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杀虫剂对桑园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

2021-04-19 08:47宋长贵李超罗太明谌伦富黄传书
广西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辛硫磷吡虫啉桑园

宋长贵,李超,罗太明,谌伦富,黄传书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 400700)

桑树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木本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达81 万hm2[1-3]。桑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各种害虫的侵害,轻则影响桑树的健康生长,重则威胁桑树的生命。据统计,我国已知的桑树害虫约630 种,主要害虫约200 种,造成严重危害的约50种,其中桑螟(Diaphania pyloalis)、桑毛虫(Porthesia xanthocampa)、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以及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对桑叶危害最为严重,是影响桑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4-5]。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现阶段桑园害虫治理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化学药剂长期、单一和过量使用,使得桑园害虫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一些曾经在桑园中大量使用的“特效药”相继失效。近年来,一些高毒的有机磷酸酯类药剂相继被禁用(如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等),使得桑园可用的杀虫剂越来越少[6]。随着桑树价值不断被开发,种植桑树不仅能用于养蚕获得蚕丝,同时还能收获桑椹,以及改善空气质量、保水固土和绿化荒山。由于种植桑树目的的多样化,果桑和生态桑园等不需摘桑养蚕,在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时可不考虑对蚕作的安全性,桑树害虫防治药剂的选择性更加多样。但实际生产中,果桑园和生态桑园害虫防治仍然选择叶用桑使用的害虫防治药剂,这将进一步加重害虫的抗药性,且不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开展桑园害虫防治新型药剂筛选工作,对桑树害虫的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虫螨腈(chlorfenapyr)为芳基吡咯类杀虫杀螨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产生严重抗性的鳞翅目害虫和害螨防效非常显著[7],马惠等[8]研究发现虫螨腈在家蚕和桑树害虫之间存在显著的毒力选择性。乙虫腈(ethiprole)为新型吡唑类杀虫剂,能有效控制多种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陆晓峰等[9]研究发现乙虫腈60~75 g ai/hm2对水稻飞虱20 d 防效保持在85%以上,然而该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效研究少有报道。吡蚜酮(pymetrozine)为吡啶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一定内吸作用,主要通过阻塞刺吸式害虫口针,最终使昆虫饥饿而死。杨一平等[10]研究发现吡蚜酮对桑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imidacloprid)为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昆虫,也可防治马铃薯甲虫等咀嚼式口器昆虫[11]。丁氟螨酯(cyflumetofen)为新型酰基乙腈类杀螨剂,该药剂对各个螨态(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防治效果,然而该药对桑树叶螨防治研究少有报道[12]。辛硫磷(phoxim)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是目前桑园防虫主要的药剂品种,陈伟国等[13]研究发现喷施40%辛硫磷667倍液,药后7 d对桑螟、桑尺蠖综合防效达87.36%。

为筛选出可替代有机磷类的桑园害虫防治药剂,本研究筛选了5种不同类别的新型药剂(虫螨腈、乙虫腈、吡蚜酮、吡虫啉、丁氟螨酯),并以现阶段桑园常用的辛硫磷作对照药剂,共6种杀虫剂对桑树主要鳞翅目害虫和朱砂叶螨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差异,以期为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本试验地点设在重庆市北碚区东阳镇上坝路1号的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果桑园内,供试桑树品种为粤椹大10,树龄12年,每667 m2种植密度为种植300株。

选择了6种不同类别的杀虫剂为试验药剂,其中辛硫磷为对照药剂。各药剂的剂型、试验浓度等信息见表1。

表1 6种试验药剂的信息

1.2 试验设计

供试6 种杀虫剂以商用推荐浓度为试验中间浓度,并设置浓度梯度,分别为中间浓度的1/2 和2 倍,共设置3 个浓度,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共19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 个重复,每个重复为5 株桑树,处理之间设置保护行,各处理随机分布。

1.3 施药时间及方法

施药时间为2020年9月2日,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WBD-20)进行喷雾作业,当天天气阴,药后24 h无雨。此时正是桑园中的桑螟、桑毛虫、桑尺蠖及朱砂叶螨等害虫的危害盛期。喷药时做到从上到下,使叶背、叶面及枝条均匀着药,以药液不下滴为度。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次试验调查对象为桑螟、桑尺蠖、桑毛虫和朱砂叶螨。喷药前(9 月1 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 d、3 d、7 d、14 d调查虫口数量。其中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等调查时归为鳞翅目幼虫一起调查。调查时以株为单位,每个重复调查2 株桑树,即每个处理调查6株桑树。朱砂叶螨调查以叶为单位,每个重复随机调查2片叶子并做好标记,每个处理调查6片叶子。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16 和SPSS17.0 软件,并选出每种药剂的最优浓度,计算平均防效[14]。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表2),6 种药剂均是试验设计的最高浓度对桑树鳞翅目害虫的防效最优。10%虫螨腈SC 在药后7 d 防效持续升高,低浓度(25 mg/L)和中浓度(50 mg/L)在药后14 d 防效略有下降,高浓度(100 mg/L)在药后14 d 达到最高防效93.46%,表明该药防效较好。10%乙虫腈SC 药后7 d 三种浓度防效持续升高,第14 d略有下降,低浓度(66.7 mg/L)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均低于80%,高浓度(266.7 mg/L)的防效未超87%,表明该药持效性较差,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一般。20%丁氟螨酯SC药后14 d三种浓度处理防效均低于75%,且均低于其它药剂防效,表明该药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较差。三种浓度70%吡虫啉WDG处理14 d后,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均不断升高,其中高浓度(100 mg/L)药后14 d 达最高防效为96.19%,且高浓度(100 mg/L)的防效均超过80%,说明该药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较高且持效性较好。三种浓度25%吡蚜酮SC 处理14 d 后防效均持续增高,药后1 d防效均不超过55%,药后3 d均不超过70%,在高浓度(500 mg/L)药后14 d达到最高防效,为85.63%,说明该药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一般。三种不同浓度40%辛硫磷EC药后7 d防效持续升高,中浓度(400 mg/L)和高浓度(800 mg/L)在第7 d达到最高防效(分别为95.30%、99.13%),药后14 d防效略有下降,说明该药剂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较好,持效性一般。

表2 6种药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

6 种药剂最优浓度分别是100 mg/L 的10%虫螨腈SC、266.7 mg/L 的10%乙虫腈SC、266.7 mg/L 的20%丁氟螨酯SC、100 mg/L 的70%吡虫啉WDG、500 mg/L 的25%吡蚜酮SC、800 mg/L 的40%辛硫磷EC(表2)。6种药剂最优浓度的平均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40%辛硫磷(91.47%)>70%吡虫啉(90.29%)>10%虫螨腈(84.75%)>10%乙虫腈(78.22%)>25%吡蚜酮(72.30%)>20%丁氟螨酯(58.66%)(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0%辛硫磷和70%吡虫啉对比20%丁氟螨酯为差异极显著(P≤0.01),10%虫螨腈对比20%丁氟螨酯为差异显著(P≤0.05)(表3)。

表3 6种药剂防治鳞翅目害虫最优浓度平均防效及方差分析

2.2 对朱砂叶螨的防效

6 种药剂对朱砂叶螨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表4),40%辛硫磷EC在中浓度(400 mg/L)时对朱砂叶螨防效最优,其余5种药剂均是试验设计的高浓度对叶螨的防效最优。10%虫螨腈SC 药后7 d 所有浓度的防效均不断上升,其中高浓度(100 mg/L)在第7 d达92.03%的最高防效,第14 d的防效略有下降,但高浓度(100 mg/L)的所有防效均超过80%,表明该药剂对朱砂叶螨的防效较好。10%乙虫腈SC 药后7 d 三种浓度的防效均不断上升,14 d后防效均略有下降,最高防效出现在高浓度(266.7 mg/L)药后第7 d(87.47%),表明该药剂对朱砂叶螨持效性较差,防效一般。20%丁氟螨酯SC药后14 d三种浓度防效均不断升高,第14 d 均达到最高防效(分别为88.56%、95.42%、98.34%),且各浓度的防效均超过75%,表明该药剂对朱砂叶螨防效较好,且持效时间长。70%吡虫啉WDG 药后14 d 三种浓度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均未超过75%,高浓度(100 mg/L)的防效分别为51.39%、69.70%、73.30%、70.81%,表明该药剂对朱砂叶螨防效较差。25%吡蚜酮SC药后7 d三种浓度的防效均持续升高,高浓度(500 mg/L)在第14 d后略有下降,防效依次为46.50%、77.83%、82.84%、77.47%,表明该药剂对朱砂叶螨防效一般。40%辛硫磷EC药后3 d 三种浓度的防效均升高,从第3 d 开始中浓度(400 mg/L)的防效均高于高浓度(800 mg/L)防效,分别为83.45%、87.02%、82.65%,表明该药剂中浓度(400 mg/L)对朱砂叶螨的防效优于其他两种浓度。

表4 6种药剂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

续表4

6种药剂最优浓度分别是10%虫螨腈100 mg/L、10%乙虫腈266.7 mg/L、20%丁氟螨酯266.7 mg/L、70%吡虫啉100 mg/L、25%吡蚜酮500 mg/L、40%辛硫磷400 mg/L(表4)。6种药剂最优浓度的平均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0%丁氟螨酯(92.71%)>10%虫螨腈(88.06%)>10%乙虫腈(81.97%)>40%辛硫磷(80.35%)>25%吡蚜酮(71.16%)>70%吡虫啉(66.30%)(表5)。方差分析显示,20%丁氟螨酯对比25%吡蚜酮和70%吡虫啉为差异极显著(P≤0.01),10%虫螨腈对比25%吡蚜酮和70%吡虫啉为差异显著(P≤0.05)(表5)。

表5 6种药剂防治朱砂叶螨的最优浓度平均防效及方差分析

3 讨论

桑树害虫的发生是制约蚕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桑树害虫的有效治理,我国蚕桑工作者在药剂筛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家蚕和大多数害虫均是鳞翅目昆虫,桑园害虫防治药剂除考虑防效外,还应考虑对蚕作的安全性。早期的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研究多集中于残效期短的有机磷类药剂的互配,如开发的“桑虫净”“保桑灵”“桑保清”等[5,15]。周春涛等[16]比较了12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结果显示印楝素、苦参碱、虫螨腈等为对家蚕残留毒性低的杀虫剂,但未开展药剂对桑树害虫的田间防效试验。

采用田间试验评价不同药剂对桑树害虫的防效,因药剂和害虫种群均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试验结果更准确。本试验选择了5 种不同类型的药剂为试验对象,并以有机磷类的代表药剂——辛硫磷作为对照药剂,综合评价不同药剂对桑树鳞翅目和朱砂叶螨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00 mg/L 的40%辛硫磷EC平均防效为91.47%,这与陈伟国等[13]测定40%辛硫磷EC(667倍)对桑螟和桑尺蠖药后7 d的综合防效87.36%的结果接近;100 mg/L 的10%虫螨腈SC对桑树鳞翅目害虫药后14 d防效84.75%,这与杨一平等[17]测定240 g/L 虫螨腈SC(160 mg/L)对桑螟全龄幼虫药后12 d 防效86.48%的结果一致;100 mg/L 的10%虫螨腈SC 对桑树鳞翅目害虫药后3 d 防效75.87%,这比钱小兰等[18]测定24%虫螨腈SC(2 500 倍)对桑螟药后3 d 的防效为63.3%结果稍高,这可能是与本试验统计对象为鳞翅目害虫(桑螟、桑毛虫和桑尺蠖等)有关。20%丁氟螨酯SC浓度为266.7 mg/L药后14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为98.34%,这与易欣等[19]测定20%丁氟螨酯SC(200 mg/kg)对柑橘红蜘蛛药后15 d防效为99.75%结果相近。10%虫螨腈SC 100 mg/L 药后14 d 对朱砂叶螨防效为91.15%,这与谢道燕等[20]测定10%虫螨腈(1 500 倍)药后14 d对朱砂叶螨防效为99.3%相比略低,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朱砂叶螨抗性不同有关。

4 结论

综合本试验结果,100 mg/L 的70%吡虫啉WDG和100 mg/L 的10%虫螨腈SC 对桑树鳞翅目害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0.29%和84.75%,仅次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的防效(91.47%),表明两种药剂具有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的效果;500 mg/L 的20%丁氟螨酯SC和100 mg/L的10%虫螨腈SC对朱砂叶螨防效分别为92.71%和88.06%,对朱砂叶螨防治效果好。尽管70%吡虫啉、10%虫螨腈和20%丁氟螨酯均表现出很好的田间防效,但这些药剂均未取得桑树害虫防治药剂的农药登记,因此不能在桑树上直接推广使用。下一步,应对吡虫啉、虫螨腈和丁氟螨酯在推荐浓度下对家蚕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安全间隔期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评价,从而明确这些药剂能否用于蚕期桑园害虫的防治。

猜你喜欢
辛硫磷吡虫啉桑园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苹果中辛硫磷残留
家乡的桑园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辛硫磷的残留量
辛硫磷对大白菜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低剂量吡虫啉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