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激励是教师最好的工作能力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老师教育

杨 萍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尊重生命个体,“教育无差生”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已不需要恪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型的人格,而主动型的人才是需要自信心和较高的素质支撑的。人的一生,有时,自信心是最不能缺少的。我们都愿意学生成为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孩子愿意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技能,积极主动接受新的挑战,拥有自信主动型人格的人更能抓住人生许多机会,创造美好的人生。现实是有很多孩子不自信,但是,没有那个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到: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是事倍功半。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不自信与培养有很大关系,学校的、家长的及其他,不经意的语言或行为就能影响人的自信。因此,在教育的润物细无声里,激励教育比“打压式”教育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树立“教育无差生”的观念,教师是公园辛勤耕耘的园丁,学生就是各种姿态迥异、性能迥异的花朵,是一株株昂扬挺立的小树,也可能有几株龙爪槐,甚至是构成绿油油草坪的株株小草。园丁面对的是植物,植物有规律可循,植物,世界上有上亿种,是可数的;而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灵性的人,人的素质迥异和杂乱无章及人生无序,是不可数的。教师更像是精雕细琢的工匠,是因材施教的教书匠。有时,甚至要做到“朽木也可 雕矣”。

我的教育经历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我曾任职一职业高中。当年本地教委为加强职业学校管理,因专业课种类太多太杂不好监管,而改为全市数学统考。数学作为基础课的基础,要统考无可厚非,但对于数学入学成绩是单数的学生,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拿上毕业证无疑是赶鸭子上架。这些在招生中为全市“撮底子”的学生日夜备考,有位学生不胜重负地说:老师,我成不了树木,我是小草,我就是一株狗尾巴草。这位学生我十分了解,也被我列为班级需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以英语1分、数学7分的成绩入学,母语语文40分,文化基础课特差。父母下岗,摆地摊为生,没有文化。该生作为家里的唯一希望报考了职业学校,想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或手艺,将来好立足社会。作为数学老师,又是他的班主任,他家庭成员目不识丁,唯老师可以依靠。作为老师,尘世里的我也有生活的一地鸡毛和为了备考而“堆积如山”的数学作业和练习本(我当时任两个班的数学课),面对这群基础差、习惯差、家庭成长环境迥异性格迥异的学生,面对一张张还有些稚嫩但不乏憧憬和期盼的脸,我义无反顾,对这位学生,也是对全班人员,更是对自己:不要怕,我们能成,我们共同努力!我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详细摸底,针对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办法,并分别制定了阶段性目标,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对完成阶段性目标或有阶段小提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教室后黑板上标注统考倒计时,每天更换,形成了团结、紧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班级氛围,最后全体学生顺利通过了统考,哪位把自己定性为狗尾巴草的学生取得了76分好成绩,毕业后做了建筑技术员,画画算算成了他的常规工作,现已成为一大型建筑公司的技术骨干。

2 因材施教,正确激励

人应该永远有一盏灯,有一扇窗: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常开的窗——接纳之窗。教育心,从爱出发,教师要善于运用循循善诱的语言为迷茫混沌的学生点燃希望之灯,用博大之心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和世界之窗:你能行!

要做到因材施教,正确激励,要对学生的情况烂熟于心。可通过共同活动法、问卷法、谈话法、观察法、课堂提问等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知识储备及性格特点,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多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必然了然于胸,这样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的结论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让学生既看到上升的希望也能看到一点点的进步,不气馁,不骄傲。

大量教育实践已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关注度高,并抱有肯定的态度和较高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鼓励、支持,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事情和老师,在学习和言行上变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相反,如果教师不喜欢某一类型的学生,冷漠、挖苦、歧视学生,常批评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变得对老师冷漠和隔膜,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容易使学生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若老师言行举止中明显地对学生期望值过低或不尊重,学生也会以消极的心态对待老师,对老师的安排和布置会有抵触心理,甚至会恶作剧或和老师对着干,在这种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中,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健康地成长。因此,作为老师,为了教育好下一代,首先,应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一个信念“你能行,都能行”。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春风化雨,都能长成大树。人都有这样的渴望,渴望被重视,渴望被肯定,渴望获得关爱,渴望进步,渴望有好的人生,这是天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对那些双差生,基础差、习惯差的学生,不要恨铁不成钢,教育暂时无效时,也不要讽刺挖苦,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并给予肯定、赞扬,这样,他们就会在连续的被承认的、成功的情感愉悦中,感到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的支持,逐渐改掉坏习惯和坏毛病,一天进步一点点。

3 教育要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在教育中,教师不但多用肯定的评价和表扬的语言,激励学生进步,也可用满意、赞许的眼神鼓励学生,如学生上课正确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或上黑板独辟蹊径做了练习题,教师应流露赞许和继续努力的眼神,学生就会感到这节课上的十分有意义。反之,教师流露出不耐烦、不在乎甚至是轻视的眼神和不得当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一切无足轻重甚至是压抑的感觉,不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探索知识的奥秘。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周密,教师就要鼓励他多想想,目光流露出的是满怀热情、鼓励和期望的眼神,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教与学就在友好激励营造的良好双向氛围里相互想长。

但是,善于激励并不等同于简单的赞许、表扬和鼓励等正面的激励。一般说来,激励虽比责备、批评、惩罚等更具有激励作用,但过多使用或使用不当,甚至是分寸感掌握的不好,也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成绩差的对表扬反应积极,女生敏感易受表扬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男生易受责备和义气的影响,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适合自我纵比的激励,适合赞扬鼓劲式和引导教育向上的教育方法,而性格外向、好胜心强的同学易受横向比较的激励。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查练习时,不能简单地打对错号,除给以判断和等级外,还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矫正,并针对优缺点批上适当的评语,可鼓励与批评并用,会有良好的激励效果。

善于激励也可用物质激励协助精神激励,主张以精神激励为主,对学生不能过于物质激励。

总之,善于激励,要以客观、公正、恰到好处为准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或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六·一放假么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