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下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

2021-04-26 02:43万幸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腔胸腔镜肌力

万幸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0000

纵隔肿瘤为胸外科常见疾病, 多数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临床现阶段常以VATS 治疗纵隔肿瘤,如三孔胸腔镜等手术,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安全性较高,效果更佳[1]。 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相关技术得到提升,单孔胸腔镜逐渐将两孔、三孔取代。 麻醉为组成手术关键的一部分,因而临床不仅要求进一步减少手术的创伤,还应精简麻醉,促进患者复苏。 胸腔镜手术需萎陷患肺,最近几年胸外科逐渐应用自主呼吸静脉麻醉,加速了麻醉的复苏,且减少了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2]。 该文随机选取2016年12 月—2019 年12 月该院100 例纵隔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VATS 治疗,麻醉时分别给予自主呼吸静脉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常规静脉及吸入式麻醉,对照分析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纵隔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其中男67 例,女33 例;年龄29~58 岁。 术前100 例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为纵膈肿瘤, 纵隔肿瘤位置:26例左前、15 例左后、21 例右前,38 例右后,直径2~8 cm。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次研究实施了审查, 批准该次研究。 100 例患者及家属均了解该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将有关手术绝对禁忌证排除。麻醉时,观察组选择自主呼吸静脉麻醉,方法为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喉罩麻醉,取2.0~3.5μg/mL 丙泊酚(H20150654,规格:20 mL:0.2 g)、0.1 μg/kg 舒芬太尼[H20150125,规格:5 mL:375 μg(相当于舒芬太尼250 μg)],加入喉罩内,放置喉罩于口内,与呼吸回路连接。 患者肿瘤若为前纵隔需保持半侧卧位,做一观察孔,位置选择在患侧腋中线的第6 肋间, 切口长度约为1 cm, 做两个操作孔,位置选择在经腋前的第3、5 肋间,切口长度为2 cm;患者肿瘤若为后纵隔, 则观察孔选择在腋中线的第7肋间,而两个操作孔则选择在腋前线的第5、8 肋间。 开始切片前,取丙泊酚靶控输出1~2μg/mL、0.05~0.08μg/(kg·h)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以瑞芬太尼 计)]、0.5 ~1.0 μg/(kg·h) 右 美 托 咪 定 [国 药 准 字H20193328,规格:1 mL:100 μg(按C13H16N2 计)]开始静脉维持麻醉,以1%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1021072,规格:5 mL:0.1 g)对麻醉切口实施浸润,通过操作孔进入胸腔,开始手控辅助的呼吸,诱导患者恢复自主的呼吸,进而使患侧肺出现萎陷。 后置入胸腔镜,明确肿瘤位置后开始切除。

对照组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常规静脉麻醉, 手术方式同上。 结束手术后,通过观察孔置入1 根胸腔闭式的引流管。 术后4、24 h 对患者肌力进行监测, 评估术后24 h 患者疼痛的程度, 经胸部CT 术后复查显示积液、积气不明显后,可将胸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麻醉插管、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的肌力、疼痛评分、拔管和住院的时间加以统计。肌力借助握力器测量右手最大的握力,连续测量3 次,最终取平均值。

以该院自制量表评价疼痛, 无痛则为0 分;1~3 分表示疼痛较为轻微,在可承受范围内;4~6 分表明疼痛已对睡眠造成影响,但仍可承受;7~10 分表明疼痛感逐渐强烈,难以忍受,对食欲产生了影响,并影响了睡眠[3]。

对两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的表达方式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术后4 h 肌力、麻醉插管的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的疼评分、术后24 h 的肌力、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指标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 P 值住院时间(d)拔管时间(d)术后24 h 的疼痛评分(分)术后24 h 肌力(kg)术后4 h 肌力(kg)手术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麻醉插管时间(min)4.7±0.8 3.3±1.0 4.9±1.3 39.2±4.8 38.4±6.6 138.8±35.3 85.5±32.5 7.7±4.9 4.9±1.0 3.0±0.9 4.6±1.1 38.3±4.8 28.2±5.3 140.7±40.9 95.3±30.3 18.5±8.18 0.711 0.141 0.177 0.331 4.071 0.288 0.781 8.009>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并发症

两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规中矩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纵隔肿瘤在胸外科属常见病症的一种, 大多数的纵隔肿瘤病变性质均为良性。 纵隔肿瘤较为常见的几种包括纵隔囊肿、神经源性的肿瘤、畸胎瘤、胸腺瘤等,该症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常发现于体检中。 伴随着肿瘤不断发展变大及肿瘤不同的位置而表现出对应的症状[4]。 纵隔肿瘤若位于前上,可压迫神经、血管,引发上腔静脉综合征、Horner 综合征等,而胸腺瘤则极易引发重症肌无力。

对于该症临床现阶段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伴随着不断发展的麻醉技术, 胸外科手术开始广泛开展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 尤其是手术的时间较短、操作相对容易的各类手术[5]。 现阶段临床将该麻醉手段开展在胸腔镜手术中,用于切除肺部结节、切除肺大疱,部分学者还将其用于切除肺叶。

自主呼吸麻醉相关特点:①针对困难气道,与双腔气管插管相比,自主呼吸的难度较低。 将双腔气管插管给予上呼吸道、咽喉解剖异常者通常较为困难,且在患者体位更改期间,双腔气管插管极易发生移位,致使术中萎陷患侧肺结果不佳。 而自主呼吸麻醉仅需在气道开口处放置喉罩便可,无需执行多余操作,且体位更改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②若选择双腔气管插管会损伤上呼吸道、咽喉,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各类不适感,如咳嗽、咽部疼痛等。 据相关资料指出[6],行气管插管者气道会有程度不同的损伤,尤其是双腔气管插管,损伤气道的程度更大。相较之下,喉罩无需置入呼吸道内,防止损伤气道。 ③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无需借助肌松药,麻醉复苏的时间相对更短,有助于患者快速的康复。麻醉清醒后,部分患者甚至可下床迅速活动,同时也缩短了禁食的时间,降低了全身常规麻醉后引发的各类并发症[7]。

经该次研究显示,两组麻醉插管的时间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与何开明等[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可缩短麻醉的时间, 麻醉插管难度减少,手术整个时间有效缩短。 对比两组手术的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发并症发生率18.0%较对照组36.0%低,与刘斌等[9]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其应用自主呼吸静脉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6%, 表明手术时选择自主呼吸静脉麻醉安全性较高,且出血量较少[10]。早期术后肌力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提示了自主呼吸静脉麻醉患者麻醉复苏较快。 对比住院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两种麻醉手段均是有效、安全的, 而自主呼吸静脉麻醉可使麻醉插管的时间有效减少,麻醉插管难度有效减轻,麻醉效果更佳[11-12]。

综上所述,以VATS 治疗纵隔肿瘤时开展自主呼吸静脉麻醉, 疗效确切, 可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于,可向临床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由于该文数据提取于单中心,且研究样本量较少,若想获取更多更为精准的研究结果,需加大样本量,多中心的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双腔胸腔镜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