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中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2021-04-26 02:43吴颖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龈沟矫治器球菌

吴颖

枣庄市薛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山东枣庄 277000

口腔正畸是治疗错颌畸形的主要方法, 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但治疗期间,矫治装置对口腔环境造成的改变,进而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导致牙龈生态失调,促使微生物类型、数量等产生变化,同时随着矫治器的使用,牙齿清洁难度增加,导致口腔卫生变差,进而促使牙龈细菌增生, 引发牙龈炎, 严重者可并发细菌感染,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 因此,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中细菌微生态变化,对改善口腔卫生有重要作用。该次研究中, 随机抽取45 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时间范围在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抽取同期健康者45 名作为对照组,对其口腔中细菌微生态实施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45 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健康者45 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18~60 岁,平均(45.25±3.69)岁。 对照组男22 名,女23 名,年龄18~55 岁,平均(45.19±3.5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 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 依从性较好者;可按时回访者。

排除标准:各种严重出血病史、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终末期疾病病史患者

1.2 方法

牙龈沟标本收集:叮嘱患者漱口,漱口完成后,使用盐水将残留物冲洗干净, 时候使用无菌纸, 适当折叠,将纸尖深入到龈沟当中,在出现阻力时,立即停止,停留30 s,将其取出,放入到培养基中,在4 ℃下进行进行储存,并在1 h 内送至检验科实施检验。

口腔细菌收集:叮嘱患者张开口,使用棉球,在口腔壁上轻柔转动一圈,注意避免暴力操作,然后取出放置到培养基中,同样在4 ℃下进行进行储存,并在1 h内送至检验科实施检验。

龈沟细菌分类计数: 采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涂片检查法进行检测。 在1 000 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按照Listgarten 的分类标准进行检出率检测。

口腔细菌检测: 将采集的标本振荡混匀1 min 后,10 倍稀释, 取稀释好的菌液分别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平板和TSBV 培养基, 在80%N2、10%CO2、10%H2无氧环境下,37 ℃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37 d 后; 分析细菌的检出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龈沟液细菌分布情况,包含:球菌、杆菌、梭状菌、丝状菌、弯曲菌、螺旋体,实施对比。

记录龈沟液细菌培养结果,包含:牙龈卟啉单胞菌(Pg)、核梭杆菌(Fn)、福塞氏类杆菌(Bf)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龈沟液细菌分布

观察组龈沟液细菌分布中,球菌、杆菌、丝状菌、弯曲菌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梭状菌、螺旋体占比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龈沟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观察组龈沟液细菌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龈沟液细菌分布[(),%]

表1 两组龈沟液细菌分布[(),%]

组别球菌杆菌梭状菌丝状菌弯曲菌 螺旋体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44.35±1.32 55.22±1.92 31.296<0.001 23.02±1.31 29.22±1.25 22.970<0.001 11.25±1.32 4.71±0.25 32.656<0.001 3.82±0.44 4.15±0.36 3.894<0.001 1.83±0.22 3.44±0.12 43.098<0.001 7.65±1.25 3.22±0.87 19.513<0.001

表2 两组龈沟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n(%)]

3 讨论

口腔疾病中,错颌畸形是最常见疾病,在恒牙合初期,其发病率高达70%,固定矫治器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其凭借高效矫治效能,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3]。 有报道显示[4-5],固定治疗技术是临床对错颌畸形治疗的重要方法,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但固定矫治器在长期佩戴中,可对牙周微生态造成影响,促使口腔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影响且平衡,最用引发牙龈、唾液中细菌数量上升,严重时可对牙齿造成损害,影响矫治效果[6-7]。

口腔中微生态环境是呈现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在受到外源性、 内源性因素影响时, 可发生改变,引发口腔疾病[8-9]。 有报道显示[10-11],给予60 例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对其龈沟液标本内进行采集,结果显示,在正畸前后,杆菌,丝状菌和弯曲菌呈现明显差异,且球菌在正畸后下降显著,而梭状菌和螺旋体则明显上升,提示固定矫治器治疗期间,可导致部分细菌滋生,影响口腔卫生。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治疗期间口腔及牙齿清洁难度增加, 细菌极易附着在牙齿以及矫治器周围,促使牙菌斑聚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矫治器在使用过程中,其黏膜材料以及器械等会对牙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口腔环境造成影响,引发菌斑沉积及牙周组织的炎性反应[12]。

牙菌斑内球菌以及其他细菌的比例, 能够对菌斑的致病性进行反映, 健康人群口腔内主要以球菌菌斑为主, 而梭状菌和螺旋体为主的菌斑则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因此,通过对牙菌斑菌种进行分析,可及时掌握牙齿健康状况。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菌斑细菌以球菌为主(55.22±1.92)%,梭状菌(4.71±0.25)%和螺旋体(3.22±0.87)%比例较低,但观察组与其刚好相反,球菌与杆菌比较明显较低, 说明健康人群与矫治器佩戴患者口腔内微生物环境是不同的。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龈沟液细菌中,梭状菌、螺旋体显著较高。 同时在龈沟液细菌培养结果中发现,观察组Pg(33.33)%、Fn(42.22)%、Bf(48.89)%、Aa(64.44)%显著较高,证实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中细菌微生态有明显影响, 需做好术后口腔护理工作,避免引发炎症。 刘继华等[12]报道显示,选取48 例错颌畸形患者,观察较错颌畸形患者在矫正治疗前后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矫正治疗后1 个月,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7%、9.3%,均高于矫正治疗前(P<0.05)。 矫正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均较矫正前明显升高(P<0.05);矫正治疗后1 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核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8%、13.0%和11.1%,均高于矫正治疗(P<0.05);矫正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核酸杆菌的检出率均比矫正前明显升高(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该次研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中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显著,可引起牙龈局部炎性反应,需做好口腔护理。

猜你喜欢
龈沟矫治器球菌
矫正方式有很多,适合自己最重要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