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胸部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2021-04-17 18:08彭立娉王育林
中医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气经穴任脉

彭立娉,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取象比类是经穴命名的重要方式,而经穴命名所取之“象”往往与穴位所在人体部位密切相关。当外界的某一事物在自然界的相对位置与腧穴在人体体表的所在部位相似时,古人往往用这一事物来命名此穴[1]。从人体整体来看,古人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效法天、地、人三才,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命名来源于天文星象等事物的腧穴多分布于人体的上部(头、面、胸、腹);命名来源于地理地貌等事物的腧穴多分布于人体的下部(肘膝关节以下);命名来源于人及人的活动场所(建筑)的腧穴多分布于人体的中部(胸、腹、腰、背)[2]。从人体的某一部位来看,根据我国上北下南、建筑坐北朝南的地理特点,按照任脉由下向上经气流注的方向,以任脉为中心线的胸部腧穴的排布与中国上古时期的宫室建筑的内部结构非常相似。胸部内藏心肺,心为君主之官,则胸腔象征君主的宫城,故胸部经穴命名与中国古代宫室建筑密切相关,综合取象了宫室建筑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特点。本文围绕胸部经穴名称与古代建筑的关系展开详细的探讨。

1 腧穴专名化和腧穴归经

腧穴早期以“手太阳”“足少阴”等类经脉名的形式命名,随着穴位数量的增加,为了准确区分,产生了专名化的腧穴。这些专名化的腧穴在名称上与经脉的关系减弱,与所在部位的联系增强。至《黄帝内经》完成时期,头身部腧穴大部分已经完成了专名化的过程,而四肢部腧穴中仍有大量的“类经脉名”存在[3]。《黄帝明堂经》已收录了349个专名化的腧穴。其中只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被归入经脉,其他腧穴均未归经,仅按身体部位分行排列,在大部分穴位下标明其“脉气所发”。隋唐之后,各家才分别按腧穴脉气所发和距经脉远近等将349个腧穴归经。然而,由于部位腧穴未标明“脉气所发”,又有大量腧穴标注有两条及两条以上经脉脉气所发,腧穴归经存在众多分歧,面临诸多困难[4]。

笔者认为,头身部的穴位比四肢部更早地完成了专名化的进程,更晚地归入到经脉之中,与经脉的联系较弱,与所在人体部位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对于头身部诸穴,按部位探讨其命名理据非常必要。

2 胸部经穴的主治病证

胸部经穴在主治病证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针灸甲乙经》卷九《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与《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5]两篇中对胸部经穴的主治病证有两段集中的论述,从中可以概括得出,胸部经穴大多可以治疗咳逆上气、胸胁满痛等局部症状。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同一经脉的腧穴在主治病证上并未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而同一部位(尤其是头身部)不同经脉的腧穴却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这进一步提示我们,按部位探讨腧穴命名理据的必要性。

3 胸部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胸部经穴命名具有明显的取象比拟中国上古时期宫室建筑的特点。这里的“建筑”既包括“堂”“宫”等土木建筑,又包括“乡”“封”等活动区域。既包括“府”“房”等经气会集的地方,也包括“窗”“门”等经气出入的通道[1]。笔者参考《针灸甲乙经》卷三中腧穴排布顺序,将胸部经穴分行进行考证,探讨其建筑特征。为了叙述的完整性,将位于上腹部,胸腹交界之处的巨阙和鸠尾两穴也归入其内。

3.1 胸部中轴线上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3.1.1 巨阙“阙”为“缺”的古字,可作豁口、空缺义。《说文解字注》释“阙”为“门观也”[6]。古代宫室建筑前建有高台,台上建楼观,左右各一,供观望之用。两观之间通有道路,如一缺口,故以“阙”字命名。徐锴云:“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7]。”其后,“阙”字常用来泛指宫门和帝王居住的场所。“巨”为大义。胸腔象征君主的宫城,此穴正位于上腹部中轴线上胸腹相交的地方,是任脉经气由腹入胸的大门,胸腹分别清浊的格界,故以巨阙命名,象征宫殿正中尊贵的大门。本穴为心募。心主神,募,聚也。胸部诸穴位多有调理神志的作用,因为心主所居,且位于身体的上清之位,主治胸满、瘛疭、霍乱、吐逆、痰饮、心痛等清浊相干之证[8]。

3.1.2 鸠尾鸠为部分鸠鸽科鸟类的统称,常常特指其中体型较小而尾长的种类。肋骨分歧,如张两翼,剑突中垂,有如禽尾,故剑突别名鸠尾骨,以其如鸟尾般掩蔽之态,故又名蔽骨。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剑突之下,因而得名。《针灸甲乙经》记载,鸠尾穴别称尾翳,会阴穴别称屏翳,对此历代存在争议。《灵枢·经脉》云:“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9]。”首次提出任脉的别络为尾翳,又指出任脉之络的主治病候为“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然而,尾翳只是一个不经常使用的腧穴别名,任脉络穴的具体位置尚难确定。《黄帝明堂经》既将鸠尾穴称为“任脉之别”,又将会阴穴称为“任脉别络”,同时将《灵枢·经脉》中提出的“腹皮痛”“瘙痒”等任脉之络的主治病候分别归入二穴的主治之中[10]。此后,任脉之别的具体所指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任脉络穴为会阴穴,别称尾翳,鸠尾非任脉络穴,别称为屏翳。屏门为宫室建筑门后的小墙,亦称照壁,位于宫室正门与庭院之间,起遮挡掩蔽的作用。《说文解字注》释“屏”为“蔽也”[6],释“翳”为“华盖也”[6],亦引申为遮蔽义。鸠尾穴正位于巨阙穴与中庭穴之间,取象宫屏门的相对位置特点。同时,鸠尾穴位于剑突之下,剑突又名蔽骨,“屏”与“翳”皆为蔽义,故又取象屏门遮盖掩蔽的功能特点。从这一点上鸠尾穴别名屏翳更为适合。关于尾翳、屏翳的详细辨析,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具体阐述,于此不再赘言。

3.1.3 中庭、玉堂、紫宫上古时期宫室建筑整体面向南方,其主体分为堂、室、房三个部分。堂位于建筑的最前面,是祭祀神灵或处理政务的地方。堂后为室,室的两旁为东房、西房,为人居住和储物的地方。整个建筑建立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故堂前有阶,阶下为庭院,由庭院进入堂、室必须登阶,成语“登堂入室”即反映了庭、堂、室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11]。中庭、玉堂、紫宫三穴严格模拟了宫室建筑中庭、堂、室的相对位置特点,以下进行具体介绍。

庭为庭院,堂前阶下的院子。《楚辞·九叹·思古》曰:“藜棘树于中庭。”王逸注云:“堂下谓之庭[12]。”《管子·中匡》曰:“倍屏而立…少进中庭…少进中堂……[13]”可以看出,庭位于屏门与堂之间。《说文解字注》曰:“中,内也[6]。”“中”表内义,引申为表方位的中间义。此处“中”为内义,“中庭”即“庭中”,此为古文常见用法。例如,《诗经》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14]。”讲葛在山谷之中蔓延,“中谷”即为“谷中”。《说文解字注》云:“廇,中庭也。”段玉裁注曰:“中庭者,庭之中也[6]。”笔者考查含有“中”字的经穴名,如中脘、中府、中渎、中封、中渚、中都、委中、肩中俞、中膂俞等,“中”字在穴名中均表内义或中间义。

中府穴别名膺中俞,又称府中俞,则“中府”即“府中”;中膂俞别名脊内俞,《国语》释“膂”为“脊也”,则“中膂”即“膂中”,脊内也。因此,中庭即为庭院之中,此穴正位于玉堂之前,屏翳之后,同宫室建筑中堂前阶下与屏门之间的庭院的位置非常相似,命名即来源于此。

堂指高大的房屋,其位于宫室建筑的最前面,建立在高阶之上,称堂以其高显貌。《说文解字》释堂为“殿也”,段玉裁注云:“古曰堂,汉以后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6]。”“玉”为贵称,玉堂即玉饰的殿堂,为宫殿的美称,汉有宫殿名为玉堂,后泛指房屋的正厅。堂前有庭,堂后有室,玉堂穴正位于中庭穴与房屋的正室“紫宫”之间,命名比拟了堂的位置特点。

《尔雅·释宫》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15]。”《说文》释宫为“室也”,段玉裁注云:“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不别也[6]。”宫即为室,本义为居室的总称,秦汉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紫为阳极之色,是帝王之贵色。有星名紫微垣者,又名紫微宫、紫宫,《宋史·天文志》云:“紫微垣……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16]。”隋唐时期洛阳的宫城亦称为紫微宫,故紫宫特指帝王的居所。此穴正当心君之外,位于玉堂穴之后,为心君所居之正室,命名即来源于此。本穴主治与玉堂穴相似,都能治疗胸满骨痛,呕逆烦心。

3.1.4 天突《说文解字注》释“天”为“颠也”,释“突”为“犬从穴中暂出也”[6]。

“天”为上义。“突”本义为不久、突然;又有穿、破之义;引申为突出、鼓起;又引申为烟囱。天突穴正位于胸骨上窝的中央,为胸部的最上方,命名取象比拟了烟囱的位置特点。同时针刺此穴能通利胸中的滞涩之气,引郁气上出。《针灸甲乙经》云:“卫气留于脉中,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积于上者,泻人迎、天突喉中……[5]”命名比拟了建筑中烟囱的功能特点。

3.2 胸部第一侧线上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3.2.1 步廊汉代宫室建筑庭院两旁常常布有廊庑。《说文解字》释“廊”为“东西序也”[17],释“庑”为“堂下周屋”[6]。堂东西两侧的墙称为序,序外各有一个小夹室称为阁,阁前为厢。廊庑即为东西厢之上有屋檐,下无挂壁者,即今之游廊。步廊穴分布于中庭穴的两侧,犹如庭院两边游廊环绕,命名取象比拟了廊庑的相对位置特点。

3.2.2 神封、灵墟、神藏神封、灵墟、神藏三穴均为足少阴脉气所发,从名称来看均表神灵居住的地方,以下具体分析。

《说文解字注》释“神”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释“灵”曰“巫也,以玉事神”[6]。《广韵》云:“神,灵也[18]。”《大戴礼记·曾子问》云:“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19]。”二者均可泛指神灵,对文则异,散文则通。

“封”为会意字,据其篆书字形,左边为土堆上生长着树木,右边为一只手,象征着聚土植树以为疆界。《说文解字注》释“封”为“爵诸侯之土也”[6]。本义指土地、国家的边界,引申指国土、疆域,又引申有高、大之义;由土堆引申出坟堆之义,以及堆土筑坟、筑坛祭天等动词意义;又由边界引申为封闭、贮藏之义。

“虚”为“墟”的古字。《说文解字》释“虚”为“大丘也”,又云“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段玉裁注云“虚者,今之墟字”“虚本谓大丘,大则空旷,故引申之为空虚”“虚,犹聚也,居也,引申为虚落,今作墟[6]”。虚本义指大土丘,古代“四邑为丘”,丘为人类的聚居单位,故虚有村落、墟落义。由“大”引申出空虚、空旷之义;由土丘引申有坟墓之义。

“臧”为“藏”的古字。《说文解字》释“臧”为“善也”,段玉裁注云“凡物善者必隐于内也”[6],由此引申出隐藏义,进而引申为储存东西的地方、收藏财务的府库,又有埋葬、坟墓义。

综上,封、墟、藏均指人或物聚居的地方,神封、灵墟、神藏则为神灵所居之处。封、墟均有土堆、土丘的义素,又引申有高大、空旷等意义。神封、灵墟二穴恰位于胸部隆起之处,形似山丘,同时胸腔为人体上清之处,神灵所居尤喜胸廓之清虚空旷,二穴命名取象其所在胸部的形态特点。封、藏均有隐藏义,《针灸甲乙经》在论述肾经循行时提道“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5]。此二穴恰位于肾经的分支络心之处,心藏神,肾主封藏,故两穴命名均有神灵封藏之义。此外,封、墟、藏均引申有坟墓的意义,三穴分布于宫城周边,或取象比拟君主祭祀宗庙之处。

3.2.3 俞府俞府别名输府,为足少阴脉气所发。“俞”即传输。《说文》释“府”为“文书藏也”[6]。郑玄注《周礼·天官》云:“百官所居曰府[20]。”注《周礼·春官》云:“府,物所藏。”贾公彦疏曰:“凡物所聚皆曰府,官人所聚曰官府,在人身中饮食所聚谓之六府[20]。”“府”有聚集义。既可指储存文书或财物的场所,又可指贵族居住的地方或官员办公的场所。《针灸甲乙经》记载足少阴经经脉运行路线“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5],俞府穴恰为足少阴脉气所发的最后一穴,为足少阴经气聚集的地方,又是其经气由胸部传入咽喉之处,故取“俞”为传输,“府”为聚集之义。同时本穴与库房、中府两穴均位于宫室建筑后方,左右环绕,为官员治事、贵族居住、储存财务的所在。

3.3 胸部第二侧线上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3.3.1 气户《说文解字注》释“户”云“半门曰户”[6],释“门”云“从二户”[6]。《玉篇·门部》云:“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21]。”门、户均表经气出入的地方,门较户为大,户较门为小,气户穴位于库房、屋翳之上,为东西房屋所开之户,是经气出入较小的通道。

3.3.2 库房库为储存财物的地方。《释名·释宫室》曰:“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22]。”正室两旁有东房、西房。《说文解字》释“房”云“室在旁也”。段玉裁注云:“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6]。”库房穴位于紫宫正室两侧,象征宫室中储物的场所。

3.3.3 屋翳《说文解字注》释“屋”为“居也”。段玉裁注云“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曰屋。[6]”屋为居住的房屋,又有覆盖义。翳为遮蔽义。本穴与库房穴均位于正室紫宫两旁,屋翳穴又位于膺窗之上,取屋檐蔽覆之义。

3.3.4 膺窗《说文》释“膺”为“匈也”[6],“匈”为“胸”的古字。膺即胸也,又可特指胸部两侧肌肉隆起之处。窗为采光通风的地方,与门、户等均象征经气出入之处,然窗之通多属清,门之通多属浊。膺窗穴恰位于胸部肌肉隆起的地方,故命名以“膺”;胸腔为人体清虚空旷之处,故名之以“窗”。《说文解字》云:“在墙曰牖,在屋曰窗。”段玉裁注云:“屋在上者也[6]。”本穴恰位于屋翳穴之下,为东西房屋檐下之窗。同时针刺本穴能通利胸中之气,主治短气、胸满、乳痈等。命名取象窗之位置和功能特点。

3.4 胸部第三侧线上经穴命名与古代建筑的关系

3.4.1 胸乡“匈”为“胸”的古字。《说文》释“匈”为“膺也”。段玉裁注云:“膺自其外言之无不当也,匈自其中言之无不容也[6]。”胸乡穴正位于膺窗穴之外,膺、胸互为转注,膺侧重于担当,胸侧重于广阔包容。“乡”为行政区域名,泛指面积广阔的地区。胸乡穴位于胸部两侧,所在部位平坦开阔,胸腔宽广包容,命名取象所在部位的形态特点。

3.4.2 中府、云门《针灸甲乙经》记载中府穴为“手太阴之会”,一经不该称“会”,必有脱文。考证《黄帝明堂经》《素问》王冰注,均记载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杨上善注曰:“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曰中府[23]。”肺经起自中焦,水谷精微之气由中焦上传入肺,由肺蒸腾气化、布散全身。中府穴在位于周荣穴之后,脾经的延长线上,为手足太阴之会,且为肺募,府、募均表聚集义,故此穴为中焦脾土之气上传入肺,脾肺二经之气合聚的地方。肺为相傅之官,肺之募穴取名中府,比喻官员聚集治事的地方。“中”字之前很多学者解释为中气,笔者认为“中”表内义,中府即府中。其别名膺中俞,又名府中俞,可以证明,具体见前文“中庭”条。

云门穴现被归入肺经,诸家据此解释穴名为肺经之气蒸腾气化的门户。考证《针灸甲乙经》,云门穴为“太阴脉气所发”。此后该穴归经存在分歧。王冰注《水热穴论》《医心方》等将其归入足太阴经,王冰注《气穴论》《刺热论》等又将其归入手太阴经;黄龙祥先生亦对云门穴的归经进行过论证,认为其应归入足太阴经[4]。《说文解字》释“云”为“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段玉裁注云:“象自下回转而上也[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24]。”云门穴位于脾经的延长线上,居中府穴之上,水谷精微之气由中焦脾土上传入肺,在中府穴合聚之后,由云门穴气化飞升,布散周身。经穴中常用水、气等物质的运行比喻经气的流注,此处用云自下而上回转之形比喻经气从中焦脾土上传至肺的过程。穴名中含有“门”字的经穴常与以建筑命名的经穴相邻[25]。本穴临近中府穴,开中府之门,为手足太阴之气蒸腾气化的门户。命名与气户穴相类,为经气出胸腔较大的通路。

4 结语

腧穴取象比类的命名方式与腧穴所处人体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头身部穴位比四肢部更早地完成了专名化的进程,更晚地归入到经脉之中,与经脉的联系较弱,与所在人体部位的联系更加紧密。胸部腧穴在主治病候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命名上明显地取象和比拟了古代宫室建筑的位置、形态与功能特点。从“正门”巨阙进入宫城,经过“屏门”屏翳、“庭院”中庭,到达“前殿”玉堂、“正室”紫宫。庭院两边,有“游廊”步廊环抱;正室两旁,有东西“房屋”库房、屋翳分布;东西屋檐之下,各开“小窗”膺窗;又有祭祀宗庙、神灵封藏的地方神藏、灵墟、神封间夹其中。宫城后方有官员办公、贵族居住或收藏财物的场所中府、俞府,各开“门户”云门、气户与外沟通。宫城的周边分布有面积广阔的“行政区域”胸乡。

猜你喜欢
经气经穴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人体经脉养生律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
浅谈尺胫针疗法中“痛位在任脉,取少阴皮部”*
古代文献中各类病证的常用经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