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木

  • 袁士良从方剂学角度谈脏腑虚损与肝木病变
    论述五脏虚损导致肝木病变的理论,现分述如下。1 肝脏虚损致肝木病变1.1 肝阳虚风动袁师认为乌梅丸“气上冲心”的病机本质为肝阳虚,肝气上逆。肝脾肾阳虚,肝木失于温养,肝气冲逆于上,故心胸不安。该方重用乌梅为君,酸以入肝,敛肝、补肝,肝木冲逆自平;当归养肝血,黄连清心肝火,细辛、川椒、桂枝、干姜、附子、人参温补脾肾。某些重症霍乱患者,除了可出现亡阴亡阳的表现外,还可以出现肢体抽搐的症候,其病机为肝脾肾阳虚,肝风内动。成都名医沈绍九曾采用附子理中汤合乌梅丸加减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0期2023-12-13

  • 基于“肝虚生风”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中医证治*
    异,“内风”多因肝木疏阳失和所致,故张锡纯言“肝木失和,风自肝起”[4]299,“肝过盛生风,肝虚极亦可生风”[4]304。笔者结合古今相关文献的研究及临床实际效验得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属“肝虚生风”,此病多因湿热内积所致,进而“肝木委和,疏阳不及”,“眩晕、头部昏沉、困倦、精神萎靡”等证候可归咎为疏阳不及所引发的“虚风”。故本文从“肝虚生风”的角度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因机证治进行阐述,以求丰富此病的临床辨治思路。1 从气化角度论“肝木”对“动脉血压”的调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0期2023-10-18

  • 暑热未消 养生要“三防”“三宜”
    敛,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防秋乏,养神入睡宜早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整个人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医生提醒,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且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5期2023-09-11

  • 《四圣心源》中桂枝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妇人之证,多因肝木之疏泻失常,土木郁迫,则水火不交,百病由生[3]。桂枝入厥阴经,主通木气,既宜逆,又宜陷,善疏肝脾之抑郁以纠正气机,又入肝家行血分,血赖气行,木气荣和,则经血流畅,故桂枝在黄氏治疗妇人病中应用甚多。《四圣心源·妇人解》中共附方19首(方名重复不计),其中含桂枝的附方有桂枝丹皮桃仁汤、桂枝姜苓汤、苓桂丹参汤、温经汤、苓桂柴胡汤、姜桂苓参汤、桂枝地黄阿胶汤等共16首,月经病、妇人杂病、妊娠病和产后病均应用到桂枝配伍治疗,足见其重[4]。1

    西部中医药 2023年2期2023-03-22

  • 徐慧军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肾为轴,肝为枢,肝木生心火可为母,肾水生肝木又当子,故补肝气亦可使心肾两脏相交通,徐教授常选用大补肝汤补肝气。4 肝气虚治法经验虚证总的治则是“虚则补之”。在中医学中“补”多解释为缺则补之,补益、补充、增加,是当机体表现为不足、虚损状态时的正治之法。中医常有“肝无虚证”的说法,对于肝气虚证亦少有论及,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则有“肝气虚”的记载,在临床上也常见到肝气虚的症状。徐慧军教授认为,治疗肝气虚时,顺其性亦为补,“补”可以理解为“去帮助、去调整”,助肝展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9期2022-12-31

  • 从肝肺部论治胃部气逆证
    金通于外界之气,肝木调理疏泄内界之机,故肺金与肝木同主气机变化,又因肺与肝为五行之中相克之系,其两者势均力敌方可达气机之衡,正如医家所言:“气机之本,肝主升肺主降,肝主左肺主右,形成龙虎循环。若两脏互不相协,或若一脏偏颇过度,或若一脏失其本身之能,即可现全身之机不平,胃土之枢不稳,气机逆乱之相。”又有叶天士言:“肺气可以助生成胃土之能。”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准则,肺与肝相互协作,达到重新运行机体之机。1 胃部气逆证病机一为本身之气逆而为,二为他脏为之,其第二点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2022-11-27

  • 李燕梅教授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经验介绍
    寒,不能蒸腾温暖肝木,肝气郁滞升发无权而导致本病的病机观。《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明确指出一身之阳气与人体的精神情绪与筋脉僵柔的密切关系。李燕梅教授认为,帕金森病抑郁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两脏,病理性质总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水寒土湿木郁,肝气郁滞为外在表现。肝气不舒日久,木克脾土,脾为后天之本,脾阳不充,不足以滋先天之本,则肾阳亦虚;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二者不能互相滋养,相互充实,如此往复,终致脾肾俱虚;而厥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2022-11-21

  • 王行宽教授益肾疏肝法论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等表现。2.2 肝木失疏 畅调气机无能王老师素有“杂病治肝”的学术观念[6]。针对尿道综合征的发作,王老师认为肝木失疏亦为主要病机。王老师主张以肝论治尿道综合征的原因:①肝主疏泄。肝气具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进而推动津液输布。而“肝为刚脏”,肝气本易亢易逆,则肝易失疏,气机不畅,输布津液失司。②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来源于水谷精微,故精与血可相互转化。同时肝肾两脏一泄一藏,互为作用,既使肾气开合有度,又防肝气疏泄太过。若肝失其所主,必影响肾之所司

    光明中医 2022年21期2022-11-19

  • 刘光伟教授从升阳补土论治肝郁证经验*
    。刘光伟教授根据肝木喜温升的特点及肝郁证的临床表现,认为肝郁证属阴病的范畴,郁之部位在肝,责之脾、肾两脏,病机关键在于土虚水寒所致的木陷阳郁。木陷则低沉,阳虚则阴盛,从而表现出情绪低沉、抑郁寡欢、喜静恶动之象。土居中央,为气机升降之枢,脾气健运,中气斡旋,乙木随己土左升,则肝随脾升,厥阴风木升发条达。脾土亏虚,运化失健,土不载木,则土虚木陷,土壅木郁。肝阳受脾肾阳气的温煦而升发,肾阳不足,肝失温煦,温升条达功能减退,则阳虚而郁,发为阳郁。燃油蒸汽发生器由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1期2022-10-15

  • 从三阴论治消渴病
    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特别指出:“厥阴风木能生阳火而烁阴液,脏躁无液,则消渴生矣。以上皆指出厥阴肝木和消渴的关系比较密切。郑钦安《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言:“消渴症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正如《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乎疏泄,食之入胃,肝木疏泄而助水谷化气血”。若情志不畅,厥阴肝木之气失于疏泄,肝木横逆犯脾,脾运化失职,气血水谷精微无法布散周身,则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纳差、烦躁易怒;肝气郁结,久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21期2022-02-10

  • 从“一气周流”理论论治甲状腺相关眼病
    脾气不升,则左路肝木上升受阻,见肝木郁滞,郁而化火,肝火上炎;胃气不降,则右路肺金沉降受阻,见肺失宣降,肾阳亏虚,水寒血瘀。故中土失旋,湿阻脾胃乃病机之精髓本质。王旭教授[8]认为若脾失健运,无力运化水湿,痰浊内停;或脾失统血,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痰浊瘀血可凝结于眼后,且脾虚所致的痰湿、痰瘀贯穿于本病整个过程,故脾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2 肝木升阻,木气郁滞《四圣心源》曰:“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手之阳清,

    环球中医药 2022年5期2022-01-01

  • 刘光伟教授以补肾为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
    特点为肾水虚损,肝木失养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结合证候特点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肝着”“胁痛”“鼓胀”“虚劳”等范畴[3]。本病病因复杂,证候多变,易虚实夹杂,病理因素较多,有湿阻、阴亏、气滞、血瘀之别。针对本病病因病机,辛伟教授[4]认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为气血不和,肝脾失调,故治疗上以和气血、调肝脾为主;党中勤教授认为肝郁脾虚为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程日久,脉络瘀滞,多从调和肝脾、活血通络而治[5]。导师刘光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该病多具有以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0期2021-11-30

  • 从“一气周流”论治肝木下陷*
    运动观与整体观。肝木下陷是一气周流气机运动的发病节点之一,其发生与土虚、水寒、金燥、胆火所致的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病理表现上有木陷气滞、木陷血瘀、木陷化火、木陷生风之别。故治疗上以升阳举陷为主要纲领,以顾护中土,调其四维,促进枢轴运转,使气机升降有序为主要治法。通过补脾土、温肾水、敛肺金、降胆火为主以升发肝气,使枢轴正常运转,从而一气周流,进而促进脏腑气血调和,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 肝木下陷与一气周流理论一气周流理论作为黄元御的主要学术思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2期2021-11-19

  • 夏日贪凉 当心腹泻找上门
    符合脾虚而木乘或肝木克脾土的病机。预防夏季腹泻,需做好以下几点:避免生湿之品  夏季脾弱而胃强,应注意避免饮食无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腹泻。忌过食甘甜、酒等容易生湿之品,而应多食能健脾祛湿和中之品,如薏米、芡实、茯苓、山药、陈皮、砂仁等。避免生冷  夏季易发受寒,故生活中应避免过食生冷,忌贪凉,而不避风寒,特别是现代冰箱、空调普及,进食生冷、受凉机会增多,抵抗力低的老人、小孩更应注意。顾护阳气   自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训诫,长夏之季喝碗姜汤或是烹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1年8期2021-09-05

  • 为何一到夏季就腹泻
    邪气伏藏于体内,肝木之气偏旺,至长夏季节适逢脾土当令,湿邪外困而脾胃易虚,以致肝气犯脾之变。正如张景岳云:“春伤于风,风属木,木气通于肝胆,若当时发病即是外感,若当时不病,邪气留连,伏藏于体内,至长夏脾土当令之时,木郁乘土,则发为飧泄。”相似的论述也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之“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说明春季失于调养,风邪内伏,肝旺脾虚则易致夏季飧泄之患。春季肝木当令,情志容易波动,肝气失于疏泄,往往横逆而乘脾土,致使脾胃运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濁,这

    大众健康 2021年8期2021-08-04

  • 从气机升降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肾水渐温而升至肝木,阴中之阳,象万物复苏之春季,树木枝条向四周伸展,芽尖蓄势待长,带着蓬勃生机及发散趋势;肝木积温再升为心火,如烈日炎炎之盛夏,为阳中之阳,纯阳含阴,有潜降之势,火性趋上,光明而炎热,温煦万物,为万物活动提供动力;右路戊土胃阳降而化阴,心火遇寒渐降敛气成肺金,为阳中之阴,如枯叶飘落、萧瑟静寂的秋季,性收敛肃杀;肺金清凉敛降为寒冷肾水,为阴中之阴,似万物沉睡、冰雪皑皑的寒冬,主封藏,纯阴含阳,有升发之意。冬去春来,为阴阳转化、气机升降蕴藏精

    中医学报 2021年8期2021-04-17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内伤发热
    转,温而上升化为肝木之气,肝木之气继续向上温化而成为火热之心气;浊气部分向右旋转成为肃杀萧瑟的肺金之气,肺金之气继续下降而化为寒冷的肾水之气,从而使人体气机形成一周流。概而言之,在混沌中气(土)的旋转作用下,清阳升而浊阴降,阴阳的升降则化生了(肺)金、(肝)木、(心)水、(肾)火四象。土合四象,便是所谓的五行。中土为一气周流之枢纽,亦为气血、津液、精神、形体结聚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均是中土脾胃之气斡旋而成。气五行是在中土气机的主持调解下,阴阳

    河南中医 2021年4期2021-04-17

  • 基于肝脾一体谈脾阴与肝阳*
    于中焦,故脾土被肝木所贼,在《本草新编·芍药》云:“肝木欲取给于胃中之水以自养,而胃土之水,尽为木耗”[4]。肝木主疏泄,主动属阳,太过责之于郁,责之于脾土下陷,因此治疗在于扶脾,脾阳既升,肝郁自开[5]。脾主升清,脾虚不及则肝木乘之,越发虚弱,因此治疗在于平肝,肝平脾运。2 肝脾一体之说中医之五脏各有其位,唯独脾无实体,目前认为解剖学中的胰腺、脾、小肠属于脾的范畴,但肝脏与脾脏亦有共同之处,故笔者认为脾存在于五脏六腑之中。脾为阴中之至阴,至者,极也,意为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2021-04-17

  • 浅析《伤寒论》刺期门穴治疗纵横证
    于肝气旺盛所致。肝木旺盛,木旺乘土,脾土受制约太过而致脾虚,故可导致腹满等脾胃症状。出现谵语症状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肝主语,肝又藏魂,热入肝经血分,魂不归肝,故可出现谵语。二是谵语可因肝木旺盛,木火炽盛,气窒而热,热扰神明而出现[5]。《黄帝内经》载:“肝风盛则多言”。两种解释均是由于肝经病变,肝火旺盛而导致的谵语。由此可见,纵证病位在肝,故刺期门,疏肝泄肝,使肝木缓和,气机调畅,诸症自消。有学者提出《伤寒论》108条所述病证相当于现代春秋季节出现的胃肠型

    中医学报 2021年1期2021-04-17

  • 孙建光从肝论治顽固性咳嗽经验辑要
    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从肝论治往往有奇效,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系感染后呼吸道上皮剥脱致使神经外露,较常人更易受刺激而产生异常反应[1]。临床上多与抗生素的滥用、过敏原增多、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常将本病归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喉源性咳嗽等疾病范畴[2]。中医学则认为本病多由外感而来,其病机多属外感失治,日久邪去正衰,脏腑阴阳气血失和,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而致顽咳不已。《素问·咳论篇》

    吉林中医药 2021年8期2021-03-27

  • 从肝探析五行生克理论与抑郁症病机及治疗的相关性
    之功能;心属火,肝木生心火,木火相生,肝功能失常会波及于心;肺属金,金克木,肺金过盛乘于肝木肝木过盛,肺金偏虚,则肝木反侮于肺金;肾属水,水生木,肝肾为相生关系,肾之疾会传于肝。从肝而论,据五脏生克理论,古又有“肝为五脏之贼”之说。肝功能之异常,会影响脾的功能,使脾失健运,出现脘腹胀满、肢体乏力、面黄、便溏等症。肝失疏泄导致肺气宣降失司,出现咳喘上逆、气短不足等症。肝失疏泄会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失眠,心绪不宁等症。肝失疏泄会导致肾主水的功能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期2021-03-27

  •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士铎治疗中风用药规律分析
    肾水不足以养肝,肝木太燥,木自生风而自仆。”因此采用滋水涵木之法,肾水充足则肝得其养,肝木调达不至于内风自生。人体五脏,肝常有余、肺常不足。一者,肝易过亢,肺失所制,此时可补肺金以增制约肝木之效,则肝木不至于过燥而生内风;二者,肺易不足,肝木相对亢盛,此时宜补益肺金增强克制之效。高频药物关联性研究发现,陈氏论治中风时常以健脾化湿、补益气血、补益肝肾、化痰之药为药对。陈氏认为脾气亏虚,则气血化生乏源,不能化生精微濡养四肢,则四肢萎弱,发为中风。支持度及置信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2021-02-26

  • 从扶木以助先后天之本探讨调肝之法的应用
    引言扶木意指扶助肝木,包含疏肝、养肝、清肝等治法。先天之本代指肾脏,后天之本即指脾胃,意在强调肾和脾胃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前人以肝肾同源立论探讨肝肾两脏生理病理,及肾病治肝、肝肾同治等的可行性[2],亦有以调肝达和为治疗脾胃病要点,并以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治寒热、化痰除湿为治则[3]。《灵枢·外揣》云“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4],认为通过观察外物,以点查面,以面知点,寻找内外变化规律。中医借用取类比象之意,以五行理论类比于脏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2021-01-06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从“土气壅滞”论治小儿抽动障碍
    脾气不升,则左路肝木升发受困,气血运行受阻,肝木郁滞乃现[8]。当中土壅滞时,气化不利,运行不畅,水湿聚集,困阻脾胃,痰浊乃生。痰气互结,壅塞胸中,心神被蒙,可见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土壅滞日久可导致肝木郁滞,而易土壅木滞,土壅木滞时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加之脾主肌肉四肢,可见头项、四肢、肌肉抽动。1.2 木火不畅,肝阳化风小儿稚阴稚阳,五脏六腑功能未完全建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故易五志过极而致风气内动。现代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若有不顺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2021-01-05

  • 吴耀南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伤肝,肝气郁结,肝木横乘脾土,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日久伤及脾肾阳气、肾水下寒从而出现肝区闷闷不适、纳差腹胀、大便溏泄、双膝冷痛、四末冰冷等木郁土湿水寒的表现。黄氏云:“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中气衰则升降窒……”脾胃之气充足则能和济水火,升降金木,反之若中土脾胃斡旋失司则气机升降失调,左路木火升发无力,右路金水敛降不能,则谓之百病由生[1]。所以治疗肝病时对脾胃的顾护是十分关键的,正如明代医家周慎斋所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愈。”1 “

    中医药通报 2021年1期2021-01-04

  • 气机升降理论诊治外感热病经验举隅
    而生心火,肾水随肝木亦左升而上济心火;胃土右降化辛金,肺金随戊土下降,肺气收敛肃降化寒而生肾水,心火随肺金右降而下温肾水。这整个过程,既可以看作是以中气为轴心,带动左升肝肾之气、右降肺心之气的“圆”气向外运动,也可以看作外圈肝升肺降“轮”中影响中土“轴”运转的向内运动。除了五脏的气机升降,人体在五脏以外还有营卫的气化。《四圣心源》中提到“气统于肺……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说明营卫二气是在经络之气血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2期2020-12-09

  • 基于“水寒土湿木郁”探究胃息肉的中医病机
    等作用的事物。故肝木有沟通上下的作用。肾藏水被称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共同被称为元气之本。二者都藏于地下,象征万物之根基[12]。即人体生命活动中,肝木、脾土、肾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理功能的联系紧密,任何一个脏腑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黄元御[13]云:“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风恬。”认为肝、脾、肾皆属于三阴之脏,需要借助阳气的扶持,则阴得阳助生化不息。火为土之母,肾中命门火密,元阳之气充盛,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7期2020-01-14

  •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水涸而火腾矣,肝木受焚,肾何生乎”[1]。“克中生也”,是指一行受其所不胜一方的克制,削弱本行壅滞旺盛的过亢之气,而达到一种轻灵、微妙的平衡,受益无害。如:“肝克土,土得木以疏通,则土有生气矣”[1]。“生不全生”“克不全克”则是从肾入手,专言肾水、肾火。肾水滋柔、温润,诸脏腑皆赖肾水以长养,但是一脏取之多一分,予他脏必然少一分,此所谓“生不全生”[1];肾火为龙雷之火,易动难静,易逆难顺,性格猛烈,诸脏无不受其燥烈之气扰动,但是火性聚则力专,分则势散,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1-10

  • 从肝脾不调探讨四逆散加减治疗泄泻经验
    七八,情志不遂,肝木疏泄失职,横逆中焦克犯脾土,发为此病。临床以四逆散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常获得满意疗效。现基于肝脾不调理论探讨四逆散方治疗泄泻的经验,以期为泄泻的治疗提供新的借鉴。1 基于肝脾不调理论探讨泄泻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泄泻病在中焦脾胃,诚如《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然脾胃之生理功能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与脾(胃)同居中焦,生理情况下,肝气主疏泄,畅达周身气机,而脾胃为人体气机之枢纽,其功用正常皆赖于肝气的条达疏畅,正

    中医研究 2020年6期2020-01-10

  • 基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探讨肝主敷和
    脏腑的生理特点。肝木在接济相火肾水时,也可敷布阳和之气以温煦脾胃。据《伤寒论》中关于“脏寒”之言,肝气条达之性亦调节胃的纳降,木气冲和调达,则胃之收纳降浊有度。乌梅丸乃厥阴病之主方,从乌梅丸药物组成来看:乌梅为君药,可入肝敛肝血,滋补肝阴,得春气之温可补肝体,得生发之性可顺肝用;臣药之蜀椒、细辛和黄连、黄柏,清上温下,可使水火归于其位,以复肝主和,共解上热下寒之象;佐药中辛温之附子、干姜、桂枝,以补肝之阳气,配伍人参补虚安中,当归补养肝血,以白蜜、白饭为丸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5期2020-01-10

  • 春季养生有讲究
    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处理不当易造成“肝木乘脾”,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用辛甘发散、清淡之品以助人体阳气,如黄绿蔬菜、水果、杏仁粥、冰糖银耳羹、百合莲子润肺汤等。不宜食酸涩收敛、寒凉、油腻之品,以防损伤脾阳。若在春季时犯了呼吸系统疾病,饮食上就得注意,不要吃鸡肉或鸡蛋此类生风之物,以免引起呼吸道不适症状(鼻塞、咳嗽、气紧等);慎吃生冷食物(如鱼虾蟹),这些食物会引起脾胃寒湿,导致生痰后呼吸道不适症状加重。在起居方面,春季适宜夜卧早起,睡眠时间一般保

    农家参谋 2020年3期2020-01-03

  • 饮食谨防肠胃病 省酸增甘养“脾气”
    弱,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若肝木疏泄太过,脾胃会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气滞,两者皆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情况。此外,雨水节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而出现浑身沉重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在这一时期,还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由于春季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春季养生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9期2019-09-10

  • 这道菜治好了曹操的头风病
    水能够滋润、涵养肝木,从而使肝木舒展调达,发挥正常的功能。若肾水不足,则肝木得不到良好的滋养,从而引动肝风令其上犯头顶,发为头风病。因此,治疗头风病,除了用天麻治肝定风外,还当配合使用杜仲以补肾养肝。如此则肝风得以平息,头风病得以治疗。天麻与杜仲合用是非常好的配伍,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如头痛身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肌肉劳损、关节疼痛等。当然,曹操鸡中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是天麻。天麻、杜仲之所以与鸡同用,实是因为曹操的厨师了

    保健与生活 2019年4期2019-08-01

  • 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的关系探讨
    肾水随之左升而化肝木,肝血温升,化热而生心火;戊土右转,心火随之右降而化肺金,肺气清降,化寒而生肾水。由此构成一个脏腑气机运动的圆,运转这一圆圈的关键,则在于中央之脾升胃降[4]。脾胃互为表里而气机一升一降,合《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之意。以此推之,其余互为表里、手足同名经经气,气机运行方向也应是一升一降。依各脏腑核心功能简述其气机升降方向如下:脾主升,则肺气宜降;胃主降,大肠之气宜升。肺气能顺利下降,则金能生水,大肠之气能升,则燥能平湿。因此脾、大肠为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期2019-02-26

  • 秋季润燥,按照“五行”吃
    角度上讲,酸味属肝木,肺金克肝木,秋季金气萧肃,更容易克制肝木,所以,还应该多吃入肝补肝的酸味食物,以防被克制太过。绿色入肝,多吃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因为绿色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常吃对肝脏有利。民间有种说法,几天不吃绿叶菜的人容易上火,因为青色入肝,性多寒凉,有解毒平肝、清热泻火的功效。多吃黄色、黑色食物到了秋季,许多人容易产生口鼻、皮肤、呼吸道的干燥症状。而根据相生理论,土生金,健脾强胃可以促进水谷运化精津以润肺,黄色属土,所以可以多吃黄色食

    幸福·健康版 2018年9期2018-12-15

  • 五脏盛衰养生律
    宜减酸味食物以防肝木之气太旺而影响脾(胃)土;也可增加甘味食物助脾,对抗肝木旺而制约脾土。夏季之时时心脏功能旺盛,宜减少苦味食物以防心火太旺而影响肺金;也可增加辛味食物助肺,对抗心火制约肺金。秋季之时是肺脏功能旺盛,宜减少辛味食物以防肺金之气太旺而影响肝木;也可增加酸味食物助肝,对抗肺金制约肝木。冬季之时是肾脏功能旺盛,宜减少成味食物以防肾水太旺而影响心火;也可增加苦味食物助心,对抗肾水制约心火。由于脾(胃)土旺于每季末18天,一般饮食以淡味为主,即能养脾

    晚晴 2018年2期2018-12-06

  • 秋季润燥,按照“五行”吃
    角度上讲,酸味属肝木,肺金克肝木,秋季金气萧肃,更容易克制肝木,所以,还应该多吃入肝补肝的酸味食物,以防被克制太过。绿色入肝,多吃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因为绿色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常吃对肝脏有利。民间有种说法,几天不吃绿叶菜的人容易上火,因为青色入肝,性多寒凉,有解毒平肝、清热泻火的功效。多吃黄色、黑色食物到了秋季,许多人容易产生口鼻、皮肤、呼吸道的干燥症状。而根据相生理论,土生金,健脾强胃可以促进水谷运化精津以润肺,黄色属土,所以可以多吃黄色食

    幸福 2018年27期2018-10-15

  • 黄元御论治消渴理论初探
    为心火,半升而化肝木,胃之浊气右转降而化为肾水,半降而化肺金。脾升胃降,肝升肺降,水火交济,燥湿相得,一气周流。若中土斡旋不能,左旋之气当升不升,右转之气当降不降,气机升降逆乱则百病丛生。黄氏认为,消渴病亦为枢轴运动逆乱所致,其病机在于气机升降逆乱而上下二气不交,而病机之本责之于厥阴。1 消渴病机为上下二气不交黄元御在对消渴发病的病机论述中提到了四对关系:心(丁火)和肾(癸水)、胆(甲木)和三焦(相火)、肺(辛金)和肝(乙木)、胃(戊土)和脾(己土)。在他

    中医药通报 2018年1期2018-01-18

  • 名医张锡纯验方
    之上吐下泻,原系肝木挟外感之毒克伐脾胃,乃当其病势犹未横恣,急以酸石榴敛伐肝木,使不至助邪为虐致吐泻不已,则元气不漓,自可以抗御毒菌,况酸石榴之味至酸,原有消除毒菌之力乎?古方治霍乱多用木瓜,取其酸能敛肝也,酸石榴之酸远胜木瓜,是以有效也。水晶桃组成:核桃仁500克,柿霜饼500克。主治:咳嗽、喘逆、腰膝酸痛或四肢无力。用法:先将核桃仁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融化为一,晾凉,随意服之。

    保健与生活 2017年9期2017-04-16

  • 春季该食甘还是食酸要看体质
    火,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克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又是“多酸”又是“减酸益甘”难怪老百姓迷惑不解。春季是肝木当令,木气最旺,人体气血的生发条畅有待肝的疏泄功能,当肝血虚,肝气不足,气血生发乏力,人体就会出现春季生发机能不足现象,如头晕乏力,心情郁闷,不愿活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月经不调等心理和躯体的表现,这个时候,可以适当食酸,但不能过酸,饮食宜酸甘淡为主。如果春季一到,您就想往外跑,见到大家就很开心,但活动时间稍长一点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3期2017-03-30

  • 《金匮要略》用牡丹皮汤方
    渴,小便反多。以肝木藏血而性疏泄,木郁血凝,不能疏泄水道,风生而燥盛,故上为消渴而下为淋涩。及其积郁怒发,一泄而不藏,则膀胱失约而小便不禁。丹皮行血清风,调通塞之宜也。鳖甲煎丸鳖甲十二分,乌扇(射干)、黄芩、鼠妇、干姜、大黄、桂枝(肉桂)、石韦、厚朴、瞿麦、紫葳、阿胶各三分,柴胡、蜣螂各六分,芍药、牡丹、土鳖各五分,蜂房四分,赤硝十二分,桃仁二分,人参、半夏、葶苈各一分。用之治久疟而为癥瘕。桂枝茯苓丸桂枝(肉桂)、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用之治妊娠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期2017-01-28

  • 温补肾阳脐疗调治肝郁疾病2则
    鼓动阴精上升,则肝木生发之气不足,不足则郁,郁而生风,克犯脾土,肾阳不足,脾阳亦虚,不能经受横逆之肝气克犯,遂出现泄泻、眠差、不思饮食等症状。若肾阳充足,则肝木生发之气旺,木气顺达,温暖之气上升而化心火,温暖血液,布达周身,则人身不病。以肝为刚脏,而无虚证,此种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肝木之气,有如初生的麦芽,若营养充足,麦芽自能破土而出,如若营养不良,则冲击之力不足,即不能破土而出,麦芽有营养不足之时,而无营养过剩致病之说。人身亦是如此,此营养物质好比肾中水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2017-01-15

  • 张山雷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浅析*
    证、柔肝理木治疗肝木侮土证、补肝滋肾治疗肝肾阴虚证的经验,并阐述张氏运用乌药、延胡索、白芍、川楝子、狗脊、枸杞子等的独到见解,可资临床借鉴。张山雷 从肝论治 脾胃病近贤张山雷先生,对前人著述均能阐发其要义,取其精华,立论皆源于积学心得,博古融今,衷中参西。对中风、疡科、内科、妇科、脉学、本草等均有独特的阐发。在辨治胃脘痛、痞胀、吐酸、腹痛、泄泻等脾胃病方面,张氏多从肝论治,或疏肝行气,或柔肝理木,或补肝滋肾。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1 疏肝行气中医学认为,脾主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9期2017-01-14

  • 春季阴虚之人要“滋阴清肝”
    ,津液不足,那么肝木生发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会有一系列的反应。滋阴清肝“一贯煎”我给她开了一个食疗的方子,很简单,就是熟地九克、生地十五克、沙参九克、麦冬九克、枸杞子九克、当归三克、猪脊骨一节,熬汤喝,每日一副,这个方子在中医里面叫一贯煎,原方里面没有熟地,是我加的,猪脊骨也是我加入的,为的是加强滋阴的效果,原方还有一味药叫川楝子,也叫金铃子,如果患者肝火大,可以加入三克或者六克,我一般是用三天,肝火去掉了就不用这味药了。这个方子是滋阴清肝的,都是药食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3期2016-03-21

  • 春季阴虚之人要“滋阴清肝”
    ,津液不足,那么肝木生发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会有一系列的反应。滋阴清肝“一贯煎”我给她开了一个食疗的方子,很简单,就是熟地九克、生地十五克、沙参九克、麦冬九克、枸杞子九克、当归三克、猪脊骨一节,熬汤喝,每日一副,这个方子在中医里面叫一贯煎,原方里面没有熟地,是我加的,猪脊骨也是我加入的,为的是加强滋阴的效果,原方还有一味药叫川楝子,也叫金铃子,如果患者肝火大,可以加入三克或者六克,我一般是用三天,肝火去掉了就不用这味药了。这个方子是滋阴清肝的,都是药食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3期2016-03-21

  • 戴永生教授运用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经验拾粹
    用五行辨证 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经验拾粹康坚强 罗旭慧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总结戴永生教授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治肝病传脾之病,在临床辨治中细分阴木、阳木,阴土、阳土,临床辨证论治中要加以注意区分,肝气乘脾之脘腹胀痛证,病机有脾土先虚,肝木不舒,横逆犯脾,脾土失运者,治法要采用培土泄木,方可用六君子汤加白芍、木香。肝气乘胃之呕酸证,病机为肝气乘胃,胃失和降,携肝胃病化之酸上升,五行治法多用泄木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3期2016-01-30

  • 高体三教授运用乌梅丸经验*
    跟师学习,从厥阴肝木功能失调而累及脾肾,实为三阴合病,以肝病为主[1],重新认识了乌梅丸,扩展了临床运用范围。1 病因病机分析高老认为乌梅丸为三阴合病之主方,并提出“厥阴肝木功能失调而累及脾肾,实为三阴合病,以肝病为主”之总纲。厥阴病乌梅丸证的病因病机实为脾肾阳虚,肝正气(阳、气、血)虚弱,升发乏源,则木郁木陷,而生虚风(肝风是有虚实之分的),木为水火之中气,肝木既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上热下寒生也。正常生理状态足厥阴肝木稟受坎阳火胎,足太阴脾土滋养,肝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2016-01-28

  • 处暑防秋燥
    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适量地多吃些酸性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再过一段时间橘子和山楂都将要成熟,这两种食物都是酸性食物的代表,可以达到保肝护肺的目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秋季需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西红柿、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季里必不可少的食物。加温食补到了秋季食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养生方式,特别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3期2015-10-30

  • 秋季润燥,按照“五行”吃
    角度上讲,酸味属肝木,肺金克肝木,秋季金气萧肃,更容易克制肝木,所以,还应该多吃入肝补肝的酸味食物,以防被克制太过。绿色入肝,多吃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因为绿色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常吃对肝脏有利。民间有种说法,几天不吃绿叶菜的人容易上火,因为青色入肝,性多寒凉,有解毒平肝、清热泻火的功效。多吃黄色、黑色食物到了秋季,许多人容易产生口鼻、皮肤、呼吸道的干燥症状。而根据相生理论,土生金,健脾强胃可以促进水谷运化精津以润肺,黄色属土,所以,可以多吃黄色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9期2015-09-12

  • 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治疗肝病经验※
    脏,主水藏精而生肝木,内蕴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坎中之阳是为一身阳气之根,正如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大宝论》云:“万物之生由乎阳……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而人身形体的壮盛,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赖于肾阳的激发和促进,如《医理真传》:“凡人之身,皆赖一团真火”、“真气存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亡”。肝者,足厥阴风木,木生于水,肝木的盛壮需要肾水的涵养滋续,肝木禀受坎阳火胎,故而木实始能化火。“坎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9期2015-01-31

  • 医易相通 ——以少阳象解肝之体阴用阳
    、麦芽、茵陈顺应肝木少阳生发之性的用意,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参考。易经,少阳,肝,体阴用阳《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与太阴,是我国古代哲学在两仪 (阴阳)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进一步划分和初步的量化。少阳象,阴爻在下,阳爻于上,代表少阳乃从阴而生,向阳而化。从阴阳之量的角度来看,少阳是初具阳气,但量尚不够多;虽有阴分,但已逐渐消散。在阴阳消长的过程中,少阳是处于一个中间阶段。医易同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2015-01-24

  • 黄元御使用桂枝、茯苓治疗月经病探析
    肾,中气虚弱,则肝木郁陷而愈欲疏泄,木愈泄而金愈敛,气虚收敛不及,则月经先期而至。黄氏认为月经先期是因肝木疏泄过旺,肺气收敛不及所致,创制“桂枝姜苓汤”治月经先期,方药:桂枝、茯苓、丹皮、首乌、干姜、芍药各三钱,甘草二钱。桂枝达肝气之郁,温经通阳;茯苓利水燥土,泻水而去湿;何首乌味甘,性涩,入足厥阴肝经,养血荣筋,息风润燥,敛肝气之疏泄;因肝木疏泄过旺,木生风,风燥血热,故加芍药清风木之燥,合甘草酸甘敛阴;牡丹皮辛凉疏利,清血热,泄郁热而清风燥。黄氏认为肝

    江苏中医药 2014年3期2014-04-15

  • 疏肝达胃、佐金制木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天士早有明训:“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肝郁易化热、化火,肝热、肝火移于阳明,胃热壅盛,则热盛肉腐成脓,或素体肝血不足,肝体失于濡养,则可加重肝气郁滞;或素体阳盛,胃气壅实,嗜食辛辣炙之物,则土壅木郁,肝胃郁热是该病证主要的发病机制,而乳头内陷,肝络失于通畅是其发病的基本条件[1]。治疗上推崇叶天士“安胃和肝”之法。故尤当重视肝主疏泄的功能,治疗勿忘其体,同时调燮肝脏与胃之间的关系,使木不乘土,肝木能疏泄胃土,则胃气无贼邪之虑。治法谨遵王行宽[2]教授治肝病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0期2013-08-15

  • 从五行学说认识肝(胆)脾(胃)关系及治疗
    的升清作用必赖以肝木升发之气制约,而胃的降浊作用必赖以胆木的下降之气的制约,这样才能“升降调和”。若肝胆之气失调,则能影响脾或胃而发病。这类疾病,一般都称为“木克土”。肝木太旺则克脾土,而胆木太旺克胃土,其克又有“太过”与不及之分,也就是说,肝胆之气的“太过”与“不及”,均能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如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皆能影响到脾,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四逆散”证、“逍遥散”证的脘协不舒、抑郁不乐、善太息、饮食不香等是“肝气郁结”所致。其“郁结”即是肝气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8期2013-02-02

  • 陈士铎燥证论治探析
    气,清肺金之火;肝木燥则用白芍、熟地濡润之药或用四物汤补益肝中之血。2.2 重在补肾,强调肾水 《外经微言》认为,“肾属水,先天真水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此肾脏所以有补无泻也”。不足宜补,有余宜泻,亦是其常,然而治肾之水火,不尚泻尚补。陈士铎认为“肾中水火,各脏腑之所取资也,故可补不可泻,而水尤不可泻也。各脏腑有火无水,皆肾水滋之,一泻水则各脏腑立槁矣。故水亏者补水,而火亏者亦必补水,盖水旺则火衰,水生则火长也”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2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