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2021-04-19 00:15
科学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冕玉门类地行星

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长60.1米,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芯三级直径3米,助推器直径2.25米,起飞重量约57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

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发射成功

2021年3月13日10时19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总研制的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地表电磁环境探测卫星,是一类对地观测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电磁探测技术,是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查中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国产日冕仪成功获得白光日冕图像

2021年3月初,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山东大学(威海)联合研制的白光日冕仪,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无名山成功获得国内第一幅内日冕白光图像。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物质密度非常稀薄,亮度仅相当于太阳圆面中心的1/200 000。日冕观测中,望远镜首先要完全挡住太阳圆面的光,然后将其对光线的散射抑制到最低水平,再用特殊光学结构产生“人造日全食”景象。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着陆后首次试驾

美国宇航局宣布,“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3月初进行了着陆后的首次试驾,移动距离达6.5米。在约33分钟的时间里,“毅力”号在火星上先向前移动了4米,然后原地左转150°,再向后移动了2.5米。“毅力”号的行驶速度最高为16米/小时。测试完成后,“毅力”号将开始对耶泽罗陨石坑进行长达两年的探测,探索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为未来人类探索和登陆火星探路。

距地26光年外又发现“超级地球”

德国马普研究院海德堡天文研究所的学者们指出,离地球26.3光年外“不远处”存在一颗超级类地行星,命名为Gliese 486b,而且它离恒星不远,便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其大气构成。Gliese 486b的构成与地球、金星有相似之处,都有金属内核,大小约为地球的1.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8倍、表面重力相当于地球的1.7倍。这种质量超过地球,比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冰态巨行星小的类地行星被称作超级类地行星,也叫“超级地球”。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热导率自主调控材料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童鹏研究员课题组与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六角硫化物中发现温度驱动的巨大热导率跳变效应。该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约90%能源的使用涉及热量的产生与操控。因此有效控制热量传导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发现1.1亿年前“昆虫亲戚”

中国、德国、英国古生物学者在我国甘肃玉门发现一种1.1亿年前的原始昆虫——玉门鞘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玉门鞘蠊在分类学上与蟑螂、螳螂、白蚁有亲缘关系。研究团队还选取了玉门鞘蠊的72个典型特征,与36个昆虫类群进行了分类学比对。结果显示,玉门鞘蠊与现在的蟑螂、螳螂、白蚁等关系密切,可以认为是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

雌性树蛙被发现利用肺部对声音降噪

不少助听器不仅能够放大某个人的声音,而且还能过滤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噪音。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雌性树蛙也具备类似的功能,从而听到雄性树蛙的求偶叫声。在交配季节,一个池塘可能充满了不同种类的青蛙,所有这些青蛙要么发出求交配的声音,要么通过听觉来寻找潜在的交配者。然而,雌性美洲绿树蛙能够通过给肺部充气来分辨出自己物种的雄蛙的叫声。

猜你喜欢
日冕玉门类地行星
Task 3
靠近太阳也有寒冷区域
叩问玉门
天下
玉门关开通四方
有关玉门、玉门关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探讨
太阳上也下“倾盆大雨”
另一个“地球”或许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