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族女孩的冠军梦

2021-04-16 17:52清香
青海湖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练姐姐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 , 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对于每一个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残疾人,人们首先会想到这句话。我曾经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一句冠冕 堂皇的话。然而,今天,我却觉得这句话用在伊有花身上再恰当 不过。

只有生命中有裂缝,阳光才会照进来。但我觉得,我们必须 在努力奔跑中,迎接照进我们生命中的这一束光。因为,太阳也 是在努力奔跑中才能散发出它的光和热。

就是这样的奔跑,让伊有花看到了生命的色彩与梦想的绚烂。 伊有花,土族。在 2019 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伊有花一人独揽了 T20 级女子 400 米、T20 级 女子 1500 米两枚金牌及 T20 级女子跳远银牌,刷新两项全国纪录。 为此,她也成为青海残运史上首枚女子田径项目金牌的获得者。

对于生来就跑得快的伊有花来说,走上体育之路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她不为人知 的辛酸往事和艰难付出。

现实总是很残酷

2002  年,伊有花出生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三庄村一个“特殊”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土族, 母亲是藏族。之所以说她的家庭“特殊”, 是因为她的家庭成员“特殊”,她的母亲 是名残疾人,姐姐是名聋人。于是,这 个苦难家庭的希望和幸福全部寄托在了 刚刚出生的伊有花身上。但是随着时光 的推移,家人发现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不仅脑子反应有些慢,而且表达能力也 很差,父母抱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智 力发育较同龄人迟缓。

这对一个本来就贫病交加的家庭而 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她家的生活本来 就很困难,妈妈在小的时候由于经常在 高山上跪趴着挖虫草,双腿常年被湿气 侵蚀致残,腿痛得不能下地干活。全家 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爸爸一个人的肩上。 她的父母绝望地望着两个残疾的女儿, 泪如雨下。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的童年生活 是可想而知的。她和姐姐从小整日奔跑 在茂林成荫的山野间,遭受其他孩子嘲 笑、谩骂和殴打是常有的事。这也练就 了伊有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伊有花 5 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在门 口玩耍,被路过的一辆出租车碰倒导致 头部受伤,从那以后伊有花的听力受损, 至今她的耳旁还留有那次车祸的伤疤。

在伊有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 家里干活。挖猪菜,是她天天要干的活。 她和比她大 6 岁的姐姐和堂哥去山里挖 猪菜。挖完猪菜回来时,姐姐和堂哥一 人背一个装满了猪菜的编织袋,伊有花 背着两个装满了猪菜的编织袋下山,即便这样,伊有花走在前面他俩追不上不 说,他俩累得走不动时,还是伊有花把 全部的猪菜背回家。

伊有花从小不仅跑得快,而且力气 特别大。这让她从小就拥有了运动的天 赋,天赋是实力的基础,也是一个运动 员的必备条件。

小时候的伊有花性格虽然内向,但 还是很顽皮,经常爬到树上去掏鸟窝。 就因为顽皮,她没少挨父母打。父母对 她比较严厉,让她做事一定要做好。

她说从小父母亲就袒护姐姐,说姐 姐的耳朵听不见,做妹妹的就要让着姐 姐、照顾姐姐。她从心底里理解父母的 不易,因此很懂事,有时候心里也难受, 但从不抱怨父母的偏心。那时候家里很 困难,有什么吃的东西,总是留给姐姐吃。 她吃得最多的就是洋芋。父母希望通过 这些举动,女儿能慢慢地成为自食其力 的“正常人”忍耐和坚持虽是件痛苦的事 情, 但却能带来收获。伊有花有时候心里 也委屈,但渐渐地也就成了习惯。如此, 伊有花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能隐忍 的个性。

到了伊有花上学的年龄,村子里没 有特教学校,只能在普通学校就读。当 她看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而自己却 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心里难过极了。 听不清老师讲课,学习也跟不上,父亲 就让她回家了。辍学的她像一株野草一 样,跌跌撞撞地长大。

从此,除了喂猪、做饭、洗衣服,还要放羊、挖猪菜,她总有干不完的活。 等稍微大一点,她就去地里干活,拔草、 浇水、割麦子,这些活她统统都做过, 就这样,她在劳动当中逐渐锻就了体魄。 她对我说,她现在每天训练,也没有那 时候苦。

人的一生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 个人越是成功,注定她所遭受的苦难也 越多。面对多舛命运,伊有花没有退却。 她拼尽全力劳动,就是想让家人过得好 一些。

到她长大了以后,家人又把她送到 互助职业学校,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 因为她不识字,再加上听不清老师讲课 内容,也没有学到什么。

收获了人生的意义

如果不是姐姐,她也許一辈子会默 默无闻地待在山村里,继续过着艰苦的 生活。

伊有花的姐姐在特校上学时,因为 跑得快,拿过学校运动会田径项目的许 多奖,在被省残联重点培养。有一次, 在训练中,她的姐姐对教练说,妹妹比 她跑得快多了,教练就让她把妹妹领来 看一下。

姐姐的这一句话,让伊有花的命运 出现了转折。当伊有花在操场上跑了一 圈后,教练发现伊有花是个跑步的好苗 子。从此,伊有花开始了她的运动生涯, 每天都要面对艰苦的训练。田径训练场 上,洒下了她一串串辛勤的汗水与泪水。

伊有花被破格留下来进行训练,在 教练认真指导下,加上她超乎常人的刻 苦,她的体育竞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伊有花也未辜负教练的赏识和期待,常 常是超额完成的训练任务。

2016 年伊有花参加了比赛。由于她 的腿受了伤,比赛中缺乏自信,没有拿 到名次。她说虽然有些遗憾,但她迎着 暖阳,悄然许下一个梦。

腿伤好后,从 2018 年开始,她接受 了更为艰苦的训练,她时刻保持着顽强 的意志力。在后来的比赛中,伊有花开 始崭露头角,并一次比一次出色,拿了 不错的成绩,也为日后拿到冠军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比赛是见证成绩的重要时刻。 2019年 8 月,伊有花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 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在自 己的青春史上镌刻下完美的一笔,而这 也成为 17 岁的伊有花一生难忘的记忆。

8 月 27 日上午,伊有花在 T20 级女子 400 米预赛中一马当先,轻松夺得两 个小组第一名,刷新该项目全国纪录。 在当天下午的决赛中,随着发令枪响, 伊有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终点,将其 他选手甩在身后,再次刷新自己在上午 打破的全国纪录并完美夺金。抵达终点 后的伊有花开心地笑了,露出洁白的牙 齿,她用纯真的微笑将全场观众征服。

这是青海代表团在本届残运会残运 项目夺得的首枚金牌,这也是我省残运 史上首枚女子田径项目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的伊有花,再次露出了幸福的笑。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为 这个自信的土族女孩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8 月 29 日,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常的 日子。伊有花在残运 T20 级女子组跳远 项目夺得银牌,在 T20 级女子 1500 米决 赛中打破全国纪录,夺得金牌,再次把坚强和来自高原的纯真笑容留在赛场上, 也把高原人勇敢、自信、自强的良好精 神面貌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29 日上午,残运 T20 级女子跳远项 目中,伊有花不慌不忙助跑、起跳、腾空、 稳稳落入沙坑,一枚银牌顺利到手。下午, T20 级女子 1500 米决赛跑道上,许多观 众认出了这个来自青海高原,皮肤有些 黑的女孩子,他们高声喊着她的名字, 为她助威加油。而伊有花则自信地在跑 道上等待起跑,发令枪响,伊有花迅速 跑在队伍最前,一度被一名运动员超过, 伊有花不甘被超,又跑到队伍最前,并 将优势保持到最后,冲刺阶段,冲在队 伍最前面的伊有花,丝毫不给对手机会, 一路狂奔,冲过终点,笑容再次绽放赛场, 所有的人都为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孩欢呼。

“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 存的乐趣。”面对全场观众的喝彩声,她 收获了人生的意义。

伊有花是抱着“能拿到奖就拿到, 拿不到奖就继续好好练”的心态去参加 这次比赛的,这种心态反而有助于成绩 的发挥。

当王远教练告诉伊有花 :“你本届比 赛所有任务顺利完成,可以好好洗个热 水澡睡一觉了。”伊有花再次开心地笑了。

伊有花对我说,她喜欢天津,她去 天津参加比赛的那几天,天津的天气非 常晴朗,她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比赛。

我问她比赛的时候紧不紧张。她说 刚开始蹲下的时候有一点紧张,但发令 枪一响,冲出去的那一刻就不再紧张了。 她就按照王教练制定的战术,刚开始跑 得慢一些,紧紧跟在其他选手的后面, 然后一个一个地赶超她们。她说她没想 到,她的成绩比在青海以往的最好成绩 足足快了 15 秒。

一鸣惊人的伊有花,面对荣誉和掌 声,表现得却很淡定。她说她没想到自 己会拿到冠军,她说她还小,要走的路 还很长,她要继续努力。她的沉稳,让 我惊讶,更让我感到欣慰。

最让伊有花感动的是家乡人的认 可。当她载誉回到她的村庄后,乡亲们 按照土族人最隆重的仪式为她接风洗尘, 他们给伊有花放炮、搭红,为她送上最 美好的祝福。

互助县政府充分肯定了她顽强拼搏 的精神以及为家乡所作的贡献,给她送 上 3 万元慰问金,鼓励她继续自强不息, 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继续为 家乡争光。。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甚至还被许多 人嘲笑过的小姑娘,终于成为家乡人民 的自豪和骄傲。

续写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我在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馆见到了正在 集训的伊有花和她的教练王远,她和伙伴 们正在为参加 2021 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 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做准备。 在见到伊有花之前,我有着无法和 她沟通的顾虑。为此,我在深入了解她 的同时也做好了思想准备。见到伊有花 时,她正在室内的器械上训练,王远教 练也很担心我无法采访她,他说我先给你十分钟的时间沟通,如果沟通不了, 我再来帮你沟通。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伊有花从一 开始就打开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虽然, 我俩刚开始交流时,她一直低着头不敢 看我,我问一句,她回答一句,但聊着 聊着她就抬起头和我做眼神上的交流, 她关闭已久的心扉也渐渐向我打开。

只是因为伊有花有听力障碍,我得 靠近她的耳边大声说话,有时她听不清, 一个问题我得重复好几遍。

让我惊讶的是,伊有花的普通话说 得非常好。我看到她和王教练说普通话, 就用普通话和她聊,但是聊着聊着,她 突然冒出了一句青海话,我接了一句青 海话,她就一直和我说青海话,我感觉 说青海话,她的思维更加流畅了。

对于智障孩子,人們都对他们有偏 见,觉得他们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甚 至没有喜怒哀乐。其实不然,智障孩子 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 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 开心。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 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 立处理问题。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 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 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 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在我和伊有花聊天的过程中,她给 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不喜欢和 人交流,我害怕。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她的听力不好,她怕别人说话她听不见, 别人就会不高兴。她说 :别人一不高兴, 我就会害怕,我一害怕,我的脑子里就 一片空白,智力也会下降。她说她训练 时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但回到家后 就在家里陪陪父母,做做家务,从来不 会走出家门去和庄子上的任何人说话。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是黯然的,但我从 她那黯淡的目光里,看到了一团渴望新 生活的火苗。

王远教练说,伊有花是个非常听话、 朴实的孩子,也很刻苦,她能取得这样 的成绩,是她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有 时训练量比较大,一天跑下来,伊有花 的全身肌肉酸疼,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会 低低喊上一两声,马上又开始自我调节 恢复,准备接下来的训练。其表现出来 的吃苦拼命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感染着 每个人,也激励着所有人。

伊有花是个胆子非常小的女孩。她 缺乏安全感,因为她能按时完成王教练 的训练课,王教练几乎没骂过她,但她 对我说她还是很怕王教练,王教练的声 音一大,她害怕得腿就会发抖。

我问她训练苦不苦,她说不苦,她 还可以再累一些。她非常喜歡训练。前 一阵子因为疫情耽误了训练,她在家里 简直度日如年。她的父母也非常着急, 天天盼望着她早日恢复训练。

伊有花也从来没有让王教练失望 过,而且表现特别出色。她接受能力非 常强,教练教什么她就能做好。训练的 生活是艰苦而单调的,一遍又一遍地重 复一个动作也从不喊累。这样的能力不 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她的年纪还小,还 有发展空间,所以王教练对她的未来抱 有了更大的希望。

她也是个爱美的姑娘,她在和我聊 天时说她要减肥。我说你一点儿也不胖。 她却说她的腿上的肉太多了,我说你腿 上没一点肉,哪来的力量呢?她笑了笑 说,能再少一点点就好了。

我问她拿到金牌后最想感谢谁?她 说最想感谢父母和教练。她说她的父母 身体都不好,为她和姐姐操碎了心,每 天还要干那么多的活儿,真的太辛苦了。 现在她的姐姐已经出嫁有了孩子,家里 只剩下孤单的父母。说到这里,她哭了,她说想让父母过得好一些,不要再让他 们那么辛苦。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伊有花有着许 多美好的梦想。她说等她退役后,就会 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好好地孝顺父母。

有人说 :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 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在残酷的体育竞 技场上,实力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每 一个杰出运动员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 象的付出,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伊有花也不例外,伊有花取得这样的成 绩,不仅仅是靠自身优越的天赋条件, 是她背后超常的刻苦努力才造就了今日 的她。

从一个从没有上过体育课的智障女 孩儿,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田径运动 员,再成为残运会的冠军,她通过自己 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十八岁,一个如花的年纪,伊有花 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的青春最美丽地绽放 在田径赛场。拼搏的人生没有终点。期 待伊有花能够延续昨日的辉煌,获得更 好的成绩,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看到 生命的色彩与绽放。

清香    本名井芬清,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星星·散 文诗》等多家刊物发表作品数百首(篇),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获青海 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著有诗集《清香集》《浅蓝色的时光》。

猜你喜欢
教练姐姐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我笨
睡着了
加油
认识“黑”字
猴年话猴
巧手姐姐
Just for Fun
娜子姐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