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厄洛替尼致急性间质性肺病患者1例的治疗实践

2021-04-17 09:23朱忠华吴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厄洛右肺胸闷

朱忠华,吴睿

患者,男,79岁,身高172 cm,体质量53 kg。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白黏痰,偶有少量痰血,无发热,无胸痛。并渐感胸闷,活动后略感气短。2016年10月8日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行X线胸片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团片影,周围模糊影,右胸腔少量积液。为进一步诊治于10月10日收入我院。无明显乏力纳差,睡眠可,二便如常。初步诊断:(1)右肺团片影性质待查:右肺癌伴阻塞性炎性反应?(2)右胸腔积液。

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诉仍有咳嗽伴少量白黏痰,偶有痰血。查体:T 36.0 ℃,P 90 次/min,R 19 次/min,BP 138/90 mmHg,双肺叩诊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10月12日实验室检查:WBC 3.23×109/L,N 0.655,癌胚抗原70.66 ng/ml,CA199 59.82 U/L,细胞角蛋白19片段14.96 ng/ml,其余检查结果均正常。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肺门旁占位,考虑肺癌可能伴右上肺节段不张,周围阻塞性炎性反应;双肺内多发细小结节灶,考虑肺内转移可能大;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经验性选用头孢唑肟钠3 g,每8小时1次,联合盐酸阿奇霉素0.5 g,每天1次,抗感染治疗。10月13日在局麻下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10月15日行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肥厚,管腔狭窄。右肺上叶前段活检送病理+灌洗液送细胞学检查。10月18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考虑转移性腺癌;支气管镜病理报告提示:右上叶前段口支气管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上皮未见异性增生。

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右肺腺癌Ⅳ期,PS评分2分,加之高龄,不适合化疗,与家属沟通后,于10月21日口服厄洛替尼150 mg,每天1次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周后,10月28日复查胸部CT提示肿块较前明显缩小。10月30日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峰值达38.6 ℃,予口服布洛芬对症处理,实验室检查提示:WBC 6.73×109/L,N 0.759,C反应蛋白123.71 mg/L,考虑感染控制不佳,方案调整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每8小时1次。11月2日患者一般情况差,主诉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双肺背侧可闻及细湿啰音。急查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磨砂玻璃样影,双肺纹理增粗模糊。血气分析提示:pH 7.51,二氧化碳分压39 mmHg,动脉血氧分压41 mmHg,氧饱和度82%。请临床药师会诊,结合患者现病史及用药史,临床药师考虑为厄洛替尼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继发肺部感染,应立即停药,并加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及抑酸剂预防胃食管反流。讨论后停用厄洛替尼,予甲泼尼龙80 mg,每12小时1次;泮托拉唑80 mg,每天2次对症治疗。11月4日患者恢复正常,主诉胸闷症状较前有所改善,无明显咳嗽,仍有较多白黏痰,氧饱和度78%。11月6日患者胸闷气急较前明显加重,面罩吸氧下氧饱和度80%,双肺背侧可闻及细湿啰音。11月7日清晨6:55患者出现血压下降,62/28 mmHg,予多巴胺40 mg静脉滴注升压治疗,7:28患者出现心率下降,44 次/min,血压及氧饱和度测不出,呼吸缓慢,大动脉搏动微弱,瞳孔散大,对光发射消失,立即予肾上腺素1 mg、尼可刹米0.375 g静脉推注,同时建议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抢救,患者家属拒绝。经间断肾上腺素及尼可刹米静脉推注抢救治疗后,患者最终于7:58自主心跳、呼吸不能恢复,心电监护呈直线,抢救无效,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右肺腺癌Ⅳ期;(2)右癌性胸腔积液;(3)急性间质性肺炎(药物相关)。

讨 论厄洛替尼是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之一,通过抑制EGFR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断下游的信号通路,最终起到抗肿瘤作用[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指出[2],对于老年或不能耐受化疗、EGFR突变状态未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中国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且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试用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并密切观察疗效、毒性及不良反应。厄洛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较罕见但病死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据报道[3],厄洛替尼药物相关性ILD的发生率为0.2%~1.1%,且存在民族间显著差异,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可迅速进展为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实验室检查提示为低氧血症,影像学多见弥散性磨玻璃样改变[4-5]。

本例患者厄洛替尼治疗10 d后出现ILD相关症状,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后,结合患者病史、查阅相关文献,考虑为厄洛替尼诱发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一旦考虑为药物相关性ILD,首先必须立即停药。ILD目前仍无肯定显著有效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可延缓厄洛替尼相关急性ILD疾病进展[6],结合患者病情进展及本院药物可获得性等相关情况,给予患者甲泼尼龙80 mg每12小时1次对症处理。由于ILD患者并发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极高,继而诱发肺部感染,遂根据指南[7],建议治疗组加用泮托拉唑预防胃食管反流性肺损伤。本例患者经上述药物治疗加机械通气后,胸闷气急症状有所改善,但患者最终死亡,死亡原因考虑与患者高龄、脏器生理功能衰退及ILD继发肺部感染等因素相关。

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容忽视,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变化、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等,一旦出现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损害。

猜你喜欢
厄洛右肺胸闷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GABBR2可能作为EGFR19缺失肺腺癌的治疗靶点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
厄洛替尼联合survivin siRN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