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擘画

2021-04-14 03:59颜晓峰
文化软实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谋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宏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意义重大、经验宝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独特本质和时代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跨越。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简介]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总会形成那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民族和国家的跨越式发展起着关键性、转折性、标志性作用的历史交汇点。2020年,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建议》的发表,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意味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号角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攀登新的历史高峰。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不仅是建党百年与目标实现的融合,而且是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百年奋斗中,一次次进军、一步步前行、一级级登高所取得的一个重大历史性飞跃,成就辉煌、意义非凡、经验深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是增强“四个自信”,凝聚人心力量,继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进发的强劲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为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党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建设社会主义,从推进社会发展的量变到质变,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设定为需要经过上百年的长期艰苦努力逐步演进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力棒,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决战阶段,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总体性战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00年时间,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的时空之中是短暂的,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百年中华而言,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意义重大而非凡。

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领导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征程的历史性成果和重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历了多个重大的历史交汇点,矗立起多座重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在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交汇点。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交汇点。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向改革开放新時期转变的历史交汇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积蓄了前行力量,既是“成”又是“启”,既是登上一座高峰,又是一鼓作气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从政治层面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证明的根本是要看实践、看成就。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困境中发展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过一万美元门槛,即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成就。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步步推向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力量。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阶段性、跨越性、历史性成就。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使14亿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上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与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相比,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收入增长,幸福指数提高,社会安全。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生产有了大的发展,才有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更高目标。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顺应民意、稳定人心的基础建设,是执政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首要条件。

在世界范围内,这个中国奇迹正影响和感召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发展成就越来越为世界瞩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增强。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个最大的故事、最有说服力的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事实雄辩地向世界证明,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实现国家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完全有底气在苏东剧变30年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高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引领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中国作为一个由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大国,完全有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肩负起领导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向历史、民族、人民、未来交出一份优秀答卷,向世界提供一份中国样本。2020年以来的抗疫斗争,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跃升,显示了中国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弥足珍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节节推进、步步落实。特别是在决胜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的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和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间表一如既往,路线图及时绘就。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01).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的环境背景下推进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深影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只有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大局,才能确保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开启新征程。决胜全面小康内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中,是这一战略全局的当前主要任务,要围绕决战决胜的攻坚目标布局运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改变着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格局,决胜全面小康要因势而变,充分运用新的机遇,并且应对新的挑战。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却不期而遇,党带领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统筹国内防控和国际防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方略和重大部署。其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居于总揽全局的重要地位。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小康,“五位一体”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全面小康需要各种机制的全面保障、各种力量的全面支持,“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机制和力量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运行制度,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治基础,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领导。“五位一体”相互支持,“四个全面”相互促进,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平台。

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2).有了安全的环境,才能有发展的成就;安全的根本在于发展,不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发展的全面小康,也是安全的全面小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另一方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风险挑战,维护总体安全,发展和安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保证了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在抗疫斗争中,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统筹决胜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一交汇期,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要同时推进这双重任务,保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过渡、顺次前行,早做准备、及时筹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可以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三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十四五”版蓝图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站在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交汇点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始终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做出新的战略擘画,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长征推进到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高度,明确指出:“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明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2).这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命运的伟大进军,激动人心、任重道远。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不懈追求和伟大目标,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58.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把“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作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筹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衔接、渐次过渡,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相连、分级上升。正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主题集中、目标明确、系统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特别是第一个五年和第一个阶段的建设工程,提供了总要求、总规划、总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止步,从现在起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系统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位的要求是全面,全面就是要使现代化的发展全面,使现代化的系统协调。这体现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上,体现在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同步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上,等等。

这个现代化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实质上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更加广泛、更有质量和品位的需要。《建议》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把推进共同富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一体化。

这个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开局起步就是高起点的高质量发展。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主要靠规模和数量,而是要依靠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要靠高质量发展赢得竞争新优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

这个现代化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历史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保证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方向、科学指导、组织体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现代化的起飞跑道、跃升平台、稳固基石。

这个现代化是

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行共存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建成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符合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世界共同繁荣发展、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更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和良好周边环境。

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第二个百年新的伟大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创举,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强大军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历史比较、国际比较、政治比较、实践比较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兴旺发达,治理有序、长治久安,在两大制度体系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遇到重大风险考验时岿然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历史规律,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整体性协同性认识更加深刻和自觉,对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建设规律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入,形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使之成为纲领、成为实践。

这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革命。世界现代化已有几百年的历程,与资本主义发展是同时起步的。迄今为止,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的现代化,建成的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是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人类社会建成有着独特本质、内涵、优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世界历史意义将超过十月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我国将有14亿以上人口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这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接近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进军的伟大革命。自1840年我国国门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以来,就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受挫或夭折,孙中山的《建国大纲》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今天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包括前所未有地接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现代化不仅可望而且可及,是一个再经过30年接续奋斗就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

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最有信心、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革命。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由于苏东剧变,这一进程出现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励精图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苏东剧变30年后,社会主义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复兴图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步前进。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经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我们党勇于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极大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感召力、创造力,确保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集聚了强大的建设力量。经过党的100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新时代的积累准备、前行推进、步步登高,全党和全体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信心满怀再出发,新征程上再攀登。

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到改革开放前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达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展现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反映了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历史规律。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探讨
长征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加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助力小康社会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