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学校+社区”整体联动

2021-04-21 15:13王显磊王文慧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丝绸文化学生

王显磊 王文慧

昌邑市柳疃镇,是我国近代丝绸史上著名的柳疃丝绸发祥地,源远流长的丝绸发展史孕育了柳疃的丝绸文化,展示了柳疃人“勤、诚、和、勇”的丝绸精神。柳疃小学结合地域文化背景,把镇域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课程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

一、 校内实践,品丝绸精神

学校深度打造“桑蚕丝锦”四个主题场馆(桑梓园、蚕花居、丝贤坊、锦绣馆),代表着种桑、养蚕、成丝、织锦的过程,让学生生活在充满丝绸文化气息的潜在课堂里。每时每刻接受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桑梓园是学生开展桑文化研习活动主场所。位于校园外西侧,种植200多棵桑树。取名“桑梓”,来自《诗经·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寓意学生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怀母校。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桑树的品种、分布,桑树的根、干、叶、果的功效,开展桑叶茶制作、桑叶书签设计等实践活动。

锦缎馆是丝绸成品和制作工具的陈列馆。取名“锦缎”,寓意我校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如同丝中锦绣,异彩纷呈。在这里,学生对柳疃丝绸的制作流程、工具、丝绸产品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二、校外实践,开辟丝源基地

学校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就地取材,积极寻求相关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学校已拥有万亩桑园、中国柳疃丝绸博物馆、“丝路绸语”文创园、华裕茧绸博物馆等4个丝绸课程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1)参观万亩桑园、柳疃丝绸博物馆、柳疃茧绸博物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等,观看浆丝、络丝、拧穗子、刷机、缯机、牵机、织机、漂炼、平绸等十几道生产工序,体验传统的工业历史,历史变迁的沧桑和现代创意的新颖相得益彰,体验到浓厚的丝绸文化氛围。

(2)参观华信丝绸公司、华裕丝绸公司、中国棉纺城等当地传统企业、丝绸市场,现代化厂房与青瓦白墙的老厂房和谐共存,老厂房内,保留着国内极少见到的道光年间织绸设备,并建有丝绸工业文化长廊,配套展示丝绸历史演变的原始工具、厂房设备、制造工艺和产品样品,让学生在參观时仿佛置身于丝绸文化的历史变迁之中,感受到柳疃丝绸源远流长的历史气息。对柳绸工艺大师进行采访,探求名人成长经历,剖解名人情怀,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人格发展。

三、镇域文化,游海丝源头

近年来,柳疃镇政府大力发展地域特色文化,营造起了浓厚的丝绸文化氛围,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

柳疃镇每年都举行“丝绸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书画摄影、研学体验、秀场演出、专题招商等活动异彩纷呈。不仅为四方游客献上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也对青少年传承弘扬丝绸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镇上打造的“丝路原点·锦绣龙河”观光带,突出“丝绸文化”主题,注入“丝绸文化”符号,重点打造“丝绸文化”节点,使八大商号、“东风”丝织厂、“红卫”丝织厂、大清邮局、“陶家口子”码头、“银子巷”金融街、惠昌大药房等功能设施鲜活的展现于龙河两岸。分为“烟柳水岸” 、“丝韵水街” 、“龙溪湿地” 三段,展现“近代海丝源头”的昔日盛况,感受柳疃丝绸原点的繁荣和绸乡革命的历史变迁,感受柳疃丝绸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爱乡、建乡情怀。

德育课程的实施意在以教育的视角将镇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实践“学校+社区”整体联动的德育教育思路。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柳疃丝绸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丝绸文化的体验,培养了搜集、分析和利用传统文化信息的能力,树立了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100多人次获奖,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猜你喜欢
丝绸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
聪明的学生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