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2021-04-20 05:56刘晓慧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刘晓慧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框题为课时进行设计往往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教师要统整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教师在进行思政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应以提高教学质效为目标,以主题主线为基准,以情境创设为条件,提高学科站位,拓展思想维度,架构教学体系,分步递进施教,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按照教材先后顺序“框题”进行教学,较少从“大单元”的视角审视和设计教学内容。思政课内容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序列性的特点,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问题,不能孤立地设计每个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统整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那么,思政教师怎样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笔者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为例,对初中思政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进行探索。

一、提高学科站位,拓展大单元教学设计思想维度

(一)坚持正确思想导向,树立大单元教学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一文中指出,离开了单元设计的课时计划,归根到底不过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而已。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是课时计划的指引,它的起点是学生认知。

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是在“大教育观”指引下,站在教材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高度,把握各个单元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定位,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炼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主线,并以此为统领,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深入把握教材主旨要义,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单元教学实践,实现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任务。

(二)处理好大单元与小框题关系,树立整体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单元内容和框题内容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单元内容可称之为体系,处于统领地位,主导各个框题内容,框题内容展现的是局部知识的详细阐述。单元体系和框题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单元体系是由各个框题内容以特定关系连接所构成的整体,它不只是几个框题内容的简单叠加。只有站在单元体系的高度设计各个框题教学内容,才能确保教学设计全面、完整和富有实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作为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教学内容是“建设富强中国”,共有两课,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课内容可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二课内容可概括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两课内容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处理大单元与小框题的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单元主导、条块链接,确保教学设计有的放矢、高质高效。

(三)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关系,树立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主要特性在于它的思想教育性和育人价值功能。这一学科教学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学习多少知识,还要通过每个单元、框题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法治思维。

实践证明,好的结果需要有完善的过程来保证,没有好的过程就不会有良好的结果。教学设计是过程,教学收效是验证教学设计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模式時要严抓过程控制,确保教学成果。在教学实施中,还要认真分析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特点、规律和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控制好过程。

比如进行“富强与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在创设主题情境后开展的互动交流活动,如果缺乏对整体单元知识体系的过程把控,就容易导致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教学过程前后照应、教学内容上的思想性等结果。对此,教师要立足大单元,进行周密的教学活动设计、加强督查指导、做好讲评小结,唯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强国富民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第一课的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改革如何促进发展、改革开放有哪些表现;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其次,向学生介绍在追求建设富强中国的时代进程中,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后进入第二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全面感受、理解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要创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为“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合作探究,完成本单元教学。

基于大单元教学科学合理地设置情境,能够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整体性认知,让学生系统性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由外及内地催生其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不断夯实中学生心怀祖国、共享共创改革发展成果、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思想基础,切实使思政课教学有的放矢、科学系统、提质增效。

有效践行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研透教材,提炼出每一课、每一框题中能够传递能量、改造思想的价值增长点,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领,体现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构建教学体系,厘清大单元教学主线

(一)把握教材,明晰脉络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每册教材都有一个整体的逻辑关系和清晰的结构脉络,开展单元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一隅,不能仅看到一二个框题,而应该从教材的整体出发,进行宏观思考。大单元教学要着眼于整个单元的主体架构,对单元主题有整体认知,教学设计才能科学全面,教学活动开展才能条理清晰。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的主题主线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第一单元阐述改革创新发展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第二单元阐述民主和法治建设,彰显制度自信;第三单元阐述文化自信;第四单元阐述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个单元的学习,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深化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明确了教材中大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逻辑框架,构建大单元主题教学知识体系。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开篇指出:强国富民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怎样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学生需要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来理解,即第一课明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第二课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基于此,教师可把“踏上强国之路”与“创新驱动发展”两课间的联系即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确定为: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的人民通过创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见图1)

(二)提炼主题,找准主线

开展教学活动时,离不开清晰的教学主线,那么何为教学主线?教学主线就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自主钻研教材,依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理清一条教学“路线图”,清晰明朗地把教学内容前后贯穿起来,发挥主题提纲挈领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线贯穿全书。第一单元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教育主题,着力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共享共创改革开放成果,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做自信的中国人。

依据本单元教学主题“富强与创新”,我将教学主线提炼为“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创新发展,中国才能走向富强”,围绕这条主线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精准定位教学主线,既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理解单元整体内容;既能够把单元知识结构穿针引线,也能够理清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便于教与学的互动。

(三)整体融合,分块设计

教学内容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有序组合,大单元教学的开展关键是要明确单元知识逻辑关系,切实有序架构起单元知识体系。教师如缺乏对单元逻辑关系的了解,则无法把握单元教学的内部结构体系,无法进行有序、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同时,学生如果缺乏对单元逻辑关系的了解,就无法对知识体系整体有深层次的理解,导致“知识零散化”和“认知无序化”,从而难以整合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在进行“富强与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各框题之间内在联系对本单元的两课内容进行整合,采用“整体架构,条块实施”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教学板块(也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具体实践中,我将本单元分成三个板块,即“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创新发展”,这样的设计思路明了,脉络清晰,教学实施过程层层深入,层级目标落实高效。

三、分步递进探究,深化大单元教学实效

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载体,是学生知识和思想生成的“沃土”。教师要重视大单元教学主题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思维和生活可触及点作为起点,把知识和思想嵌入鲜活的主题情境中,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思想体验和实践体验中不断获取新知。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以“浏阳烟花的发展历程”为素材设计了主题情境。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或各种庆典活动,人们便鸣放烟花爆竹以示喜庆,烟花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熟悉。烟花厂的发展历程正是改革开放多年的缩影,由学生日常所见、触手可及的烟花“入手”,以烟花厂的发展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小镜头聚焦大背景,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能够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主学习,感悟新知

在“自主学习,感悟新知”环节,我设计如下情境:浏阳烟花遍布世界各地,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一年一度的春晚到港珠澳大桥通车,绚丽的烟花一次次绽放,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之后,为学生讲述烟花厂的发展历程:清朝、民国时期曾畅销国内,远销国外;新中国成立后,烟花产业进入集体经济阶段;1972年,产能跟不上,经济效益低;后来,随着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烟花厂也进行了改制,实施分散经营,改制后的“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通过设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向学生说明:烟花厂的改革正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背景下进行的企业改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当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我以此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的命运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设置以下思考问题:改革开放如何促进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本环节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单元学习任务。教师适时出示完整的、系统的单元主干知识图,旨在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加强对单元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单元知识系统整合的能力。(见图2)

(二)问题驱动,解疑释惑

问题是连接师生、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桥梁,是撬动学生心灵的支点,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钥匙,是驱动课堂活动的马达。由于问题的设定关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教师设置的主要问题或主要话题要有探究性和互动性价值,应以当前学生关心、关注或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为牵引,形成知识内在的逻辑链条。

在“问题驱动,解疑释惑”环节,我设置如下情境: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引导下,浏阳烟花小作坊集体上山办厂,一批生产花炮的鄉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21世纪后,大力改革传统花炮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转变,整合产业资源,形成烟花爆竹生产、烟花爆竹经营、原辅材料经营、包装印刷、造纸、机械等六大产业集群。

在导入情境后,我设计如下问题链:从20世纪到21世纪,烟花产业一直在进行改革,这说明了什么?今天,烟花产业还是否需要改革?怎么改革?为了谁改革?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问题链互动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对话,强化学生问题导向意识,教学效果显著。课上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思想性、生活性和针对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活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质效。

(三)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在“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环节,我设置如下情境: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加入烟花爆竹限放、禁放行列;2019年,发生了“12·4”烟花厂爆炸事故。之后,提出如下问题:面对安全与环保问题,浏阳烟花如何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产业复兴?烟花产业要不要创新?谁来创新?怎样创新?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各小组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四个创新主体的做法角度择一回答问题,每一小组展示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对其提出问题并做出评价或建议。作为展示的小组需要对问题进行解读,对评价、建议进行回应和表态,以“他评”促“反思”。其他小组的合理建议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原来的学习策略及时做出修正和调整,从而提升学习实效。

(四)归纳总结,适度拓展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任务是从学生角度进行单元知识整合,那么教师还要在“归纳总结,适度拓展”环节,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适度拓展单元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与整合,如拓展改革和创新的关系、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等内容。教师要在学生明晰学习内容后,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关联性,使其从整体到局部全面把握所学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养成发散性思维,实现对单元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这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化的过程,也是从单元知识本位走向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过程。

总之,初中思政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以提高教学质效为目标,以主题主线为基准,以问题情境创设为条件,对焦目标,拆分任务,将教材体系、单元架构、框题知识相结合,情境创设、问题设定、任务落实相对接,使教学目标精准化、知识能力结构化、学习内容系统化,实现学习与生活接轨,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严育洪.以主题任务融合大单元学习的驱动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20(5).

[2]林卓玲.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的教学建议及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Z1).

[3]费宗翔.加强单元教学设计,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3).

[4]李志强,再谈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20(08).

[5]郑凤仪,四位联动塑造小学生道德品质[J].中国教育学刊, 2020(08).

[6]祿克钦.浅谈网络文化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情况[J].考试周刊,2019(30).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