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升降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2021-04-17 18:50杜宛阳胡莉文
中医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周流一气肝木

杜宛阳,胡莉文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现今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肝毒性、耐药性等毒副反应,常导致化疗效果不如人意。中医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特色,可有效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以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辨治如下。

1 气机升降:一气周流

1.1 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最早现于金文,当时以一侧为水,另一侧为廌(古代神兽之一,可辨忠奸)而构成,意为法律、法令或效法,表示人应以自然为法令,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遵循自然规律,顺应、效法自然,不应违背自然原有的规则,否则后患无穷。

《黄帝内经》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咳论》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真灵与坤元为化生万物之精微基础,九星七曜悬朗周旋之间,化生阴阳柔刚、寒暑交替、生长化收藏。人体仿佛一个小宇宙,其五脏六腑的运动体系可取象参照天地四季交替、阴阳更迭,气机升降与天地类似而相通。

1.2 一气周流之阴阳转化清代医学大家黄元御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天人相参的思想为纲领,结合临床应用,创作出《四圣心源》,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其认为,气机升降出入遵循升清降浊、阴升阳降之规律,也代表了阴阳的更迭消长,如地气升腾为云,天气降而为雨,周而复始。《四圣心源·咽喉》言:“六腑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四圣心源·精神化生》提及:“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说明阴阳之间互相转化,互含彼此。阳中含阴,具有降浊的趋势;阴中含阳,带着升清的走向。如甲木胆为阳,乙木肝为阴,甲木胆降,体阳而用阴;乙木肝升,体阴而用阳。阴升阳降,阴升而化阳,阳降而化阴,阴阳转化无碍,才能使一气周流顺利进行,循环不息。

1.3 一气周流运转模式《四圣心源·阴阳变化》谓:“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一气意为中气、土之气,土分己阴、戊阳,分别指脾脏、胃腑。脾之己土左旋阴升而化阳,胃之戊土右转阳降而化阴。土生四象,木火金水浑然一气,因状态不同而区分为四象。人体脏腑五行阴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也体现于此:脾土为中央枢纽,象广袤无垠的大地,为阴中之至阴,滋养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根基;左路己土脾阴升化阳,肾水渐温而升至肝木,阴中之阳,象万物复苏之春季,树木枝条向四周伸展,芽尖蓄势待长,带着蓬勃生机及发散趋势;肝木积温再升为心火,如烈日炎炎之盛夏,为阳中之阳,纯阳含阴,有潜降之势,火性趋上,光明而炎热,温煦万物,为万物活动提供动力;右路戊土胃阳降而化阴,心火遇寒渐降敛气成肺金,为阳中之阴,如枯叶飘落、萧瑟静寂的秋季,性收敛肃杀;肺金清凉敛降为寒冷肾水,为阴中之阴,似万物沉睡、冰雪皑皑的寒冬,主封藏,纯阴含阳,有升发之意。冬去春来,为阴阳转化、气机升降蕴藏精微物质基础。

气机升降如同一个不断运转的圆轮,脾土为中轴,带动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在升降中循环交接,周流不息。圆轮中的清阳从左路升起,浊阴则从右路降下。一气周流的中轴枢纽脾土始终为主动力,分左右两路,升清阳降浊阴,温肾水而升肝木,遂积温化心火;凉心火而肺金降,故寒敛成肾水,肾水升为心火,心火降至肾水,水火并济,各司其职。

总而言之,以脾胃之己戊土为转轴、枢纽,宛如风扇之主轴,轴动则扇动风起,脾胃中轴的正常运作,是发挥其余脏腑功能的基础。它保证了气机顺畅有序的升降出入,使阴阳转化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保持平衡,故五脏六腑安和泰然,人体健康无疾。《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可知气机升降出入紊乱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气机升降的哪一步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整体各种变化,导致诸病丛生。

2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病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浆细胞的恶性增殖可引起溶骨性破坏,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沉积,并且降低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促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骨骼破坏、骨痛、肾功能损害、感染、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骨痛(腰痛、肋骨痛等)、贫血等症状表现,中医将其命名为骨痹、虚劳、痹证等。

MM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0岁[1],可见大多数确诊MM的患者年逾半百。《黄帝内经》中提到女子五七至七七之间,从阳明脉开始衰弱,渐至三阳脉,后及太冲脉;男子五八至七八,肝肾皆衰,精少天癸竭。可知50至60岁的男女在此时机体五脏六腑功能已较前衰退,以肾脏为甚,阳气虚衰,脉衰精乏,天癸已竭,筋骨懈软无力,行动不如年轻时灵活,严重者佝偻驼背、行动不便。肝肾分别主筋、骨,年逾半百后,肝肾亏虚,而肾气不足尤为明显,此为生理规律使然,程度上或多或少,因人而异。

除了生理因素,可能有饮食劳逸不节、情志不畅等引起内在脏腑失调、气机紊乱,六淫邪毒趁年老之躯正气较虚弱而侵犯人体。正虚毒盛,正气不足以抵邪,加之肝肾亏虚,肝肾分别主筋、骨,因此邪毒在骨髓蓄积,气血运行不通,瘀滞不畅,发为骨痹。邪毒内蕴,影响气机升降及水液津血运行,气虚则无力运血,血运不畅则血瘀,血瘀继而生痰凝湿阻,总体病机以邪毒内蕴、肾虚血瘀为主。正虚毒盛,邪毒蕴积,气虚血瘀,进而导致气血亏虚,可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头晕心悸等症状。肾主骨兼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兼有血瘀,不通不荣则发为疼痛,故见骨痛,多见于腰痛;痰凝湿阻而凝结成痰核痰瘀,阴成形,故见淋巴结、肝脾肿大。黄智莉等[2]总结临床中医证型,分为脾肾阳虚、阴虚、阴阳俱虚、痰毒瘀阻、水湿内蕴五种类型。MM主要是脾肾虚,兼有痰瘀湿毒。梁冰[3]认为,MM主因肾虚,邪毒积蕴于骨髓,耗伤精血,髓枯失养而发为骨痛。总而言之,MM的病机不离毒、虚、瘀,病位在骨髓,涉及脾肾二脏,进而波及其他脏腑,病理因素有痰浊、水湿、血瘀、邪毒、气滞等。

3 一气周流与多发性骨髓瘤

MM的病因可见饮食劳逸不节、情志不畅、邪毒侵袭、年老肾虚;病机以毒、虚、瘀并存,脾肾两虚兼有邪毒内蕴,病理因素有痰浊、水湿、血瘀、邪毒、气滞等。中老年人为MM的好发人群,此时人体阳气衰减,肝肾亏虚,肾气不足尤甚,此为生理基础。肾主骨,骨生髓,髓为血之源,MM多见肾气不足,精血不藏,骨髓枯空,邪毒趁虚而入,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毒蓄积此处,阻碍气血生成,气血无以化生,导致气血两亏之证。气血虚损又影响着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进而阻碍气血化生,造成恶性循环。

MM发病多见骨痛、贫血之症,皆因肾水不温、中土不运。一为肾水不温。肾水为一气周流左路的始端,气机升降需要肾阳温煦肾水及脾土中的先后天之精,精化气,而后升发至肝木。肾为藏精之所、先天之本,年老体衰,正气虚弱,肾气不足,阴静阳动,加之年老后活动减少,阳气更为衰退,遂本性极寒之肾水不得温煦,肾水不温而左路肝木难以升发。《灵枢·天年》提及:“五十岁,肝气始衰”。肝木不长、升发不及,木越郁闭,木陷水中,膀胱为壬水,积郁怒发,故小便清长或遗尿失禁;肝木郁则肾水不可上承而济心火,继而影响心气之形成,缺乏心气则不生血,血虚无以濡养躯干及四肢末端,故见四肢麻木疼痛;心之少阴君火不旺,无力温煦而致血运不畅,生瘀血痰湿,遂成痰核痰瘀,见淋巴结、肝脾肿大;心血不得充盈而无法濡养神明,遂精神疲倦,萎靡健忘,目光呆滞无神。肾水过寒、肝木郁闭,发为腰痛。《四圣心源》曰:“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意指肾水生肝木,肾水得温则生机蓬勃,左路顺右路畅而升降得利。左路肝木得水之营养而升发,如春季之嫩芽得阳光温煦照耀,水源充足,可茁壮生长;一旦肾水过寒,则如同寒冰骤结,攻伐生气,抑遏生机,木枯而下陷寒水中,气机郁闭,经络不通,则患腰痛。

二为中土不运。《四圣心源·阳虚》:“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表明肾水寒与中土弱有关。饮食不节属MM的病因之一,贪食过多生冷瓜果海鲜等寒湿之物,或肥甘厚腻之品易伤中土脾胃,生湿聚痰,阻碍中土之升降。中土脾胃作为一气周流的中央枢纽,中土健运则为一气周流的启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脾生血而胃化气。一气又为土气,一气周流以土气为中心。黄元御言:“土为四象之母”,四象为木火金水,均来源于土气的变化,可见中土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脾胃是气血化生的根本脏腑。《四圣心源·气血》曰:“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胃为纯阳,阳中含阴,遂降浊阴,完成水谷的受纳及腐熟;脾为纯阴,阴中含阳,故升清阳,完成水谷精微的传输。水谷入脾胃,磨炼精微,区别糟粕与精华,糟粕下至大肠,成粪便排出体外;精华向上走,上输肺部,如雨雾将精华撒向五脏六腑,气血乃生。脾胃之枢升降有序则气血充足,升降失调则气血化生不利,呈现两亏状态。脾土旺、肾水暖,土沃水暖,肝木方可生长。肝主血,为藏血之处,五脏的血皆来源于肝,肝木升发不受郁闭则津血运行无阻;肝木郁闭,升发不及乃生血瘀,血行受阻,痰湿随之而来。左路脾土不运,肝木升发不及,清阳不升;右路胃土不降,肺金不敛,心火不得潜降于肾水而温之,肾水愈发寒冷,故见骨痛、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综上所述,从一气周流角度分析,MM主因肾水不温、中土不运,进而伴随肝木郁闭。中医治疗MM应注重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从肾水、中土、肝木出发,温肾水、调中土、升肝木而使脾肝升、肺胃降,一气周流顺利运转。

3.1 温肾水以济水火MM患者年老脉衰,正气虚弱,肾阳不足,加之年老后活动减少,阴静阳动,阳气更为衰退,遂本性极寒之肾水温煦不足。肾水不温而左路肝木难升发,肾水无以济心火,心火后续又不可温煦肾水,肾水愈发寒冷,形成恶性循环。黄元御多用附子、蜀椒以温肾暖水,《长沙药解·卷四附子》曰:“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现代医学认为,附子中的乌头类生物碱为发挥药用的重要成分,可镇痛、强心、调节免疫功能[4]。附子入脾肾,走脾燥土,入肾暖水;蜀椒暖命门温中焦,附子温燥水土之力较蜀椒强。肾水寒冷不离中土虚弱,《长沙药解·卷四附子》曰:“欲调水火,必先治土”。温肾水需兼顾中土,不可忽视中土的枢纽作用。临床上MM见腰痛畏寒、四肢不温、水肿等肾阳亏虚之证候,使用炮附子、蜀椒等温肾水、暖脾土之药,脾土肾水得温,则湿寒皆去,一气周流复有动力,续行周转。肾水温而升肝木,肝木积温而升心火,心火旺而不衰,肺胃降而潜心火,左右两路循环升降有序,形成肾水上济心火,心火下温肾水之良性循环,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3.2 调中土以转四象温肾水的同时需调中土,盖因黄元御提及阳虚治法不仅需要暖肾水,更需顾及脾土。中土作为一气周流之枢轴,对维持气机正常升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土蕴含脾胃己阴、戊阳二土,遵循脾升胃降的运动模式。脾属纯阴中含阳,左旋升清阳;胃乃纯阳中含阴,右转降浊阴。黄元御提出:“中气者,乃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也”。中气正常升降运转,是四象升降有序的基础。黄元御调中土多用黄芽汤,《周易参同契·章六两孔穴法》曰:“阴阳之始,玄含黄芽”,意在调中气枢机,阴阳始合。方中含人参、干姜、炙甘草、茯苓,以参姜补阳生火、甘苓培土制水,与张仲景的理中丸十分相似,除了剂量上的差别。四味药中相似三味:参、姜、草,不同的是茯苓,取代了理中丸的白术。黄元御认为土易湿难燥,土湿则枢轴不运,升降反作,因此调中气枢机以燥土为主。白术虽也可燥湿,但性守而不走,不增加中土枢纽运转的力量,遂不用白术。该方人参益胃气、助脾阳、理中土;干姜温中燥土,土湿得燥而降浊行郁;甘草炙用入脾、胃两经,起补益中土之功;茯苓泻饮燥土,消痰祛湿极佳。参、姜、苓、草合用,燥土运脾,脾升则左旋水木升,肝木得以升发,肾水精血上承于心,心火随肺胃潜降于肾水,四维转而枢机利。除了骨痛,贫血是MM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应予黄芽汤加减调中土以转四象,通过调节中土枢机,强化一气周流运转的力量,气血化生无阻则阴阳调和五脏安。

3.3 升肝木以畅气机除了温肾水、调中土,升肝木也尤为重要。一方面,现代社会青壮年因面临工作、感情、家庭等各种方面的问题而压力较大。老年人则因孤独、身体状况愈下等而思虑忧愁。MM作为难治之病,患者难免心理负担沉重,加上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强,容易复发;化疗费用昂贵,对普通家庭来说经济也容易出现困难,加大了MM患者的精神压力。因此MM患者容易情志不畅、肝气郁闭,故需升肝木以调畅气机升降。另一方面,MM主因肾水寒、中土不运,必然导致肝木郁。肝木作为肾水与心火交济的中间站,其作用也不容小觑,肝木积温而升心火,是气血化生重要的一环。土生四象,木火金水浑然一气,因状态不同而区分为四象,升肝木、疏肝气以条达,可贯通一气,促进一气周流的运转。黄元御常用桂枝、牡丹皮疏肝气解郁闭而升肝木,温凉并用。《长沙药解》提及,桂枝最为擅长调木气,入肝而走血分,祛风湿寒、解营郁,升降皆可,舒筋通痹;牡丹皮辛凉,活血破癥,泻郁热而清风燥。临床上MM患者肾气虚衰招邪毒侵蚀,内蕴于骨,肝木郁闭,肝为厥阴风木,积郁则酿成风热,药不解郁则反复发热,牡丹皮可清泻肝木郁热,而桂枝既可祛土湿而运脾土,又能入肝血调肝气而条达肝木,如此肝木得解郁而升发,气机升降恢复如常,一气周流运转顺畅,则热自去。

总而言之,MM属本虚标实,本质上因肾水寒、中土虚而致病,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肝木郁闭,应治以温肾水、调中土、升肝木,调节紊乱的气机升降,复予一气周流运转之动力,一气周流恢复运转,则重现生机。另外需慎用熟地黄、鹿茸、阿胶等滋腻补品,滋腻大补之物徒增土湿而有碍中土健运,易导致枢机不利。

4 结语

黄元御之一气周流理论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形象地诠释了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模式,富含中国古代哲学五行阴阳转化的奥妙,为临床上中医治疗各种内伤杂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MM属疑难杂症,目前现代医学多从基因分子水平上展开各种研究,而缺乏对人体整体观的认识。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充分利用整体观,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本质及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更能命中其关键,运用温肾水、调中土、升肝木之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有效地减轻化学疗法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MM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猜你喜欢
周流一气肝木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蛇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鼠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蛇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狗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