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学学科特点 落实“五育+”课程目标

2021-04-20 05:56沈光利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养课程数学

沈光利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为顺应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关键点,多维度延伸学科的广度、深度、厚度,给学生更加多元、丰富的课程体验,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我校将“五育+”课程目标与数学学科特点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使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将“德育+”课程扎根于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系统性决定了其对于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一)挖掘教学素材,渗透“一流好品德”

成功的人之所以会成就一番事业,往往源于他们拥有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我校把“一流好品德”确定为“十个一”学生培养目标的首位。教学中,我们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挖掘素材,渗透“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家人、爱祖国”等学生摸得着、理得清、做得到的德育理念。

在 “三角形”一课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探索问题:椅子摇晃了,怎样能加固?学生通过探究,掌握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并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教学素材促使学生更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更加热爱生活。

在“大数的认识”一课中,我们利用大量具体生动、具有時代感、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再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一生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在有意识的长期训练中形成的。日常教学中,我校制定了教学规范,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结合数学学科特色,我校科学规范了学生“听、说、读、写、演(演示)、策(策划)、作(合作)”等方面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确如何做到“认真听、简洁说、精细读、工整写、大方演示、全面策划、互助合作”,并在细微处指导,在细节处强化,让学生的好习惯像一根缆绳,每天缠上一股新索,逐渐变得牢不可破。

(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一种好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才会发现生活中的好风景,才会过上好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种必备工具,帮助学生用好数学这个工具,就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好心理”。教学中,我校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鼓励学生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实事求是”的坚定信念,收获“我有好同学作为后援团”的温暖,建立“我有自己最好的一面,我自豪”的自信。好心理能使学生走得更远,学得更快乐。

二、将“智育+”课程深植于数学特色活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一)班班有特色,促进“一种好思维”

我校引领数学教师发掘本班学生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有声有色的数学活动,使得班班有特色,生生有发展。开展“魔方速拧训练”“数字华容道比拼”“智斗九连环”“巧解鲁班锁”“神奇七巧板”“百变魔尺”“巧手翻绳”“轻松数独”“奇思趣想”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乐享其中,发展思维。

(二)学校搭舞台,尽展“一种好风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我校每学期举办的“嗨酷数学周”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尽展风采的舞台。在“爽玩计算”“嗨皮速算”“酷转智多星”“唯美手绘”“魅力魔方”等活动中,学生绽放着耀眼的光彩,纷纷登上“速算明星”“数学智多星”“速拧冠军”“魔方小教练”的领奖台。

(三)以生为本,挖掘“一种好方法”

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知识,包含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基本内容;二是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都需要数学知识为基础,但更要依靠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中,我校教师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挖掘适用自己的“好方法”,如画图、列表、举例子、演示、符号化、推理、建模……学生能够从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中逐步深入,感知数学思想。

三、将体育、美育等课程融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近年来,国家特别重视体育、美育等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国家课程的理念融合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各科融合的优势,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融入体育课程理念,体现实用性

结合体育课程理念,从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入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发现所遇问题中的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体育中的数学,更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价值。

如教学“确定起跑线”一课时,结合学生都有参加运动会的经历,研究起跑线的特点。学生纠结于“什么时候可以压道”,不能明白为什么起跑位置不同,却要共同冲击最后的终点线。通过提问、猜想、验证的探究活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问。这种融入带给学生的震撼有延续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体育锻炼中体会数学学以致用的价值。

(二)融入美育课程理念,体现艺术性

有人认为,数学依赖人的右脑,艺术依赖人的左脑;数学家理性而严谨,艺术家感性而浪漫。其实,有一些数学家不仅在数学方面有建树,在艺术上也很有造诣,能利用数学原理创作出使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20世纪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对无限拼图的探索给人以启迪,萨尔瓦多·达利利用四维立方体的展开图画出了使人震撼的作品。艺术家从斐波那契数列、最小曲面、莫比乌斯带中得到启发,而数学家利用雕塑来展示数学的成就。可见,数学与艺术的融合会产生特别的美。

教学“美妙的图形”一课,学生可利用多种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平移、对称等方法,设计美妙的图案,再配以浸染、涂染、喷染等手法,创造出数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教学“方圆之间”一课,学生从古典的中国装饰到现代的建筑美学,感受到的不只是正方形和圆形面积、周长的变化规律,更是数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从而吸取营养,得到启发。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素养课程数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