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活地理教学设计
——以“探秘‘黄金水道’长江”为例

2021-04-16 11:39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梳齿航道航运

广东 刘 刚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倡“培养地理实践力”。地理问题源于生活,教学设计应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巧用生活素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利用地理实践,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塑造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属于“中国的河流湖泊”中的长江部分。考虑到实际学情,笔者侧重“航运”这个点来讲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以点带面启发学生思考长江其他方面及其他河流的开发与治理。本节课立足于“航运价值大小的条件”这一核心知识,分析长江航运价值大的原因,并抛出长江航运的弊端,引出对长江航运的治理。整节课运用诗词、模型设计、模拟实验、思维导图、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生活化的素材和教学方式环环相扣,纵向深挖长江航运相关的知识,并最终落脚到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决策与规划,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地理实践力,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巧用生活素材,衔接课堂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促使人们主动、积极地去对这一事物进行探究、挖掘和学习。一节课导入、过渡和结尾的方式有很多,这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将生活素材设计到课程的导入、过渡和结尾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以诗歌、图片、模型等生活素材为例。

【教学片断】

1.课程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艘轮船模型,下面让我们跟随它穿越古今,请先分别欣赏一首古诗和一张地图。

材料一:诗歌赏析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材料二:2019年8月亚太水域船舶卫星定位图(PPT展示,此处图略)

问题设计:

(1)材料一反映了河流的什么功能?

(2)材料二反映了长江的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恰当的新课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氛围调整到最佳状态,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和疑难问题突破奠定基础。

诗词歌赋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因为生产劳动才有了人类生活,因为生产劳动才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学会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人们的精神情感,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人类的生产劳动是诗词歌赋创作的素材、灵感的不竭源泉。问题(1):来到古代,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作为课堂导入,可以很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诗词结合的奇妙反应。问题(2):来到现代,利用大数据定位形成亚太水域船舶卫星定位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长江繁忙的航运,为接下来的长江航运价值的探究做好铺垫。

2.课程过渡

材料一:诗句谚语欣赏:唐代诗人杜甫诗句“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和民间谚语“滩如竹节稠,滩滩鬼见愁”。

材料二:观看模型

图1 不同宽度水槽水深差异

问题设计:(1)材料一反映了早期长江上游航道的什么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长江中下游航道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过渡是课堂环节交替、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重要环节,好的过渡就好像为学生打开另外一扇窗,看到另一番世界,相当于每个环节的一个小的导入,与课堂导入的效果异曲同工。问题(1)中的诗歌与谚语正是以往长江上游地区航道特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让学生了解长江上游河道存在浅滩、暗礁、急流等不利于航运的特征;问题(2)通过一个模型对比,启发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地区航道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河道变宽及季节变化,导致河道水位较浅的问题。采用这一方式过渡为下一环节长江航运的治理埋下伏笔。

3.课程结尾

“一带一路”纪录片+百舸争流图片+诗句“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设计意图】课堂结尾是一节课的结束,不是说铃声响了就可以,而是应该注重结尾的艺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采用“呼应式”结尾,与课前诗句相呼应,结合“一带一路”,继往开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启发同学们励志学习,为今后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巧用地理实验,突破重点难点

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中、甚至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地理学科对学生提出了四方面能力,其中一个就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规律即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包括运动特征、空间特征、成因、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地理原理是地理规律的基础规律。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就是重要的地理规律或者地理原理。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包括航运价值影响因素和航道治理中梳齿坝和顺坝的作用及应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设计地理模拟实验,将知识点化繁为简、由抽象到具体,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反馈,让重难点知识在不断思考推导中迎刃而解。

【教学片断】

1.利用实验微课突破重点——影响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在推理航运价值大小的时候往往都是根据想象来实现,不够直观具体,自然也很难有较深刻的影响。本节课通过课前设计实验、录制微课,课堂利用微课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响航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挖掘导致各影响因素的更深层次原因,建立如下思维导图,轻松突破航运价值影响因素这一重点知识。

图2 航运价值影响因素思维导图

2.利用实验突破难点——顺坝和梳齿坝的作用

【设计意图】顺坝和梳齿坝是航道整治中常见的措施,但学生因个人经历所限,很少在现实生活中见闻。在这里特别制作相关模型,并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两者的不同作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地理思维,塑造地理实践力。

图3 航道整治模拟实验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地理思维

生活是教学的中心,地理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方可真正成为教学,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很好范例。让学生从自己耳熟能详的、易于理解的生活案例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思考,进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将课堂理论知识予以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教学片断】“治长江”打通“黄金水道”的任督二脉

合作探究一:长江上游急流暗礁河段的治理——大坝

川江自湖北宜昌至四川宜宾长1 045 km,水量充沛,河床稳定,航运潜力极大,是大西南与全国各地的重要水运干线。但在未整治前,处于川江自然状态尤其是著名的三峡河段,有“滩如竹节稠 ,滩滩鬼见愁”之称,自古称为天险。国家修建的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达175 m,极大地改善了上游川江航道状况,让“高峡出平湖”成为现实。读图4,完成下列试题。

图4 三峡大坝五级船闸示意图

问题设计:

1.试从航运影响因素分析三峡大坝的修建对航运有何意义。

2.结合五级船闸示意图,解释其工作原理。

合作探究二:长江中下游宽浅航道的治理——顺坝和梳齿坝

3.小小工程师

为了整治长江航道,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了顺坝、梳齿坝等工程。江西九江张家洲南部水道被官洲一分为二,该河段因河道宽浅,泥沙淤积严重。经考察,拟将官洲北部河道作为主航道,同时确保新港港口的正常使用。

请设计你的整改方案,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梳齿坝和顺坝。

图5 张家洲附近航道示意图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美国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地理教学中通过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融入情境中,通过不断验证、思考、推导等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训练,也能去解决更多生活实际问题。

问题1通过将现实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三峡大坝建设对航运的影响;问题2跨学科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力,还可以启发同学们思考大坝修建对航运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思考解决措施,诸如垂直升船机、翻坝高速公路或铁路等,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3通过小小工程师这一角色扮演,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在长江中下游张家洲河段如何布局梳齿坝和顺坝,以整治航道宽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更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设计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素材相结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促进高中地理“生趣”“变易”“变活”“有情”,让学生学习有趣、有用、有效。同时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设计符合地理新高考改革方向、符合《课程标准》理念,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塑造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梳齿航道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梳齿式亚麻蒴果梳刷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
大豆株间除草单体机构及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梳脱式钙果采收试验台设计与优化
不同梳齿形状的微纳力测量装置研究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