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实操研究

2021-04-20 00:52陈潇雨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陈潇雨

摘要: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充分激发自身的活力,为企业和员工创造美好的未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极性以及主动性,实现共同富裕。本文研究国有非上市企业中长期激励路径研究。介绍中长期激励的内涵,并阐释当今国有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的主要模式,并适当的提出了三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实操研究

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之下,企业也在面临着竞争和转型的压力。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兼具历史的重要使命,必然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从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近两年我国的政策指导下,有更多的非上市公司,开始尝试用更多元的方法激励员工,建立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的机制,将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企业与员工共进退,有效地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

一、中长期激励的内涵

(一)中长期激励的定义

所谓中长期激励,泛指股权激励。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激励对象一定的股权,使激励对象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决策、利润风险承担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企业有着良好的互动。但是中长期激励主要是与股东的价值相关联,需要通过分期兑现。在长时间的激励过程中,以股权或者现金的形式进行激励。目前长效激励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现金性长期激励以及股权性长效激励。

(二)中长期激励的作用

需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委托关系。因为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导致其道德风险和成本有所不同。而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经理人的行为,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公司深度绑定。建立中长期的激励制度可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并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使公司治理更为完善。其次是能够建立全面的薪酬回报制度,使得分配方式更为多样化。通过激励对象的个人收益与企业中长期业绩能够使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完成短期经营目标,避免员工产生短视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面前做好权衡。第三是保留核心人才,通过中长期激励能够吸引人才,让人才对于公司产生归属感,增强员工的成就感,使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形成主人翁意识。

二、国有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的主要模式

(一)股权所有权一类

国有非上市企业与股权所有权之间相关的中长期激励方式,主要是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开展员工的持股。所激励的对象需要处于关键的岗位,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尤其是某些科研人员以及经营人员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核心领导作用。

(二)现金类

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现金类中长期激励的方案更为多样性。激励的方案有多种,目前包括4种方式,分别是虚拟股票、分红、超额利润分享以及项目跟投。

1虚拟股票

在实行虚拟股票奖励的时候,需要根据员工的业绩目标,进行净资产预期收益,根据员工的业绩给予激励对象一定奖励。奖励的内容是虚拟股权,并且在约定了业绩的目标之后,需要对对象更多的股权,形成物质奖励,但是却不会给予员工所有权和表决权。虚拟股票的形式有多种形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开展定制化的设计,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激励方式相互混合,形成更为科学的激励方案。

2收益分红

项目收益分红是指企业将成果转化后,收到良好的效益。在项目收益的过程中,对激励对象实施奖励。目前国有科技型企业的项目收益分红,需要以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等颁发的文件作为指导,按照其中所规定的内容,给予员工适当的收益分红,对員工成果予以肯定,使其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工作业绩。

3超额利润分享

超额利润分享是指企业根据约定的利润目标,对超出原本计划的利润,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业绩等实施奖励。它根据预期计划,将超出计划的利润进行分配。可以说超额利润是升级版本的年终奖制度,利用超额利润能够有效的激励,对员工的激励性更大,可以通过递延兑付等方式有效保留人才,并且预防风险。

三、实施建议

(一)打造个性化激励机制

企业从公司的文化着手,分析员工的特点,从而发展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激励方式,形成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避免盲目跟随其他公司的开展激励方式。激励机制需要符合企业的情况,打造个性化的激励机制。

(二)实行差异化奖励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需要从不同的层级以及类型的员工着手,分析其需求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因为员工的职责以及业绩是不同的,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管理,避免使用同样的方式,导致中长期激励变成全员的福利。对于普通的员工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物质基础,不断的完善生涯,提供给员工更多的机会。对于企业内的高级核心人才,需要让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利用物质奖励,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留住人才,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良好的面对外来的风险。长期的激励对于员工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能够感受到公司的温暖,了解到公司与他们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强化约束

中长期激励必须在公平的内部考核之中。尤其是对于激励的对象,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路线,以员工的个人的业绩目标出发,将激励对象的企业的贡献度与激励水平联系起来。公平原则至关重要,通过公平原则,能够让员工对企业肯定,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感受考核不公平,必然会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长期激励更加注重增量导向,需要对激励对象的业绩充分的考核,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于人才的管理,而通过中长期的激励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与企业荣辱与共。对于国有非上市企业而言,需要适当的扩充自身的激励方式,开展因地制宜的激励方案。对公司有重作用的员工,开展差异化的奖励,对其工作予以肯定,并且能够通过激励制度,形成强化约束,提升内部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季冬艳. 国有非上市企业中长期激励路径研究[J]. 新商务周刊, 2019, 000(020):158.

[2] 徐秀燕.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 河北经贸大学, 2019.

[3] 蔡正峰. 非上市国有控股集团经营者薪酬机制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