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脏彩超在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21-04-26 02:43陈玲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径节段造影

陈玲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曲靖 655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血流淤滞血栓形成,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胸口疼痛、心悸等临床症状[1]。 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心肌细胞纤维化、坏死,最终导致循环代谢发生紊乱的一种心血管疾病[2]。 冠心病的发生给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成为了目前引起我国居民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3]。 临床研究表明[4],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一项主要参考依据。 因此,提高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水平, 对于及时发现冠心病,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目前对于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主要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段为主,后者虽然准确率非常高, 但是属于有创性诊断方式, 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心脏彩超不仅无创,且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患者接受度较高[6]。 该研究以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108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例, 对心脏彩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就诊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中便利选取108 例,包括男性60 例,女性48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7.4±2.5)岁;病程9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5±1.4)年。 该次研究已经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②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的患者; ③患者对该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7]。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②无法配合研究开展的患者[8]。

1.2 方法

108 例患者均行心脏彩超检查,使用心脏B 超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涂抹耦合剂,使用16 节段室壁运动积分分发定量分析测定患者的心动图。 放射状扫描患者的心脏、腹部及周围器官组织,测定新室壁运动分数,以下室壁瘤形成现实为5 分、反常运动显示为4 分、运动完善消失显示为3 分、运动减低显示为2 分、正常显示为1 分[9]。 在此基础上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比较两组诊断方式对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等的检出率及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配对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各项指标的检出率

相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等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各项指标的检出率比较[n(%)]

2.2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的诊断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直接的影响,早期及时的诊断对于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 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0]。临床对于冠心病的诊断,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患者的病史情况、临床表现症状、 心电图监测结果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 其诊断灵敏度较差,并不理想。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临床公认的冠心病诊断 “金标准”,虽然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极高,但是冠状动脉造影属于一种有创诊断方式, 在诊断同时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的创伤,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导致患者的接受度较低,且该诊断方式不具备可重复性。 因此,并非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

随着临床对冠心病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 根据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特征表现, 胸痛等临床症状,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而心脏彩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诊断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心脏彩超检查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进行准确识别,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发生心肌缺血后,其ST 段整体或局部的收缩能力会出现不协调, 因此会直接引起患者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而心脏彩超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心脏生理解剖结果和生理功能变化的危险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同时临床研究表明, 心脏彩超在测定患者左室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中也具有明显的意义。 不仅如此,通过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对二尖瓣返流、左室室壁瘤、假性室壁瘤等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预后效果进行评估。

该次研究中, 通过对108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并将其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等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心脏彩超检查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检出率较高。 而相比两种诊断方式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心脏彩超较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明显较低,但其总体诊断准确性仍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且相比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无创性、 可重复性等优势, 且费用较低,安全性更高,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这一研究结果与孙晓艳[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以45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例,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 对心脏彩超在这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左房内径的检出率为31.11%、左室内径检出率为17.78%、右房内径检出率为24.44%、右室内径检出率为15.56%、主动脉内径检出率为17.78%, 而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左房内径的检出率为22.22%、 左室内径检出率为15.56%、右房内径检出率为22.22%、右室内径13.33%、主动脉内径检出率为13.33%,两种诊断方式在左房内径的检出率、左室内径检出率、右房内径检出率、右室内径检出率、主动脉内径检出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心脏彩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这与该次研究结果中所得数据水平相一致,该研究中,心脏彩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左房内径的检出率为22.22%、 左室内径检出率为16.67%、右房内径检出率为14.81%、右室内径11.11%、主动脉内径检出率为12.96%。这也充分佐证了该次研究结果。 且孙晓艳在研究中的分析认为,心脏彩超不仅能够获得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当的检出率,同时心脏彩超具备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不具备的优势,即其具有无创、安全,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可进行反复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等优势,这是冠状动脉造影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该研究也认为心脏彩超可作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进行临床推广应用,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虽然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但是其总体诊断准确性仍较高,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检出率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验相当,且具有心脏彩超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重复进行等优势。

猜你喜欢
内径节段造影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