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4-26 02:43刘贵学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刘贵学

菏泽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二科,山东菏泽 274000

复治肺结核是指治疗不正规或治疗后复发的肺部结核,现主要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高, 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群体也随之扩增, 临床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保证复治肺结核的疗效,同时还要考虑到用药安全问题[1-2]。 因此, 探寻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方案提高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均为复治肺结核的常见治疗药物, 但其在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3]。 为了进一步完善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方便选择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该院82 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分为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 观察两种药物对于患者肺结核病灶、血糖水平与治疗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2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 例。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复制肺结核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标》中对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配合该次研究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肝肾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过敏史;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年龄36~70 岁,平均(54.6±4.3)岁;肺结核病程3~15 年,平均(6.2±1.5)年;2 型糖尿病病程2~14 年,平均(4.2±2.3)年。 研究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4.5±4.0)岁;肺结核病程3~16 年,平均(6.3±1.4)年;2 型糖尿病病程2~14 年,平均(4.5±2.2)年。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采取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胰岛素治疗, 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 以下,餐后2 h 血糖在11.1 mmol/L以下。 同时,两组采用抗结核治疗,即利福平胶囊(国药准字H43020915,规格:0.15 g),0.45 g/次,1 次/d;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32022310,规格:0.1 g),0.3 g/次,1 次/d;盐酸乙胺丁醇片(国药准字H41023503,规格:0.25 g),0.75 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32024174,规格:0.25 g),1.5 g/次,1 次/d。研究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19990051,规格:0.1 mL),0.4 g/次,1 次/d。 两组在强化期时应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研究组)治疗2 个月,持续期时应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治疗10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 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②对比两组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与痰菌转阴率;③对比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皮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组别空腹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10.5±1.5 10.6±1.4 0.312 0.756 6.5±0.4 6.4±0.5 1.000 0.320 15.5±2.3 15.4±2.4 0.193 0.845 10.6±2.3 10.8±2.0 0.420 0.676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与痰菌转阴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吸收、 空洞缩小与痰菌转阴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与痰菌转阴的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增加, 复治肺结核群体也随之扩增,此类群体具有治疗周期长、治愈困难等特点[4]。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能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糖脂代谢异常等问题, 且与复治肺结核合并后进一步加快了疾病进程[5]。 同时,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极易出现粒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周围神经炎、内分泌紊乱、球后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继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6-7]。 目前,探寻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方案提高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已成为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8]。

吡嗪酰胺与左氧氟沙星均是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主要药物, 其中吡嗪酰胺通过渗透吞噬细胞到达结核杆菌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继而发挥出抗菌作用[9-10]。 同时,该药能够降低结核杆菌的氧利用率,抑制细菌代谢,诱导细菌死亡。 左氧氟沙星属于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DNA 合成,具有吸收快、杀菌快、分布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其在呼吸道黏膜与肺组织内有效蓄积,并渗透至巨细胞内,进一步提高了抗结核功效[11-12]。学者李达[13]将90 例肺结核并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 组与B 组, 两组均应用异烟肼、 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A 组前3 个月加用左氧氟沙星,B 组加用吡嗪酰胺, 结果显示A 组痰菌阴转率86.67%、病灶吸收率82.22%、 空洞缩小率84.44%均高于B 组的68.18%、63.64%、65.91%,这与该文研究结果相近。该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6.5±0.4)mmol/L、餐后2 h 血糖(10.6±2.3)mmol/L 与对照组(6.4±0.5)mmol/L、(10.8±2.0)mmol/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与痰菌转阴的发生率92.68%、95.12%、95.12%高于对照组73.17%、78.05%、78.05%(P<0.05)。 结果可见,左氧氟沙星主要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 旋转菌A 亚单位, 对于DNA 的转录与复制进行了有效的抑制,所以抗菌作用更为理想,且未对血糖指标造成不良影响。 梁静等[14]对36 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左氧氟沙星治疗, 结果显示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吡嗪酰胺组50.00%。 此外,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6.83%(P<0.05)。由于左氧氟沙星血药峰浓度比吡嗪酰胺更高,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所以具有显著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更为理想, 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4H,8H-双呋咱并[3,4-b:3',4'-e]吡嗪的合成及热性能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吡嗪-2,3,5,6-四甲酸及4,4′-联吡啶与ds-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