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腹部X 线与超声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4-23 02:06柴小康
甘肃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部影像学

柴小康

(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甘肃 高台 734300)

肠梗阻较为多见,且此疾病起病急,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在于准确诊断。因病情进展快,如治疗方案选择不及时,则极有可能延误病情,增加死亡风险[1]。故而,在肠梗阻临床诊断过程中,通常借助影像学技术辅助诊断,目的在于更准确知晓病因、有无肠绞窄倾向等。但影像学技术多样,包括CT、腹部X 线、超声等,对病情诊断均有所助益,但诊断结果有所差异[2]。在诊断方式选择方面就需谨慎,其将直接关系诊断结果是否可靠。基于此,本研究将CT、腹部X 线与超声三种不同方法用于诊断肠梗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接受有关治疗的248 例肠梗阻患者,男126 例,女122 例,年龄8~74 岁,平均年龄(48.72±10.16)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肠梗阻有关诊断标准,且经手术证实;②可配合完成有关检查;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②过敏体质或对所用造影剂存在过敏情况;③严重原发性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CT 方法:①仪器:64 排螺旋CT 机;②扫描层厚:3.0mm,行全腹扫描,范围膈顶部至耻骨;③螺距:1.35:1,如有必要,行增强性扫描,选择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取适量即可,速率控制在3.0~4.5mL/s,应用剂量80~110mL,待获得扫描图像后,将其准确送至CT 工作站,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图像处理,通过多平面重建、多层面曲面重建,实现全面观察,更清楚梗阻远端病变情况,还可使用双能成像技术,准确了解腹部血流情况。

腹部X 线方法:协助患者调整体位至仰卧位以及站立位,行全腹检查,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X 线诊断医师共同阅片,明确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方法:①仪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②探头频率:3.5~7.5Hz;③观察内容:肠管形状,肠腔大小,腔内积液,肠蠕动,肠壁厚度,肠间积液量,肠壁血液量;④检查顺序:先对全腹部进行扫查,接下来以右上腹部为起始位置,作顺时针方向扫查,同时需要追踪扩张肠管,待确定梗阻部位即可,最后由超声科、肠外科医生共同负责完成。

1.4 观察指标

(1)肠梗阻患者患病情况;

(2)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梗阻患者患病情况

248 例肠梗阻患者中肠绞窄共有41.13%(102/248);小肠梗阻共有80.65%(200/248),结肠梗阻共有19.35%(48/248);病因:肠粘连36.29%(90/248),肠肿瘤16.35%(41/248),肠套叠10.89%(27/248),疝13.31%(33/248),粪石7.26%(18/248),肠扭转3.63%(9/248),蛔虫引发3.63%(9/248),肠系膜血管栓塞2.82%(7/248),结核5.65%(14/248)。

2.2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

对比三组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肠绞窄方面的诊断结果,CT 组在上述方面诊断结果均高于腹部X 线组、超声组(P<0.05),超声组在上述方面诊断结果均高于腹部X 线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例(%)

3 讨论

医疗影像技术日新月异,在临床诸多疾病诊断方面应用效果甚是理想[3]。肠梗阻发生后,机体病理过程、生理过程处于变动状态。有研究表明:单纯性肠梗阻有可能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也有可能随着病情变化,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虽然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符合手术指征,但在临床实际并不能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易造成病情延误,从而增加死亡风险,肠穿孔可能性较大。然而,若选择手术开展有关治疗,则腹腔再粘连可能性较大,普遍存在,如何准确把握手术时机亦是一大挑战。为更彻底解决此问题,临床普遍认为应从疾病诊断着手,能够在肠梗阻发生第一时间予以准确判断,对选择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意义匪浅[4]。在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开展影像学检查时,应重点观察扩张肠管,并沿着此处直至变窄部位,对肠管行挤压处理,如察觉无法通过内容物,则意味着不完全性肠梗阻已经发生改变,向完全性肠梗阻发展,如出现腹水,则提示肠绞窄的可能,机体已经出现血性排泄物,或者明确机体存在弥漫性腹膜炎,则在此种情况下不宜等待,否则将增加死亡风险。一旦患者出现肠绞窄发生倾向,应尽快手术。

腹部X 线因所需费用低,故而在疾病诊断时多为第一选择。将其应用于肠梗阻临床诊断,受到腹部组织结构其特殊性限制,分辨率并不高,征象并不清晰,依据此项检查结果所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诊断结果可靠性并不高。行超声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可更好反映病情变化,临床医师依据检查结果可准确判断肠梗阻程度,包括肠壁增厚情况、血流信号强弱、肠蠕动情况是否存在等,综合多方信息能够更好判断机体有无出现肠绞窄倾向[5-7]。但易受到腹腔条件的限制,并不适用于积气型肠梗阻临床诊断,而且在进行检查过程中,对透声条件要求相对严苛,若不能保证肠腔积液无回声,则诊断准确性将有所降低。CT 技术发展迅猛,日渐成熟,将其用于肠梗阻诊断,能相对准确观察到腹部组织结构,对病变部位、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行增强扫描,通过观察血运、肠壁增厚等情况,能对机体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倾向做出判断。但此项检查存在射线损伤,不宜反复检查,费用高,对国内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普及率并不高。故而在行临床影像学检查时,不仅需要依据检查结果做出判断,而且需要结合临床体征,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对肠梗阻病情变化做出最准确、最客观的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三组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肠绞窄方面的诊断结果,CT 组在上述方面诊断结果均高于腹部X 线组、超声组,超声组在上述方面诊断结果均高于腹部X 线组。提示:肠梗阻诊断选择CT 方法,诊断结果与病情实际更为一致,而从安全性、经济性等角度考虑,超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建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超声+CT 联合诊断方式,将明显增加肠梗阻诊断符合率。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部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