现蕾量和果节量[25];推迟播种对棉花田间长相和长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果枝节位、花铃期大铃数、吐絮期单株铃数和成熟期吐絮率。 第一果枝节位随播期推迟而有下降的趋势,最后1 个播期处理较前3 个播期处理第一果枝节位显著下降。花铃期初期的大铃数是伏桃的代表桃,随播期推迟花铃期大铃数显著下降,由成铃结构分析得到相同的规律。 吐絮期单株成铃数是单位面积成铃数的构成因素,前4 个播期处理的单株铃数没有差异,最后一个播期处理的铃数显著下降,可能是播期太迟导致伏桃显著下降,后期光热不足使棉花补偿效应低而导致单株铃数下降。 成熟期吐絮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其中前4 个播期吐絮率没有差异,而最后一个播期处理(06-09)吐絮率显著下降,说明播期太迟光热资源受限可能导致棉花贪青晚熟。 棉花株高受环境互作影响较为明显,干旱年份的株高(2019 年)显著低于雨水多的年份(2018 年)。

表5 不同播期对棉花成铃时间分布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bolls setting of cotton

播期不同,棉花有效生长期不同,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显著。 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播种期,产量差异显著。 相同密度下,夏播棉产量显著低于春播棉[26];相同种植模式下,推迟播种一般都会导致产量下降,短季棉品种早播提高了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籽棉、皮棉产量[27]。 本试验中, 随播期推迟, 棉花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在2年内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5 月25日播种的处理, 前4 个播期处理籽棉产量在3 400~3 600 kg·hm-2, 而6 月9 日播种的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下降, 比5 月25 日播种的处理减少700 kg·hm-2,减产达19%。 2 年播期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2018 年和2019 年,前4个播期处理之间的籽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最后一个播期处理(6 月9 日)产量显著下降,即过迟播种会导致产量显著减少。何叔军等对中棉所50与FZ001 品种播期研究中发现,6 月15 日播种棉花减产极显著[28]。棉花产量的形成受土壤肥力、降水、灌溉等条件影响较大,因此播期处理在不同年份和不同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播期可通过与密度、品种熟性进行优化配置来影响产量和品质,随着播期的推迟,进一步增加播种密度[29],或种植更早熟棉花品种可增加产量,早熟品种在麦后移栽棉和麦后直播棉中拥有较高的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29-30]。 因此,播期与密度、品种的优化配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纤维品质主要由品种的遗传因素决定,但是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31]。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夏播较春播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显著增加,而纤维细度则因品种而异[32],在生产上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纤维品质[33]。 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下,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响应播期较为稳定[15,32]。 本研究是在麦/ 油后直播棉模式下,播期茬口相对短,同一品种相应播期的纤维品质虽有差异,但变幅较小,纤维长度在29.5~30.1 mm,长度整齐度没有差异,比强度在30.7~31.7 cN·tex-1, 马克隆值均在C2 级,伸长率在6.3%~6.5%, 即纤维品质相应播期较稳定。 不同试验地点的纤维品质差异较为显著,可能是不同试验点间土壤肥力水平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

麦/ 油后直播棉, 由于播种期推迟30 d 左右,成铃盛期后移,春播棉和移栽棉的成铃结构区别在于“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的改变,移栽棉由伏前桃、伏桃和秋桃组成,三者最适合的比例为1∶(2~6)∶(2~3), 高产棉田要求“三桃”齐结,伏前桃为主动桃,是早熟稳长的标志,伏桃是产量的主体桃,秋桃是丰产的标志[34-38]。麦/油后直播棉没有伏前桃,伏桃比例下降,秋桃占比增加,伏桃转为主动桃,秋桃为主体桃。 在本试验中播期对伏桃的数量有显著的影响,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下降,过迟播种,伏桃数显著下降,6 月9 日播种的处理的伏桃占比仅为4.65%。所以太晚播种会造成麦/油后直播棉成铃结构不合理,导致产量下降。

4 结论

长江流域麦/油后棉晚播可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 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吐絮率下降。 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 因此,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适宜播期建议在5 月25 日前后,最迟不能晚于6 月4 日。

猜你喜欢
吐絮年份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特殊的一年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新顺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