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策略分析

2021-04-18 14:20邰小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摘要:互联网时代来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信息发布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意味着信息内容泥沙俱下,各种信息充斥互联网平台。新闻如果不具备真实性和权威性,就很容易误导受众。因此学校在针对新闻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确保课程设置真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还要保证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新闻敏感。

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如何设置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分析新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218-03

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时,既要注重新闻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与输出,又要确保课程设置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求,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具备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够不断增强新闻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要迎合当今新媒体发展潮流,注重采用创新性的课程引导方法,在培育学生新闻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文章首先分析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改革办法。

一、高职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是发布新闻最主要的渠道,其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取代。然而,新媒体的发展重构了传媒格局。

全面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遵循这样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许多地方高职院校在制定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十分注意结合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植入新媒体、融媒体的相关专业课程,紧跟时代的步伐,建设具有创新思想和服务意识的新闻传播专业。

就目前来说,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实际要求,将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足开实。

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按教学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开设,并按规定课程门数开设。

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内外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全面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并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将技能与小论文(毕业作品阐述)相结合。

在专业课中,自主开设了特色课程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即兴口语表达技巧等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并添加了影视配音艺术这类的专业拓展课,在不违背总体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1]。

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研结合、校企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性强,专业特点显著。

新闻专业“学历+技能”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使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大大提升,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新闻传播专业理论+实践”的课程设置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二、高职院校新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新闻专业教学课程设计形式单一

在新闻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新闻制作的主要方式、中外新闻事业发展脉络、新闻评论等多方面的理论性知识,同时还要在相应的课程实践环节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运用能力。

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课程设置都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比如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只注重理论课程时间的安排,且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大多只会通过口头强调的方式对重点进行提醒,很少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类教学活动,对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的实际指导更少[2]。这是教师本身职业能力缺失的表现,由于实践课程的缺乏,很多学生在进行新闻内容制作的时候仅限于纸上谈兵,在一些重点内容和重点方法的运用上总是存在局限,这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新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为此,很多学者认为,改变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的主要形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应该能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新闻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创新性不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强调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时,一定要进行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确保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输出。

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新闻专业的教师在新闻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新闻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只会按照教材所安排的内容依次进行教学,但是某些内容虽然在教材上间隔较远,但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迁移性和联系性比较强。教师在新闻知识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对原本整体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过度遵守课本教材的顺序安排,忽略了具体教学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输出的时候,不注重采用创新性的手法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而是一味采用强制性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一些新的理论教学活动时,会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专业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新闻专业课程的有效构建。

(三)不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许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因为新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新闻敏感。

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新闻专业课程教学中忽视了课程思政内容的针对性设计和融入,它们只将对学生新闻敏感的有效引导和培育作为主要思政内容,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学生,在新闻素养和党性修养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成了许多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改革的一大缺陷。

另外,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也有较其他专业而言让人深感不足的表现,让人感到“本该满腹经纶、文笔流畅的文科新闻学生”却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杂家”学艺不全的表现,这也是新闻专业教学设计中缺失课程思政带来的不足的表现。教学设计中缺失课程思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不高,综合素养也不高。

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使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大大提升,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特别是建立校企合作之后,学生得益于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培训,对自身有了非常客观的定位,摒弃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诸多不利于就业的思想,从而能很快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团队合作能力。

但学生的其他能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而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修养、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技能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就目前来看,在普遍采用“2+1”教学模式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还是非常欠缺的,尤其是在新闻这类文学类专业中,在以技术、技能为主要培育目标的高职专科教育系统里更是严重缺乏。

三、高职院校新闻专业课程设计与改革的策略

(一)增强新闻专业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融合输出

在针对学生开展新闻专业教学活动时,除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输出,更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新闻事件的根本来源是社会生活,所以在进行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必须强化实践课程的构建。

例如,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可以将新闻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理论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教师可以重点强调新闻专业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闻的有关理论概念,强调对新闻内容进行制作和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二个部分为实践部分,在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必须采用实践实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新闻的解读和调查,通过对社会热点新闻的解读和调查,让学生透过不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新闻的辨别能力,这才是提高学生新闻专业能力的核心所在[3]。

因此,学校在进行新闻专业课程构建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最好是能够将新闻专业的课程划分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对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新闻专业学习更加符合新闻的发展规律。

(二)融合现当代科技手段,增强学生的新闻辨别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最大的便利性就在于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输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可以尝试进行翻转视频体系的构建。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选择的教材进行新闻专业知识的提取和转化。提取知识并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符合现当代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新闻翻转视频资源的吸引力。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那就是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4]。教师在进行新闻特性介绍的时候,就可以更多地思考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几种主要特征。一些教师在思考和分析之后,尝试了将新闻特性改写成顺口溜的形式。

其次,在进行新闻要素分析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进行音乐改编,通过说唱的方式对这些专业定义进行输出,如“标题是首不能少,时间地点和人物,导语连接体和脑,他们绝对不能无,背景可有亦可无,还有起因和经过,结语有时可不要。加上结果够六要”。在此过程当中,教师甚至可以邀请学生和自己共同进行翻转视频资源的录制,让学生真正参与新闻专业知识教学的输出,既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融合现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进行翻转视频资源体系的构建。

最后,教师在输出新闻专业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可以尝试进行辩論赛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社会新闻的解读确立不同的主题再展开辩论,这能进一步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辨别能力的提升。

(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

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在以质量为本的前提下,不囿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满足于现有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不限于“一次教育”、短期教育的教育形式,要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实行开放式办学、企业式教学。突出技能,彰显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吸纳行业、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新闻的专业建设,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办学特点,实现校企双赢。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针对用人单位反映的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的状况,在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教育,比如计算机能力及外语能力方面加大教改力度,合理增加课时,严格测评体系,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项目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5]。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新技能,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反思传统教学思维与方式。设计高职院校新闻专业教学课程时,学校更要思考如何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向提高。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注重采用互联网科技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要途径,构建符合学校教育特色的新闻理论知识教学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闻实践实操活动,不断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天资,徐依然,韦柳芳,等.在当代视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短视频制作服务项目不足和应对措施[J].福建茶叶,2020,42(4):301-302.

[2] 李炜娜.融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教学多维创新路径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66-67.

[3] 颜新武.网络媒体移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以红网的探索为例[J].新闻前哨,2020(4):59-60.

[4] 亓迪.融媒体时代企业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布局路径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20(3):312-313.

[5] 庹继光.一位新闻传播学教授的分析与思考——传媒专业毕业生:如何应对多元就业新挑战[J].中国记者,2017(2):15-17.

作者简介 邰小玲,本科,讲师,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