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按下快进键擎起经济半壁江山

2021-04-15 13:01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 夏 菁

作者单位:浙江省统计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服务业不断壮大,开创了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占GDP 比重稳步上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服务业随着国家和浙江产业政策变迁,先后经历恢复积累、加速发展和集聚提升等阶段。

(一)满目萧条的旧时期(1949年前)

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浙江,服务业薄弱,交通闭塞,邮电通讯十分落后;市场萧条,民不聊生。至1949年解放时,社会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已濒临崩溃边缘:生产总值(GDP)仅为15 亿元,人均GDP 只有72 元;铁路通车里程不到500 公里,公路通车也仅2197 公里;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90.6 万人,只占总人口的4.3%;全省人口约80%是文盲。

(二)缓慢发展的积累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浙江经济与全国一样,生产力得到解放,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服务业开始起步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较缓慢,总量和占GDP 比重都较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3.5 亿元增至1978年的23.1 亿元。

在这期间,浙江建立了较为适应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商品供应逐步丰富,城乡居民购买力有所增强。从1958年开始,浙江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年出口金额一直徘徊在1000~2000万美元之间,出口对象仅局限于苏联、朝鲜、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科教文卫事业快步发展。针对近乎空白的科技面貌,省委省政府着手建立浙江农业研究院、省电子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开展科技研究、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师资队伍逐渐壮大。全省文化艺术网络初具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业等开始恢复发展。

(三)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1978—2012年)

1978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浙江进入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崭新时期。198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1992年6 月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决定》明确提出了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在20 世纪末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支持传统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引导外资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在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浙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服务业总量稳步扩大,结构优化升级。

2001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是继1992年《决定》后,中国政府第二次发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意见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确定了服务业发展方向。浙江省委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并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服务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这一时期,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措施,浙江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23.1 亿元增至157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13.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18.7%上升至45.8%。

(四)集聚提升的加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有助于提升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新动能茁壮成长,带动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经过多年的接续发展,浙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等绝对数指标以及服务业增长速度、占GDP 比重等相对数指标在全国各省市中均居前列,浑厚的实力为服务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浙江积极引导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创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造服务业高能级平台。

随着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显现和高能级平台龙头作用的发挥,浙江服务业发展迎来一轮新高潮。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首次突破5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7453亿元增至2020年的3603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5%,年均增速比第二产业高2.4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46.7%上升至55.8%。

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服务业经历了由逐步积累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发展质量和结构持续优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业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少数领域,规模小、实力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服务业逐步兴旺,涉及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业规模扩张不仅仅是几个传统行业规模的扩大,更多体现在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如数字技术推动新兴服务业兴起,电子商务推动新兴物流、旅游等产业兴起,为浙江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11.1 亿元增至26630 亿元。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591 亿和5053 亿元,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等软实力也大大增强。

2.服务业总量跃上新台阶。1949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仅3.5 亿元;198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00亿元,2000年超过2000 亿元,2005年突破5000 亿元,2020年达36031亿元。1953-2020年,按可比价计算,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年均增速比同期GDP 高0.5 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图1 1949-2020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单位:亿元)

3.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1949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23.3%。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服务业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这一时期,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升反降,1978年仅为18.7%。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不断上升。2016年,浙江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和。2020年,服务业占GDP 比重进一步升至55.8%。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三次产业比例由1949年 的68.7 ∶8.0 ∶23.3,转 变为1978年的38.1 ∶43.3 ∶18.7,再到2020年 的3.3 ∶40.9 ∶55.8,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浙江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重要基础。

图2 1949年和2020年浙江省三次产业占比(%)

4.服务业占全国比重位居前列。1978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的比重为2.6%,列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省市之后。改革开放后,浙江服务业突飞猛进,在全国各省市中位次步步攀升。2020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553977 亿元)的比重为6.5%,在全国各省市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3 位上升至第4 位。

(二)服务业结构和发展质量优化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服务业不仅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出效率不断提高,集聚发展趋势明显。

1.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浙江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步降低,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一批有助于提升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推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浙江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86 亿元增至2020年的4118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5.5%上升到11.4%。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11208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4.7 个百分点。同时,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消费领域创新变革。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正引领世界潮流。据省商务厅数据,2020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居民网络消费和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分别为22608亿元、11072 亿元和1023 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14.3%、10.9% 和31.6%。以高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不断壮大,发展活力逐步增强。2014-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1.9%,年均增速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8.3 个百分点。

图3 1978年及2020年主要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的比重(单位:%)

2.与二产的产出效率差距逐渐扩大。相比第二产业,服务业具有其投入产出比较高的明显优势,即同样数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服务业有着比第二产业更高的产出①注:①产出效率为增加值除以同期平均从业人员。。1985-2019年这35年间,除1996-2003年这8年服务业产出效率低于第二产业,其他年份服务业生产效率均高于第二产业,特别是2004年以后两大产业生产效率差距逐渐拉大,效率优势更为稳固。2004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5.02 万元/人,比第二产业高0.11 万元/人,2012年效率优势扩大至3.21 万元/人,2019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20.21 万元/人,效率优势进一步扩大至5.17 万元/人(图4)。

图4 1985-2019年浙江省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生产效率(万元/人)

3.集聚发展趋势愈加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因地制宜,发展块状经济,各类专业市场亮点纷呈,集聚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宁皮革市场、绍兴轻纺市场等已享誉国内外。杭州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和软件产业,宁波、舟山的临港物流和海运业等,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均得到充分发掘和发展。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不均衡,服务业发展总体向杭州、宁波和温州等中心城市集聚。2020年,杭州、宁波、温州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0959 亿、6376 亿和3877 亿元,合计占全省服务业的58.9%。

表1 1978年及2020年浙江省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

(三)服务业对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1.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业包括的行业众多,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于一体,能提供包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内的各种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服务业从业人员由1985年的310 万人增至2019年的1704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1万人,年均增长5.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也不断上升,1985年所占比重为13.4%,2001年突破30.0%,2019年其比重已增至44.0%。

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979年,全省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2%。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2009年,首次高于第二产业,达57.6%,2010-2013年,两者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基本接近。2014年以后,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第二产业;2020年达59.4%,比1979年高48.2 个百分点(图6)。

图5 1985 和2019年浙江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及其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图6 1993-2020年第二产业及服务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率(单位:%)

3.新服务模式兴起方便了人民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领域的不断延伸,使各类服务网点遍布城乡;服务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网上订票、共享单车、远程教育等数字化应用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都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拓宽了居民消费空间,促进了消费结构加快升级。1978-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332 元和165 元增至62699 元和31930 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从301 元和157 元增至36197 元和21555 元。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住房、通信、旅游休闲、家庭用车、网络购物等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热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浙江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成长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根据《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将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和活力,浙江服务业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