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思政教育改革及保障机制探索

2021-04-18 22:32曲韵笙王存鹏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曲韵笙 王存鹏

摘   要: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在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发展,构建全体教师参与、全教学过程融入、全方位贯穿的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并对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模式及思政教育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为构建完善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人才,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思政教育   新农科    三全育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培育“三农”人才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2018年11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时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1](15-23)。通过这次会议,提出了“新农科”理念,对农业院校农科专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历史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新农科概念的提出,为农业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了新的建设课题,如何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目标等方面实现“新”,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农科类省级高校,在新农科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在新农科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新农科教育教学中基本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四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基层振兴乡村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虽然在新农科建设“三全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现存在教育层面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老旧与时代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尤其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将思政教育贯彻融合,“三全育人”体系欠完善,未能形成全链的思想教育体系。如何补齐思政教育链条的短板,如何进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建立有效协同机制保障“三全育人”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内涵及发展

一般所讲的“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理念来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口号,这三种育人的口号主要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党中央在2005年明确提出了“三全育人”的口号,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各高校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非常明确地指出高校的立德树人职责是思政工作的根本。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2](160-162)[3](53-55),可见加强思政工作,强化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历来非常重视的。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培养的整个过程中[4](3-8)。

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原则的集中体现[4](3-8)。其中的“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协同的、系统的、完整的育人模式,是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教育模式。其中思政教育贯穿着整个教育体系,贯穿全过程、全维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无论课程体系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都要在育人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在新农科“三全育人”教学中更要体现思政教育理念,将“新”教学理念与“新”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人才。

二、新农科“三全育人”德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一)新农科“三全育人”的培养定位

“新农科”人才培养是中国在实现农业现代新征程,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新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新农科”的特点和目标,要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原则,避免人才培养的机械化和单一化[5](156-158)。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了人才培养的新的定位,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推进农科与社会科学、经济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现代生命科学、新工科等学科深度融合,为传统农业学科注入新的时代力量,构建整合思政教育理念的新的农业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在学科基础、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养适用人才。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专业(群)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结合大数据精准分析产业行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新农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二)新农科“三全育人”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遵循,构建良好的新农科课程体系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同志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新农科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全体教师参与、全教学过程融入、全方位贯穿为核心,注重突出课程思政的青岛农业大学特色,形成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1.构建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新时代需要学生掌握新的思想理论,学校对现有思政课程进行筛选,更新思政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开满开足,像“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根据学生数量开足,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学习思想理论。在选修课的安排上,重点筛选一批围绕我国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课,完备选修课系统,开出特色,让学生的思修教育更深入和全面。通过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结合新时代思想,形成必修、选修结合,通识、专业、实践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2.实践教育融入德育内容

在“新农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农业科学是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育环节,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高校,注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了“3-2-2”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两大支柱体系,挖掘“生产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6](74-77)。在实践实习教育中,将德育内容适时融入,将实践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学生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受到了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层次中有四个模块内容,构成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实践培养过程。在培养教学中一是要融入思政内容,并不是要求所有课程全部加入思政内容,主要在毕业实习、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过程中,注重思政内容的引导;二是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生实践过程中思政内容的教育,鼓励采取多形式、多方法,灵活融入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三是加强对实习企业等实习单位的管理,提升校外实习单位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水平,增强主动思政教育的自觉性。通过对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培养的深化交叉,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的全方位联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思政教学逐渐深入,由浅入深,实现新农科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校始终坚持“学科有德育,全员抓德育”的大德育观,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色,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嵌入育人案例,育人案例由教师编写,重点以贴近学生的人和事达到更易说服教育学生的目的,有的是知名校友,有的是身边之事,使课程教学更富引导性,将简单的人和事反映的道理及价值观慢慢地传授给学生。

三、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保障机制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如何做好思政工作指明了方法,切实做好思政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评价监督

为保证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学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将“三全育人”德育教学效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首先,在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审核中,将是否引入最新的思想理论、能否实现教学过程的思想引导作为重要的考量尺度,实现教学的前考核;其次,在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第三,在课程改革、课程项目中,在筛选、立项和验收环节设立德育功能指标,突出德育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第四,在课程评价标准,比如学生评教、听课等环节突出德育方面的指标;第五,在对校外实践基地评价、学生创新平台等的年终考核及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中都突出德育方面的内容。真正形成在教育各个环节的评价保障,保证“三全育人”落地落实。

(二)提升教师思政教育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观念和水平决定了思政教育的到位程度[7],学校通过项目立项、培训、激励引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为了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强研究、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大思政课程建设力度,学校在年度校级教研立项中专门增设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专项,实施重点课程立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监督考核反向督促教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和自身师德师范,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农业大学师德师风监督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强化制度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形成师德监督合力,确保第一时间预防和纠正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的不良倾向。实行教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师德师风审核前置,充分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

(三)形成新农科“三全育人”德育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是全方位的育人,需要多单位协同[8][9],学校构建了多单位协同的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机制,形成教务处、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管理部门及各教学学院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机制,一是单位间协同育人,构建新农科德育教育的构架与体系,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等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联动平台,共同协商德育教学任务的具体落实,三是建立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协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共同促进思政教育的落地落实。同时,积极选树模范、树立典型,引导教师将师德师风修养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开展“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深入宣传我校最美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开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让身边的先进典型感动、教育、引导身边人,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0](144-148)。新农科“三全育人”是新理念、新模式,在新的形势下,破解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难题,是农业类院校的重要课题。青岛农业大学在探索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全体教师参与、全教学过程融入、全方位贯穿的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将专业课和实践教育过程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教师和教学的考核监督、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理念和多单位多措施协同作为思政教育的保障,补齐思政教育链条的短板,为构建完善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人才,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新军,钱卫国,邹晓荣,胡松.新农科视域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3).

[2]许翠玲,王明东.“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9(05).

[3]河南城建学院: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河南教育(高教),2019(10).

[4]郑永廷,林伯海.教书育人规律及其遵循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

[5]梁红刚.市场需求导向下师范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2).

[6]翟崑,王存鹏.基于创新创业的“一二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03).

[7]孙在丽.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9.

[8]万明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9.

[9]莫妮莎.主旋律电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10]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4).

项目:青岛农业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通讯作者:王存鹏

猜你喜欢
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