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研究

2021-04-14 21:52陶璐歆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困难毕业生辅导员

陶璐歆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比2020届增加35万。再加上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及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导致社会就业岗位与各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在庞大的就业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据总毕业生人数的13%。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稳定。

1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帮扶模式单一

当前,国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不断完善助学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资助体系以“奖、学、助、贷、减”为主,例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生活补贴等。这些资助使得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没有后顾之忧,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授鱼式”的物质帮助,反而使其产生依赖、懒惰的心理。同时,对于即将毕业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在能力培养、就业指导方面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的帮扶措施。

1.2 就业期待值高,影响择业观

据了解,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困难的家庭对子女给予厚望,希望子女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收入高的工作,能够改变多年来家庭经济贫困的现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大多数从小都能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艰辛,背负着家人的期许和关怀,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充足的自信心,对于未来充满迷茫。这不仅影响他们就业的选择,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悲观、焦虑、自卑、郁闷等不良的就业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临个人意愿与家庭意愿不符合的时候,往往对职业选择产生困惑,从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1.3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相较于普通学生,综合素质比较薄弱。一方面,以学习为主。大多数经济困难的家庭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学习的教育,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是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的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常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赚取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失去了一次寻找与目标职业实习的机会。这就使得他们缺少了对岗位的认知和外部就业市场的了解,从而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毕业时能顺利就业,是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家庭的共同愿望,顺利就业能够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帮助其个人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

2.1 整合资源,多方发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帮助其顺利就业。日前,教育部启动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为毕业生提高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这是国家层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学校层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增强实践能力;组织开展多场校园招聘会,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平台,向企业优先推荐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职院校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人脉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咨询服务,在搜索就业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给予辅导,做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同时,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形成校友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机制,不断拓宽就业的渠道。

2.2 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应该帮助他们不断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勇敢迎接就业挑战。首先,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要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指导、专业就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必须留在大城市才会有出息”的错误观念,理性地看待就业地点和待遇。其次,为经济困难学生讲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引导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建议学生返乡就业、到基层就业,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村官计划”、“应征入伍”等项目。再次,针对部分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辅导员和专业老师需要疏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健康、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也能够进行科学的宣泄和心理调适。

2.3 提升就业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高职院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模式需要转变,除了物质上的帮扶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软技能和硬技能,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帮助其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高职院校应该组织开展能力培训班,以“核心竞争力”、“团队合作”、“职业素养”等为主题,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弥补其发展短板;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育人作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理的岗位,在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邀请优秀校友、当地行业领军人物等进行现场分享,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讲解行业的发展、面试技巧、职场人际交往等内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排忧解惑,树立信心,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多方搭建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命运、学生的未来、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以及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总目标。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扶,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企业等共同参与,协同就业。

猜你喜欢
困难毕业生辅导员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选择困难症
最“叛逆”的毕业生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