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2021-04-21 15:18姚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育模式传统文化

姚娟

【摘要】传统文化是小学数学教育提升教学趣味的文化载体,小学数学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途径,两者的融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且传承文化,这是必然且必须的教育趋势。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需要长时重修并逐渐深入的感性学科,而目前现代数学教育偏向理性教育,教育工作者将两者结合之时,往往在教育模式上受到限制,无法发挥两者结合的最大效果。本文正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从教师本身和教育模式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育;教育模式;学校关注度

1.教育对于传统文化之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几千年来的人文关怀精神,道德准则规范以及包容万象的思想观念,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其思想与精神的内核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作为全国千千万万教师工作者的一员,我们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更应担当起传统文化启蒙的重担。现代化教育下,教师们应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结合现代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知识的课堂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们心中种下“种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但中华民族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五千年的文明在岁月的洗礼下未曾中断,中华民族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也未曾中断。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是经济基础,而一个民族持续的立足之本在于教育,在于知识和道德的教育。新时代下,每个公民都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学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责任。

2.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之困境

从教学科目来说,数学科目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度远远没有语文科目来得高,现代数学重视人的技能知识培养,与语文教学重视人的文化养育不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不谋而合的高度一致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重视应用的文化传统以及欧氏几何的统治地位等,让学生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数学的实用主义往往成为了学生的第一印象。数学除了作为数字运算的工具,我们教师工作者更应挖掘这个工具的“载体”作用,即将数学的学习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偏向于实用主义,从《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例子可见一斑。与《九章算术》相对应的数学巨著便是西方的《几何原理》,西方教育更加偏向于对公式的提炼,对本质现象的定量描述。便有学者从中西方对待数学教学的不同偏重点认为,“数学内容”与“教育方式”如何辩证统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如何在引进西方的“现代数学教育”和保留我国传统的“实用数学”中找到平衡点,是处理这一基本矛盾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数学教育,应该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引进西方教学模式,既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优良传统,也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模式。

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之解决方法

3.1 教师本身

“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是成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最基本的步骤,而这件工作极难做。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不仅要让这盏指路明灯“亮”,而且要让这盏指路明灯“指的对”。指路明灯“亮”,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更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指路明灯“指的对”,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让学生会学数学。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扩展文化视野,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当第一次传授“负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国古代的数学课本《九章算术》是世界上首次提出负数的书籍,负数的提出来源于当时生活的需要。这一小小的历史知识讲解,让学生从满是阿拉伯数字的课本学习中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学习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埋下学生心中学习掌握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种子,这是数学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巨大效力。

这也要求教师要熟悉数学教材当中加入的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对数学与历史学科的交融和穿插能如数家珍,这也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学习。一些优秀数学家刻苦的科研更能够激励当代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3.2 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稳定,下一代的教育学习成了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为此每个家庭也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得投入了巨大精力和财力,但往往孩子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这是因为学习知识并非填鸭教育,而成绩也不是唯一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学习要先学做人,教育要先教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谋而合。

因此,在九十年代末,中国基础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素质教育,一些教育者相应的把我们当前教育的问题称为“应试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指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即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同时将应试成绩作为学生能力的评判标准。没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没有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无法走得长远。所以学者们素质教育的概念,旨在于教育回归学生个人,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总而言之,数学教育应让学生从“又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搭建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环境,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即老师引导学生如何看懂,如何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教材知识,自己能学会并掌握教材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注:本文是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19SSW080)】

【参考文献】

[1]蔡铁权.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数学、数学教育的演进[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08):91-100.

[2]张维忠.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J].教育研究,2005(08):36-41.

[3]陆睿.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35.

[4]陈丽萍. 数学教材中的中国古典数学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5]冯晓华. 影响我国数学课程演进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教育模式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