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对策应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对改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2021-04-26 02:43梁培雅李丽琴黄攀刘萍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盆腔炎护理人员实验组

梁培雅,李丽琴,黄攀,刘萍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01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指的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且具有病情迁延不愈、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等基本特征[1]。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若急性盆腔炎疾病在发病之后没有获得彻底的治疗或者没能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疲乏,低热,腰骶部胀痛或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这对患者的身心产生明显的影响[2-3]。 若不能够及时控制和治疗慢性盆腔炎,甚至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不孕的症状,这很容易导致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慢性盆腔炎患者因此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同样还会影响治疗手段的顺利开展[4]。 该文方便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2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采取心理应激对策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02 例,所有患者与《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 诊断慢性盆腔炎疾病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将合并恶性肿瘤、意识功能障碍、听力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排除出该组研究之外。 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各51 例。 对照组中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5 岁,平均年龄为(30.55±5.25)岁;病程为1~5 年,平均病程为(3.11±1.02)年。 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21 岁,最大年龄为46 岁,平均年龄为(31.52±6.15)岁;病程为1~6 年,平均病程为(3.25±1.00)年。 对照组、 实验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临床可比性。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开展治疗, 对患者疾病的改变进行观察, 且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干预。 为患者开具药物,定期对其进行随访,确保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

实验组研究对象常规护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同时联合心理应激对策进行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①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将治疗的内容及药物的使用方法详细的告知患者,通过礼貌、温和的语气和患者沟通焦虑, 以便能获得患者的配合以及信任。 ②健康教育:由于慢性盆腔炎疾病具有缠绵难治、反复发作等基本特征,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但需要承受来自身体上带来的痛苦,也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通过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手册的方式,利用手册将疾病知识详细的告知患者,同时与形象的图片配合给予说明。 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开展慢性盆腔炎疾病知识讲座, 利用其他治疗康复案例让患者了解到该疾病可治愈,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详细的解答,确保患者心理存在的压力得到明显消除,从而建立患者疾病康复的自信。 ③放松训练: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开展室外活动,促使患者的注意力得以分散,使疾病引起的痛苦明显减轻。 选择“愉快因子”刺激法,使患者对聊天的话题能引起兴趣, 有助于患者想起开心的事情,放松患者的心情,使疾病引起的痛苦明显减轻,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后续的护理、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采取意念的方式对机体兴奋性进行控制,确保患者的身心能够和环境在协调、 平衡的状态下维持,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情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当天、护理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有着越高的负面情绪。

②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分别在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护理后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感性指数、心理指数、生活指数等3 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有着越好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工作,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入院当天SAS 评分、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当天的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应激对策干预的实验组的SAS 评分和SDS 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对比[(),分]

组别SAS 评分入院当天 护理后SDS 评分入院当天 护理后对照组(n=51)实验组(n=51)t 值P 值55.32±10.52 55.88±10.65 0.267 0.790 48.32±7.25 39.32±6.25 6.715 0.001 56.85±11.14 56.78±11.02 0.032 0.975 49.32±7.11 39.32±6.11 7.618 0.009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入院当天的感性指数、 心理指数和生活指数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与实验组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感性指数、心理指数、生活指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感性指数入院当天 护理后心理指数入院当天 护理后生活指数入院当天 护理后对照组(n=51)实验组(n=51)t 值P 值60.25±10.25 60.88±10.52 0.306 0.760 70.52±12.36 82.32±15.33 4.279<0.001 61.32±11.15 61.45±11.24 0.059 0.953 72.32±12.88 84.38±16.35 4.138<0.001 63.25±12.18 62.85±12.66 0.163 0.871 74.32±15.32 85.32±17.11 3.420 0.00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疾病临床以白带增多、 月经紊乱等表现为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5]。 育龄期女性作为该疾病的常见发病人群, 会出现不孕的后果,不但会导致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有所降低,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心理状态较差[6]。

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导致慢性盆腔炎患者发展成为长期慢性盆腔疼痛或腰骶疼痛,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慢性盆腔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进一步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家庭以及社会关系,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十分的不利。 因此这就要求在诊疗过程当中医务工作者保持态度热情, 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慢性盆腔炎患者接触时间较长, 护理人员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层面均进行周到的护理工作,及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与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沟通, 使得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获得慰藉,使其保持心情愉悦,加强对于治疗的信心,从一定程度上这也密切了医患关系。 同时护理人员要知道慢性盆腔炎患者正确看待疾病, 鼓励慢性盆腔炎患者主动表达她们思想与情感, 帮助她们缓解焦虑的紧张情绪,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负担,最终起到提升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的信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在以往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方式主要是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往往会护士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一般不会主动去关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情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未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能会影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心理应激对策是新型的一种心理护理方式,心理应激对策是以患者的认知情况、人格特征等作为护理基础, 通过合理的途径与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应激对策,通过大脑予以转化以及处理加工之后,在机体的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等各系统相互作用下将作用全面发挥, 进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7]。

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 临床的医务人员需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和充分的了解。 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但是常规的护理模式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而且大部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一般都是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干预,因此可能会造成无法取得理想的心理护理效果。

根据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发现,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健康教育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多数的医院医务工作者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例如对患者进行集体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这就导致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缺乏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内容的可操作性不高, 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的编制不足等问题, 护理人员并不能发挥健康教育培训者的所应发挥的作用, 因此导致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然而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这对于改善其预后,显著降低慢性盆腔炎的复发率以及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采取个体化且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的了解, 以往临床主要是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但是因为缺少针对性, 加上大部分患者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护理干预,造成无法获得理想的心理护理效果。 有研究学者表示[7],心理应激对策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促使护理效果明显提升。

根据文献报道[8],有接近50%的护理人员认为自身工作任务繁重,缺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 实际上, 健康教育应当是贯穿患者接受治疗直至出院的整个诊疗过程, 同时也是应当贯穿护理人员操作的每个项目当中的[9]。 例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发药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指导与教育。 当发现患者存在吸烟情况存在时及时对其进行戒烟的教育。 护理人员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运动等各方面的指导与教育[10]。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也应当成为医院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医院也应当规范医疗健康教育的行为[11]。这就要求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仅得到适当的治疗方式, 更重要的是要使慢性盆腔炎患者知晓自己病情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12],指导慢性盆腔炎患者出院后按时用药, 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同时还可以指导慢性盆腔炎患者改进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进而有利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13],促进慢性盆腔炎患者恢复健康[14]。医疗机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患者需要制定有效的患者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15]。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如个体化健康教育、集体讲课以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6]。

目前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到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日常饮食、吸烟等生活习惯[17]。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症状识别以及治疗药物等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息息相关, 这就导致患者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需程度比较高[18],这就要求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多注重增加该方面的教育指导,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19]。可以通过制定慢性盆腔炎知识量表对患者进行知识的评估和干预后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同时还要加大对于可控制危险因素如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的研究。

经过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的SAS 评分为 (39.32±6.25)分,SDS 评分为(39.32±6.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32±7.25)分和(49.32±7.11)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性指数为(82.32±15.33),心理指数为(84.38±16.35),生活指数为 (85.32±17.11), 均高于对照组的(70.52±12.36)、(72.32±12.88)和(74.32±15.32)(P<0.05)。 与周玲[20]在《心理应激对策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一文当中的结论一致:研究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其研究组生活指数(91.60±1.80)分高于参照组 (80.20±0.56) 分 (P<0.05), 研究组心理指数(93.23±5.03)分高于参照组(81.20±2.60)分(P<0.05)。

综上所述, 心理应激对策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能促使患者负面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护士互相配合, 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避免出现复发的情况。

猜你喜欢
盆腔炎护理人员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